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8专题区 > 快乐星期天 > 正文

2018专题区

“旅游+竹艺”打通村民致富路
更新时间:2019-7-24 16:03:07    来源:焦作日报
  “清化竹器”作为我国北方竹编的代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博爱县许良镇成立了晋、冀、鲁、豫四省“竹客会馆”,成为北方最大的竹产品交易中心。2009年,“清化竹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清化竹器”现状仍不容乐观。近日,记者从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走进竹乡水村,探寻发展印记”实践团队的调查报告上看到,该非遗项目面临种种困境。那么,制约“清化竹器”传承的问题都有哪些?如何让“清化竹器”得到更好的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7月15日,实践团队成员到许良镇于庄村开展活动。该团队通过走访,深入了解了“清化竹器”的现状,并对该非遗项目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记者从调查报告上看到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技术门槛高、设备落后、传播力度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化竹编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崔凯杰。

  据崔凯杰介绍,过去,在怀川地区流传这样的民谣:许良竹椅泗沟篦,牛磨门帘南道篮,辛庄簸箩中道耙,下水磨竹筷、冯竹园筐,清化竹货名远扬。由此可以看出,许良镇以生产竹椅而闻名。许良竹椅是选用三年以上的老竹制成,竹子伐后洗净,撒上泥斑,用火熏出各种花纹,然后制成各种竹椅。许良竹椅种类很多,有圆圈椅、躺椅、沙发椅、藤心椅、摇椅等。除此之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竹桌、茶几、花架、墙角架等产品。目前,“清化竹器”的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因竹编技巧有一定的技术性,虽然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学习竹编技艺的过程中,因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问题而放弃。崔凯杰坦言,相较竹艺文化已经非常成熟的南方城市,“清化竹器”的市场接受度低,以人工编织为主,不能形成规模化加工,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也是制约“清化竹器”发展的重要因素。

  “竹编确实很难学。”实践团队的尚琛同学说,“竹笼、竹篮、竹板凳、竹胸针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竹编作品很漂亮,可是学起来太耗费时间,现在的传承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的,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出如此美的作品。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这些事情。”

  如何普及竹编技巧?如何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竹艺文化?这些都是崔凯杰及其他传承人亟须解决的问题。

  “竹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也是博爱县的文化瑰宝,我们老一代艺人有责任和义务培养传承人。”崔凯杰说。为了让于庄村的年轻人留在村里发展,他提出“家家有人编竹器、户户有人讨竹编”的构想,通过反复实践,研究出海洋生物、昆虫等小物件的竹编方法,将原本复杂的、耗费时间的“大块头”作品,变成小巧玲珑又活灵活现的小作品后,不仅满足大众对竹编作品多样化的需求,还提升了竹编艺术品的生产效率,让年轻人愿意学,一学就会。

  为了留住人,发扬竹编文化,崔凯杰一方面研究推出竹编新产品;另一方面,思考如何让“清化竹器”变现。他说:“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市场,也是无法生存的。”

  随着博爱县全域旅游项目的推进,崔凯杰带着他的“清化竹器”搭上了旅游这班车。崔凯杰说,于庄村近靠丹河,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这里不仅风景秀美,还是很好的避暑胜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于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特色村,村里的石头房子、竹林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游客在于庄村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品尝纯正的农家饭菜,还能够接触到精美的竹编艺术品。这些游客让竹编艺术品有了市场,也坚定了村民学习竹编、传承竹编艺术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有了“清化竹器”这项传统手工艺品的加入,于庄村的民宿产品也丰富起来,吸引了更多游客。据介绍,眼下于庄村生产的竹编发簪、胸针、项链等“清化竹器”已销至美国等国家,深受大众的喜爱。

  旅游与竹艺的完美结合,让于庄村民看到了希望。

(记者 朱颖江)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