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中信银行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中信银行发布首份《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
——以金融力量助力中国“双碳”目标
更新时间:2023-7-25 9:28:49    来源:中信银行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行2022年11月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以来发布的首份相关报告。

  《报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建议框架编制,全面展示了中信银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履行“为客户谋价值、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效益、为社会尽责任”的公司使命,从战略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布局,从治理层面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执行层面落实可持续发展安排,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完善治理体系 强化战略引领

  中信银行建立了“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执行落实”的公司治理架构,体系性推动该行可持续发展。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定期听取环境相关议题的管理推进情况,管理层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工作。该行还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围绕节能、减排、减废与节水等方面设置了绿色运营目标,推动管理自身运营碳足迹,打造绿色银行形象。2022年,中信银行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

  构建风控体系 应对气候变化

  中信银行注重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环境气候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项文件,推行“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系统性分析气候风险因素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科技风险的影响,围绕授信尽调、审计监督、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环境气候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质效,增强气候风险抵御能力。

  发挥集团优势 加强绿色建设

  中信银行不断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通过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租赁、绿色消费、绿色咨询等业务,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2022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3,234[ 本指标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进行统计。]亿元,同比增长超57%。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承销、投资与交易,年内承销金额超55亿元,投资余额近107亿元,累计流转交易规模超390亿元。绿色租赁业务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2022年余额超258亿元,占全部租赁业务比例近六成。

  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创新服务

  中信银行通过绿色金融专题研究、线上化金融服务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不断创新低碳绿色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绿色金融领域创新优势。创新开发户用光伏租赁业务,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和乡村振兴战略,惠及农户4,325户。在业内率先上线个人碳减排账户——“中信碳账户”,此产品已荣获第三届国际金融论坛(IFF)之“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等多项殊荣。该行还聚焦新时期下社会大众对低碳生活的价值观、认知度、行动力、期待值等方面,联合专业调研机构,发布国内由银行机构首次面向消费者低碳生活行为的研究报告——《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

  中信银行发布首份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充分展现出其在环境与气候方面的探索创新,也是更详细真实地回应投资者关切、更积极主动地传递绿色愿景。展望未来,中信银行将持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继续作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推进“绿色银行”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共生共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信银行发布首份《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
——以金融力量助力中国“双碳”目标
2023-7-25 9:28:49    来源:中信银行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行2022年11月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以来发布的首份相关报告。

  《报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建议框架编制,全面展示了中信银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履行“为客户谋价值、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效益、为社会尽责任”的公司使命,从战略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布局,从治理层面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执行层面落实可持续发展安排,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完善治理体系 强化战略引领

  中信银行建立了“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执行落实”的公司治理架构,体系性推动该行可持续发展。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定期听取环境相关议题的管理推进情况,管理层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工作。该行还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围绕节能、减排、减废与节水等方面设置了绿色运营目标,推动管理自身运营碳足迹,打造绿色银行形象。2022年,中信银行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

  构建风控体系 应对气候变化

  中信银行注重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环境气候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项文件,推行“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系统性分析气候风险因素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科技风险的影响,围绕授信尽调、审计监督、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环境气候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质效,增强气候风险抵御能力。

  发挥集团优势 加强绿色建设

  中信银行不断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通过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租赁、绿色消费、绿色咨询等业务,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2022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3,234[ 本指标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进行统计。]亿元,同比增长超57%。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承销、投资与交易,年内承销金额超55亿元,投资余额近107亿元,累计流转交易规模超390亿元。绿色租赁业务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2022年余额超258亿元,占全部租赁业务比例近六成。

  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创新服务

  中信银行通过绿色金融专题研究、线上化金融服务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不断创新低碳绿色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绿色金融领域创新优势。创新开发户用光伏租赁业务,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和乡村振兴战略,惠及农户4,325户。在业内率先上线个人碳减排账户——“中信碳账户”,此产品已荣获第三届国际金融论坛(IFF)之“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等多项殊荣。该行还聚焦新时期下社会大众对低碳生活的价值观、认知度、行动力、期待值等方面,联合专业调研机构,发布国内由银行机构首次面向消费者低碳生活行为的研究报告——《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

  中信银行发布首份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充分展现出其在环境与气候方面的探索创新,也是更详细真实地回应投资者关切、更积极主动地传递绿色愿景。展望未来,中信银行将持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继续作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推进“绿色银行”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共生共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