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
核心提示
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借势创新、借力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中站区创新打造智慧党建运营中心,集智慧党建、民呼必应、应急指挥三大功能于一体,探索一张网统揽数据、一屏幕掌控全城、一流程闭环管理、一队伍精准服务下的“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民情民意在网格内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群众满意在网格内实现”;开创“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群众(企业)能满意”基层治理局面,打通了服务群众(企业)的“最后一米”,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兼具山区、城区、平原区的中站区,地形多貌、人口多样、风险多面、诉求多层、治理多元……“挑战居多”;一张网统揽数据,一屏幕掌控全城,一流程闭环管理,一队伍精准服务……“迎刃而解”。
蛇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打开智慧党建平台,春节假期8天共受理问题71起,办结71起,事件响应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智慧党建平台同时对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各网格问题受理及处置情况进行解析,指出问题集中点、矛盾聚焦点;对处置问题“快准细”的部门单位、网格员以小时处置办结速度进行排名……这仅仅是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
中站区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作为“书记工程”,“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是全区划分的205个网格;以2024年7月上线智慧党建平台为标志,同步上线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智慧生活四大功能板块。“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也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快速响应、高效办结的“为民之道”广受好评,成为河南省优秀案例。
“小网格”连结千家万户,“大治理”意义非凡,智慧党建“一张网”如何激活治理“一盘棋”?记者近日走进中站区一探究竟。
全覆盖,一网统管、网格提能
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横向延伸至区、街道、社区(村),纵向延伸至区直各部门,下设账号,实行分级管理,健全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一网统管的治理模式。
1月23日,记者在中站区采访,亲身体会了党建引领下,一网统管、网格提能的感受:
在区级智慧党建运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不断闪烁。“您有新的事件,请注意查收!”随着提示音,智慧党建平台弹出一条群众反映的怡光北路下水管道冒污水问题,现场调度员经过研判,通过大屏幕向区城管局下达指令;不到一个小时大屏幕收到回令,区城管局工作人员经过现场查勘,对污水管网进行了疏通。
现场调度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党建运营中心收到来自基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2小时内就会得到回应、半天就能得到解决……“快准灵”得益于中站区智慧党建平台的“三个全覆盖”。
地域全覆盖。中站区在平原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山区农村以整村为单位,在社区以居民楼院为单位,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户至500户居民的标准,将全区48个村(社区)划分为205个网格,覆盖10万余户居民和46家机关事业单位、500余家大中小企业,其中农村(含山区、平原)网格119个、社区网格86个。同时,延伸“十户微网+三联议事”工作,每10户至15户确定一名微网格员,在全区划分2263个微网格,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化解矛盾等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地域无死角、村社全覆盖。
功能全覆盖。智慧党建平台设置有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智慧生活等功能版块,民情在线实现对全区网格基本民情信息的分类筛选、一键查询;网格数据与“中好办”互联互通,实时显示基层网格的上报事件、办结数量和办结率,实现网格信息精准检索;党建先锋依托在职党员“双报到”小程序,推动区直部门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智慧生活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饭店、商超、理发店、卫生服务中心细分为餐饮、零售、服装、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九大类,纳入居民信息搜索功能,只需扫描二维码,这一类别的店铺信息即可全部展示出来,方便群众对比选择。
数据全覆盖。智慧党建平台录入全区9个街道、48个村(社区)的10万余条常住居民信息、1.2万余条商户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具备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小区、智慧文旅、项目建设、森林防火、防汛防灾、无人机等N个智慧应用。配备道路拥堵和机动车违停AI算法,实时分析交通易堵路口车流量、行驶速度,科学调度、快速疏导,道路状况一键查看;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智能化技术,试点小区智能门禁可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主动服务;创新“网络技术+跟踪调度”模式,配备安全帽佩戴、阻挠施工、工地扬尘等AI算法,起到了项目推进“实时看”、服务企业“零距离”、调度研判“可视化”的效果,保障项目安全有序推进;以“5G+AI”为核心,配备2台高清、长续航5G网联无人机,对违章搭建、私挖乱采、占道经营、防火防灾等社会治理热难点问题智能识别、及时预警,弥补监控盲区,节省人力物力。
全流程,一网通办、网格提效
