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中信银行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中信银行打造科技金融新范式
更新时间:2023-11-24 9:37:26    来源:中信银行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揽全局、举旗定向,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动员令,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和金融正实现“双向奔赴”。

  这其中,中信银行坚持政治引领,顺应产业升级、锚定科创特性、立足协同优势提供的“中信方案”受到科创企业的交口称赞,成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典型样本。

  坚持政治引领,变革创新践行“中信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信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强根固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统领工作、校准航向、凝聚力量,践行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使命担当。

  中信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既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也是看清产业向新、政策革新、企业创新的时代大势后,主动选择、躬身入局,谋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中信银行党委坚持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机制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质效。总行党委审议通过《中信银行科创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定位、目标和策略,成立科技金融领导小组,统筹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管理和部署。党委书记组织召开科技金融业务启动会,将科技金融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举全行之力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年初以来,中信银行全面实施公司金融板块组织架构调整,着力打造了科技金融“1+12+200”的专业化组织体系,在总行和12家科技型企业聚焦的地区成立了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选择近200家经营机构作为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建立了总分支上下贯通、前中后一体推动的敏捷型组织。

  顺应产业升级,服务实体展现“中信作为”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金融,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金融业的历史使命。中信银行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立足“不止于信贷”的业务发展逻辑,自2019年以来,中信银行不断强化适配于科技企业的专属产品研发,不断丰富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在2022年首创积分卡审批模型,打破重历史、重财务、重抵押的传统授信逻辑,优化科技因素得分,从评估企业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企业创新要素“第四张报表”,推动建立科技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再如,2021年推出全线上、自动化审批的“科创e贷”,精准满足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融资需求。此外,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周期中的资本运作需求,推进科创人才贷、选择权贷款、股权激励融资、专属服务等一系列特色化创新产品,极力打通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满足科技主体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根据央行通报,中信银行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73%,2022年以来增速排名同业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覆盖度已近60%。

  比如,某科创板上市企业,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研产,致力于开拓以军用惯性导航领域为主的光纤环及其主要材料特种光纤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2014年,在了解到企业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后,中信银行第一时间为其提供5,000万元信贷支持。随着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信银行联合中信建投证券基于行业投研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了信用融资,股权激励融资、保荐承销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在2022年底IPO如期发行。

  锚定科创特性,优势集成输出“中信智慧”

  科技型企业要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离不开政策、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护航”。中信银行致力成为枢纽,汇聚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私募股权、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面力量,塑造科技型企业新经营生态。

  银政合作方面,中信银行紧跟政策导向,聚焦发改委主导的投贷联动合作机制、工信部“3+2”优质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等,结合中信实践,推动创新发展。此外,近年来,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独特优势,创新协同模式,树立“中信协同+”品牌形象,持续释放中信协同的潜力与价值。2022年,中信金控设立投资银行子委员会和12个重点区域分会,以科技金融为发力重点,在各金融子公司之间建立起客户共享、产品共创、渠道共建、营销共赢、智力共聚的良性循环。同时,中信银行汇集集团内金融子公司优势业务,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信用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IPO和再融资、跨境投融资等多元化场景,精准适配“商行+投行”“股权+债权”“企业+个人”“融资+服务”综合金融方案,实现信贷和资本市场接力的递进式服务模式。

  比如,某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和芯片制造企业,国内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SIC MOSFET产品及工艺。2022年,在了解到企业筹建初期尚无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下,中信银行了解到客户有融资需求,通过合作单位临芯基金引荐,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在充分调研、深度行业分析后,认定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半导体硅片“卡脖子”现状,通过积分卡审批模式,给予客户3,000万元信用融资。后续,中信银行通过投贷联动、股权激励融资等方式,挖掘客户多种金融需求,持续加深合作,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防范金融风险,稳健发展做好“中信答卷”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党中央对金融工作提出的三大任务。中信银行坚持系统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以专业服务严守金融安全底线,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维护大局稳定。

  强化能力支撑。基于新发展格局下科创企业行业赛道新、成长速度快等新特点,中信银行正在按照行业维度逐项梳理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逻辑,解决客户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协调的问题。坚持投研驱动。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入贯彻“五策合一”,即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的同向发力,指导对科技型企业精准营销、专业研判和稳健审批。优化风控体系。通过设立科技金融专门审批团队、设立风险控制岗位等方式,打造差异化审批机制,以高度的专业性把控业务风险。推动将专利数量、研发强度、投资机构、科创资质等科创属性纳入评估要素,构建科创企业友好型的内部评级模型。强化尽职免责。制订针对科创企业的尽职免责机制,强调“先尽职、再免责”,在提升业务人员信贷能力的基础上释放科技金融业务的生产力,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中信银行表示,未来将坚定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守金融本源,坚持金融使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以“中信实践”助推金融强国建设,以高质量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中信银行打造科技金融新范式
2023-11-24 9:37:26    来源:中信银行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揽全局、举旗定向,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动员令,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和金融正实现“双向奔赴”。

