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领航中国 > 正文

2022年专题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好科技创新主动仗
更新时间:2024-1-4 10:55:03    来源:焦作日报

  “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更多产业产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运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全市科技系统引发强烈共鸣。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新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聚焦创新引领,坚定“两个依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四个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胡新江说,一是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创型种子企业为纽带、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动态入库100家种子企业,力争新增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7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

  二是建强创新平台。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围绕新能源材料等主导产业,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系统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广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模式,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平台,力争新增25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

  三是推进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与河南理工大学融合协同发展,支持理工大和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依托中科院大学校友会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促成“煤矿高精度主被动源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落地。用好市科技大市场等交易平台,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亿元以上,着力打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加强技术攻关。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围绕“3+13+N”产业链群,组织实施200项以上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在氢气提纯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上取得突破。

  五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进一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实现由科研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完善提升中原银行焦作科技支行作用,引导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加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记者 董柏生)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好科技创新主动仗
    2024-1-4 10:55:03    来源:焦作日报

      “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更多产业产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运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全市科技系统引发强烈共鸣。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新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聚焦创新引领,坚定“两个依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四个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胡新江说,一是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创型种子企业为纽带、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动态入库100家种子企业,力争新增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7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

      二是建强创新平台。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围绕新能源材料等主导产业,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系统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广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模式,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平台,力争新增25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

      三是推进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与河南理工大学融合协同发展,支持理工大和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依托中科院大学校友会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促成“煤矿高精度主被动源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落地。用好市科技大市场等交易平台,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亿元以上,着力打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加强技术攻关。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围绕“3+13+N”产业链群,组织实施200项以上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在氢气提纯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上取得突破。

      五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进一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实现由科研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完善提升中原银行焦作科技支行作用,引导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加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记者 董柏生)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