中站区建立“线上+线下”网格事件全流程运转体系,纵向到底、一网通办,提高了网格办事效率,开创了数智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事件“一键上报”。按照“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思路,在智慧党建平台中增设网格上报功能,网格员通过手机登录小程序后,可将网格层面无法自行解决的各类问题诉求,以“文字描述+图片信息”方式及时上报至区级智慧党建平台,实现网格事件可视化、“一键式”报告。
问题处置“一站分派”。智慧党建平台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根据上报事件的紧急程度和责任划分,在2小时内分派至相关街道办事处或职能部门,一般事件要求3天内妥善处理完毕,复杂事件7天内处置到位。
办理流程“一网闭环”。以“事要解决”为目标,着力完善“网格员报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结果反馈—群众评价”问题处置机制,实现网格事件全流程闭环办结。中站区智慧党建平台受理各类网格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目前达99.7%,群众满意率达98.5%。
联网互动“一网统领”。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与市“12345”、“万人助万企”、企业纾困360等平台大数据对接,并以“电子五联单”形式将事件同步推送至分管区级领导、督办组、网格办、所属网格长及部门,采用反映人和网格长双评价机制,发挥为民解忧、助企纾困、联动处置、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五大功能,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打通问题从反映到解决的全链条闭环通道,实现“一站式”办结,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实现“快速响应、接诉即办”。
全要素,一网共治、网格提速
记者在中站区冯封街道雪莲社区采访,社区共划分20个网格,社区书记刘绯就是其中一名网格长,同时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她告诉记者,她的“队伍强大”:自己为网格长(“1”);配有一名职业网格员(“1”);还有13名来自水、电、气、暖、移动、调解、片警等行业领域的兼职网格员及区残联、市场监管局的“双报到”党员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等(“N”),被称为“1+1+N”红色智慧网格队伍。
红色智慧网格队伍以“服务为先,精细管理”为抓手,与区直各部门的服务事项下沉,向网格集中,实现“要素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一网共治、网格提速:
网格服务有支撑。中站区深入开展网格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等基础信息,建立健全要素完备、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创新整合片区民警、律师、村医、水电气暖等17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网格服务全要素,细分为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五大类别,让服务要素进网格、在群众身边,用好用活网格内各类服务资源,为精准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队伍建设合力强。中站区整合原有基层综治网格员、人社服务站工作人员、护林员、人民调解员,按照“面试+综合评价”的模式,通过留任一批、选聘一批的方式建立职业网格员队伍。目前,全区205名职业网格员平均年龄48岁,党员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205名职业网格员队伍中,已有20名优秀网格员被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中,其中13人已进入“两委”干部队伍。刘绯,就是一名由职业网格员成长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典型代表。全区注重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吸纳老党员、老教师、物业人员、楼栋长等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网格治理,进一步壮大基层治理队伍,共配备1500余名网格服务力量。
治理效能精细化。中站区常态化落实巡查走访机制,推行“五提五知”工作法(提房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和“走、听、见、解、评”“五步工作法”,及时掌握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做到有问即答、有需即帮,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常态化落实考核管理机制,制定职业网格员选聘办法、管理办法、考核奖惩办法等系列管理文件,每季度开展绩效考核、年终选树“优秀网格工作者”,激励职业网格员担当作为;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法律咨询、助老护老等服务,不断推动服务力量和资源向网格下沉,将全要素服务有效融入网格。
党员报到有保障。中站区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在职党员“双报到”功能,推动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主动下沉网格,结合部门职能和个人特长,开展环境整治、慰问群众、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服务,充实网格力量,下沉服务事项,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力量。同时,中站区将“双报到”参与情况纳入在职党员职级晋升、评优评先依据范围,由社区对“双报到”党员出具评价性意见,赋予社区权利的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在职党员下沉基层网格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实效。
全天候,一网督查、网格提质
记者打开智慧党建小程序,可以清晰地看到界面设置了群众反映和企业反映两大模块,可受理企业和群众反映、市12345热线及领导交办等事件;企业和群众还可通过“我的事件”,实时查询反映事件的办理进展和结果反馈,并可以进行线上评价。