  这其中,中信银行坚持政治引领,顺应产业升级、锚定科创特性、立足协同优势提供的“中信方案”受到科创企业的交口称赞,成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典型样本。

  坚持政治引领,变革创新践行“中信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信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强根固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统领工作、校准航向、凝聚力量,践行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使命担当。

  中信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既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也是看清产业向新、政策革新、企业创新的时代大势后,主动选择、躬身入局,谋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中信银行党委坚持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机制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质效。总行党委审议通过《中信银行科创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定位、目标和策略,成立科技金融领导小组,统筹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管理和部署。党委书记组织召开科技金融业务启动会,将科技金融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举全行之力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年初以来,中信银行全面实施公司金融板块组织架构调整,着力打造了科技金融“1+12+200”的专业化组织体系,在总行和12家科技型企业聚焦的地区成立了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选择近200家经营机构作为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建立了总分支上下贯通、前中后一体推动的敏捷型组织。

  顺应产业升级,服务实体展现“中信作为”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金融,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金融业的历史使命。中信银行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立足“不止于信贷”的业务发展逻辑,自2019年以来,中信银行不断强化适配于科技企业的专属产品研发,不断丰富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在2022年首创积分卡审批模型,打破重历史、重财务、重抵押的传统授信逻辑,优化科技因素得分,从评估企业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企业创新要素“第四张报表”,推动建立科技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再如,2021年推出全线上、自动化审批的“科创e贷”,精准满足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融资需求。此外,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周期中的资本运作需求,推进科创人才贷、选择权贷款、股权激励融资、专属服务等一系列特色化创新产品,极力打通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满足科技主体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根据央行通报,中信银行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73%,2022年以来增速排名同业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覆盖度已近60%。

  比如,某科创板上市企业,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研产,致力于开拓以军用惯性导航领域为主的光纤环及其主要材料特种光纤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2014年,在了解到企业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后,中信银行第一时间为其提供5,000万元信贷支持。随着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信银行联合中信建投证券基于行业投研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了信用融资,股权激励融资、保荐承销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在2022年底IPO如期发行。

  锚定科创特性,优势集成输出“中信智慧”

  科技型企业要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离不开政策、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护航”。中信银行致力成为枢纽,汇聚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私募股权、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面力量,塑造科技型企业新经营生态。

  银政合作方面,中信银行紧跟政策导向,聚焦发改委主导的投贷联动合作机制、工信部“3+2”优质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等,结合中信实践,推动创新发展。此外,近年来,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独特优势,创新协同模式,树立“中信协同+”品牌形象,持续释放中信协同的潜力与价值。2022年,中信金控设立投资银行子委员会和12个重点区域分会,以科技金融为发力重点,在各金融子公司之间建立起客户共享、产品共创、渠道共建、营销共赢、智力共聚的良性循环。同时,中信银行汇集集团内金融子公司优势业务,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信用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IPO和再融资、跨境投融资等多元化场景,精准适配“商行+投行”“股权+债权”“企业+个人”“融资+服务”综合金融方案,实现信贷和资本市场接力的递进式服务模式。

  比如,某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和芯片制造企业,国内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SIC MOSFET产品及工艺。2022年,在了解到企业筹建初期尚无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下,中信银行了解到客户有融资需求,通过合作单位临芯基金引荐,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在充分调研、深度行业分析后,认定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半导体硅片“卡脖子”现状,通过积分卡审批模式,给予客户3,000万元信用融资。后续,中信银行通过投贷联动、股权激励融资等方式,挖掘客户多种金融需求,持续加深合作,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防范金融风险,稳健发展做好“中信答卷”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党中央对金融工作提出的三大任务。中信银行坚持系统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以专业服务严守金融安全底线,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维护大局稳定。

  强化能力支撑。基于新发展格局下科创企业行业赛道新、成长速度快等新特点,中信银行正在按照行业维度逐项梳理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逻辑,解决客户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协调的问题。坚持投研驱动。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入贯彻“五策合一”,即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的同向发力,指导对科技型企业精准营销、专业研判和稳健审批。优化风控体系。通过设立科技金融专门审批团队、设立风险控制岗位等方式,打造差异化审批机制,以高度的专业性把控业务风险。推动将专利数量、研发强度、投资机构、科创资质等科创属性纳入评估要素,构建科创企业友好型的内部评级模型。强化尽职免责。制订针对科创企业的尽职免责机制,强调“先尽职、再免责”,在提升业务人员信贷能力的基础上释放科技金融业务的生产力,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中信银行表示,未来将坚定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守金融本源,坚持金融使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以“中信实践”助推金融强国建设,以高质量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