全天候一网督查,完善线下机制。中站区建立由区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压实压牢党委书记抓基层治理工作责任;部门联动成立专班,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多部门组成,明确财政、民政、人社、司法等成员单位任务,跨部门工作统筹、协同联动;强化督办落实保障,发挥纪检部门监督问责作用,区纪委监委安排专人入驻运营中心,动态监督事件受理和处置进度。
全天候一网督查,线上督办闭环。中站区委组织部负责智慧党建平台协调指挥的负责人介绍道:“我们明确了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要求,群众将问题反映到智慧党建平台后,智慧党建运营中心30分钟内分派案件,相关单位2小时内响应,非紧急类事件3天内办结,群众2天内评价,中站区纪委监委全流程督办,形成事件上报、分派、处置、督办、评价、回访处理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一办到底。”
全天候一网督查,打造智慧品牌。中站区按照有队伍、有机制、有场地、有设备、有台账的“五有”标准,实行7×24小时全天候模式,完善1个区级调度中心、9个街道服务中心、48个村(社区)工作站、28个区直各单位调度办公室,实现为民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提升为民服务效率和水平。
“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成效
减负效能进一步凸显。将全区1280余路视频监控、24万项数据资源统一汇聚,通过AI智能算法对肢体冲突、烟感火情、道路积水、乱堆乱放等10余种情况进行及时化解,有效减轻基层人员工作负担;建立健全网格事项“审核准入、动态调整、评估退出”机制,制定《网格事项准入机制》,对下沉网格的部门业务和服务事项进行严格把关,持续压减低效冗余事项;修订完善《网格服务事项清单》(10类28项)、《职业网格员职责清单》(5类15项),进一步厘清网格员职责边界,减轻网格工作负担、提升网格工作效率。
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自智慧党建平台上线以来,共受理解决问题13370余起,已超过“12345”平台反映数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有效减少了矛盾上交,2024年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利用大数据对智慧党建平台办理的网格事件进行智能分析,梳理城市管理、道路交通、村社服务、市场管理等10余种事件类别(排名前三的事件为:社区服务类1369起,占比20.9%;暖企伴行类1218件,占比18.6%;城市管理类875起,占比13.3%),形成工作简报,帮助区级智慧党建运营中心精准调度网格力量,对区域性、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进行加强。
党员活力进一步激发。智慧党建平台“双报到”小程序的运行,改以往单一的线下纸质签到,变为到志愿服务所在地进行线上打卡,进一步规范在职党员参与“双报到”活动的管理和实效。目前,全区46家机关单位、867名在职党员已全部下沉网格“认岗”,开展服务活动3500余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93件。通过对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党员自身特长,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种活动,激发普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2024年,全区13个社区组织400余名党员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有效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群众生活进一步便捷。智慧党建平台覆盖全区48个农村、社区,将周边超市、饭店、理发店、快递点等商户信息在线显示,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一键获取周边商户信息。通过平台上报督办,2024年全区“温暖工程”有效实施,欢乐颂等9个小区实现供暖,惠及居民2637户,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各村(社区)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开展送服务政策、送便民清单、送政策咨询的“三送”活动,让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服务更有保障。中站区李封街道职业网格员在辖区23名独居老人家中全部挂上铜铃铛,以“摇响铃铛互动”的方式关心独居老人,传递网格温暖,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摇响二十三个铜铃铛”的做法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启示
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千万工程”做法,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给人启示。
从“探索建立”到“深化发展”,实现数智赋能。中站区网格化党建开展较早,但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AI技术和现代科技发挥作用、彰显优势,并不断优化,逐步形成“组织覆盖无缝化、协同联动一体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群众精准化”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推广。
从“建立队伍”到“形成专职”,强化人才建设。网格员由兼职变专职、松散变职业。区财政每年列支足额专项经费,为每名职业网格员发放生活补贴,形成了全职化网格员队伍,成为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有力补充。同时,全面培养、晋级评先,塑造“敢为、善为、愿为”网格员队伍,全面提高职业网格员队伍履职尽责能力。
从“单一驱动”到“协同联动”,推动资源整合。中站区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职能,实现队伍融合、资源整合、机制咬合、数据聚合,推动社会治理向联动联勤、协同协作转变,推动区直部门、社会单位全要素服务资源向网格集聚,提升了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同时,部门权力下放,人力得到节约,办事能力得到提高,如山区防火、农村耕地保护等过去部门不能及时巡察发现的疑点、漏洞,“天天在格中行走”的网格员能够及时发现上报,网格作用突显。
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参与”,共享数字红利。中站区建立“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机制,打造全民参与新品牌,结合“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动网格员主动排查,引入AI智能识别,做到“主动服务、未诉先办”;积极探索“民主协商、不诉自办”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放管服效、营商环境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三诉三办”特色品牌,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智慧党建资源流动共享、问题协商共治、力量集聚共融。
记者 郭树勋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核心提示
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借势创新、借力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中站区创新打造智慧党建运营中心,集智慧党建、民呼必应、应急指挥三大功能于一体,探索一张网统揽数据、一屏幕掌控全城、一流程闭环管理、一队伍精准服务下的“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民情民意在网格内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群众满意在网格内实现”;开创“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群众(企业)能满意”基层治理局面,打通了服务群众(企业)的“最后一米”,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兼具山区、城区、平原区的中站区,地形多貌、人口多样、风险多面、诉求多层、治理多元……“挑战居多”;一张网统揽数据,一屏幕掌控全城,一流程闭环管理,一队伍精准服务……“迎刃而解”。
蛇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打开智慧党建平台,春节假期8天共受理问题71起,办结71起,事件响应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智慧党建平台同时对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各网格问题受理及处置情况进行解析,指出问题集中点、矛盾聚焦点;对处置问题“快准细”的部门单位、网格员以小时处置办结速度进行排名……这仅仅是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
中站区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作为“书记工程”,“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是全区划分的205个网格;以2024年7月上线智慧党建平台为标志,同步上线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智慧生活四大功能板块。“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也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快速响应、高效办结的“为民之道”广受好评,成为河南省优秀案例。
“小网格”连结千家万户,“大治理”意义非凡,智慧党建“一张网”如何激活治理“一盘棋”?记者近日走进中站区一探究竟。
全覆盖,一网统管、网格提能
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横向延伸至区、街道、社区(村),纵向延伸至区直各部门,下设账号,实行分级管理,健全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一网统管的治理模式。
1月23日,记者在中站区采访,亲身体会了党建引领下,一网统管、网格提能的感受:
在区级智慧党建运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不断闪烁。“您有新的事件,请注意查收!”随着提示音,智慧党建平台弹出一条群众反映的怡光北路下水管道冒污水问题,现场调度员经过研判,通过大屏幕向区城管局下达指令;不到一个小时大屏幕收到回令,区城管局工作人员经过现场查勘,对污水管网进行了疏通。
现场调度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党建运营中心收到来自基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2小时内就会得到回应、半天就能得到解决……“快准灵”得益于中站区智慧党建平台的“三个全覆盖”。
地域全覆盖。中站区在平原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山区农村以整村为单位,在社区以居民楼院为单位,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户至500户居民的标准,将全区48个村(社区)划分为205个网格,覆盖10万余户居民和46家机关事业单位、500余家大中小企业,其中农村(含山区、平原)网格119个、社区网格86个。同时,延伸“十户微网+三联议事”工作,每10户至15户确定一名微网格员,在全区划分2263个微网格,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化解矛盾等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地域无死角、村社全覆盖。
功能全覆盖。智慧党建平台设置有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智慧生活等功能版块,民情在线实现对全区网格基本民情信息的分类筛选、一键查询;网格数据与“中好办”互联互通,实时显示基层网格的上报事件、办结数量和办结率,实现网格信息精准检索;党建先锋依托在职党员“双报到”小程序,推动区直部门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智慧生活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饭店、商超、理发店、卫生服务中心细分为餐饮、零售、服装、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九大类,纳入居民信息搜索功能,只需扫描二维码,这一类别的店铺信息即可全部展示出来,方便群众对比选择。
数据全覆盖。智慧党建平台录入全区9个街道、48个村(社区)的10万余条常住居民信息、1.2万余条商户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具备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小区、智慧文旅、项目建设、森林防火、防汛防灾、无人机等N个智慧应用。配备道路拥堵和机动车违停AI算法,实时分析交通易堵路口车流量、行驶速度,科学调度、快速疏导,道路状况一键查看;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智能化技术,试点小区智能门禁可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主动服务;创新“网络技术+跟踪调度”模式,配备安全帽佩戴、阻挠施工、工地扬尘等AI算法,起到了项目推进“实时看”、服务企业“零距离”、调度研判“可视化”的效果,保障项目安全有序推进;以“5G+AI”为核心,配备2台高清、长续航5G网联无人机,对违章搭建、私挖乱采、占道经营、防火防灾等社会治理热难点问题智能识别、及时预警,弥补监控盲区,节省人力物力。
全流程,一网通办、网格提效
中站区建立“线上+线下”网格事件全流程运转体系,纵向到底、一网通办,提高了网格办事效率,开创了数智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事件“一键上报”。按照“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思路,在智慧党建平台中增设网格上报功能,网格员通过手机登录小程序后,可将网格层面无法自行解决的各类问题诉求,以“文字描述+图片信息”方式及时上报至区级智慧党建平台,实现网格事件可视化、“一键式”报告。
问题处置“一站分派”。智慧党建平台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根据上报事件的紧急程度和责任划分,在2小时内分派至相关街道办事处或职能部门,一般事件要求3天内妥善处理完毕,复杂事件7天内处置到位。
办理流程“一网闭环”。以“事要解决”为目标,着力完善“网格员报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结果反馈—群众评价”问题处置机制,实现网格事件全流程闭环办结。中站区智慧党建平台受理各类网格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目前达99.7%,群众满意率达98.5%。
联网互动“一网统领”。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与市“12345”、“万人助万企”、企业纾困360等平台大数据对接,并以“电子五联单”形式将事件同步推送至分管区级领导、督办组、网格办、所属网格长及部门,采用反映人和网格长双评价机制,发挥为民解忧、助企纾困、联动处置、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五大功能,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打通问题从反映到解决的全链条闭环通道,实现“一站式”办结,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实现“快速响应、接诉即办”。
全要素,一网共治、网格提速
记者在中站区冯封街道雪莲社区采访,社区共划分20个网格,社区书记刘绯就是其中一名网格长,同时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她告诉记者,她的“队伍强大”:自己为网格长(“1”);配有一名职业网格员(“1”);还有13名来自水、电、气、暖、移动、调解、片警等行业领域的兼职网格员及区残联、市场监管局的“双报到”党员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等(“N”),被称为“1+1+N”红色智慧网格队伍。
红色智慧网格队伍以“服务为先,精细管理”为抓手,与区直各部门的服务事项下沉,向网格集中,实现“要素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一网共治、网格提速:
网格服务有支撑。中站区深入开展网格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等基础信息,建立健全要素完备、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创新整合片区民警、律师、村医、水电气暖等17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网格服务全要素,细分为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五大类别,让服务要素进网格、在群众身边,用好用活网格内各类服务资源,为精准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队伍建设合力强。中站区整合原有基层综治网格员、人社服务站工作人员、护林员、人民调解员,按照“面试+综合评价”的模式,通过留任一批、选聘一批的方式建立职业网格员队伍。目前,全区205名职业网格员平均年龄48岁,党员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205名职业网格员队伍中,已有20名优秀网格员被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中,其中13人已进入“两委”干部队伍。刘绯,就是一名由职业网格员成长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典型代表。全区注重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吸纳老党员、老教师、物业人员、楼栋长等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网格治理,进一步壮大基层治理队伍,共配备1500余名网格服务力量。
治理效能精细化。中站区常态化落实巡查走访机制,推行“五提五知”工作法(提房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和“走、听、见、解、评”“五步工作法”,及时掌握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做到有问即答、有需即帮,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常态化落实考核管理机制,制定职业网格员选聘办法、管理办法、考核奖惩办法等系列管理文件,每季度开展绩效考核、年终选树“优秀网格工作者”,激励职业网格员担当作为;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法律咨询、助老护老等服务,不断推动服务力量和资源向网格下沉,将全要素服务有效融入网格。
党员报到有保障。中站区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在职党员“双报到”功能,推动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主动下沉网格,结合部门职能和个人特长,开展环境整治、慰问群众、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服务,充实网格力量,下沉服务事项,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力量。同时,中站区将“双报到”参与情况纳入在职党员职级晋升、评优评先依据范围,由社区对“双报到”党员出具评价性意见,赋予社区权利的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在职党员下沉基层网格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实效。
全天候,一网督查、网格提质
记者打开智慧党建小程序,可以清晰地看到界面设置了群众反映和企业反映两大模块,可受理企业和群众反映、市12345热线及领导交办等事件;企业和群众还可通过“我的事件”,实时查询反映事件的办理进展和结果反馈,并可以进行线上评价。
全天候一网督查,完善线下机制。中站区建立由区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压实压牢党委书记抓基层治理工作责任;部门联动成立专班,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多部门组成,明确财政、民政、人社、司法等成员单位任务,跨部门工作统筹、协同联动;强化督办落实保障,发挥纪检部门监督问责作用,区纪委监委安排专人入驻运营中心,动态监督事件受理和处置进度。
全天候一网督查,线上督办闭环。中站区委组织部负责智慧党建平台协调指挥的负责人介绍道:“我们明确了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要求,群众将问题反映到智慧党建平台后,智慧党建运营中心30分钟内分派案件,相关单位2小时内响应,非紧急类事件3天内办结,群众2天内评价,中站区纪委监委全流程督办,形成事件上报、分派、处置、督办、评价、回访处理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一办到底。”
全天候一网督查,打造智慧品牌。中站区按照有队伍、有机制、有场地、有设备、有台账的“五有”标准,实行7×24小时全天候模式,完善1个区级调度中心、9个街道服务中心、48个村(社区)工作站、28个区直各单位调度办公室,实现为民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提升为民服务效率和水平。
“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成效
减负效能进一步凸显。将全区1280余路视频监控、24万项数据资源统一汇聚,通过AI智能算法对肢体冲突、烟感火情、道路积水、乱堆乱放等10余种情况进行及时化解,有效减轻基层人员工作负担;建立健全网格事项“审核准入、动态调整、评估退出”机制,制定《网格事项准入机制》,对下沉网格的部门业务和服务事项进行严格把关,持续压减低效冗余事项;修订完善《网格服务事项清单》(10类28项)、《职业网格员职责清单》(5类15项),进一步厘清网格员职责边界,减轻网格工作负担、提升网格工作效率。
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自智慧党建平台上线以来,共受理解决问题13370余起,已超过“12345”平台反映数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有效减少了矛盾上交,2024年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利用大数据对智慧党建平台办理的网格事件进行智能分析,梳理城市管理、道路交通、村社服务、市场管理等10余种事件类别(排名前三的事件为:社区服务类1369起,占比20.9%;暖企伴行类1218件,占比18.6%;城市管理类875起,占比13.3%),形成工作简报,帮助区级智慧党建运营中心精准调度网格力量,对区域性、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进行加强。
党员活力进一步激发。智慧党建平台“双报到”小程序的运行,改以往单一的线下纸质签到,变为到志愿服务所在地进行线上打卡,进一步规范在职党员参与“双报到”活动的管理和实效。目前,全区46家机关单位、867名在职党员已全部下沉网格“认岗”,开展服务活动3500余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93件。通过对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党员自身特长,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种活动,激发普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2024年,全区13个社区组织400余名党员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有效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群众生活进一步便捷。智慧党建平台覆盖全区48个农村、社区,将周边超市、饭店、理发店、快递点等商户信息在线显示,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一键获取周边商户信息。通过平台上报督办,2024年全区“温暖工程”有效实施,欢乐颂等9个小区实现供暖,惠及居民2637户,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各村(社区)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开展送服务政策、送便民清单、送政策咨询的“三送”活动,让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服务更有保障。中站区李封街道职业网格员在辖区23名独居老人家中全部挂上铜铃铛,以“摇响铃铛互动”的方式关心独居老人,传递网格温暖,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摇响二十三个铜铃铛”的做法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启示
中站区“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千万工程”做法,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给人启示。
从“探索建立”到“深化发展”,实现数智赋能。中站区网格化党建开展较早,但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AI技术和现代科技发挥作用、彰显优势,并不断优化,逐步形成“组织覆盖无缝化、协同联动一体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群众精准化”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推广。
从“建立队伍”到“形成专职”,强化人才建设。网格员由兼职变专职、松散变职业。区财政每年列支足额专项经费,为每名职业网格员发放生活补贴,形成了全职化网格员队伍,成为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有力补充。同时,全面培养、晋级评先,塑造“敢为、善为、愿为”网格员队伍,全面提高职业网格员队伍履职尽责能力。
从“单一驱动”到“协同联动”,推动资源整合。中站区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职能,实现队伍融合、资源整合、机制咬合、数据聚合,推动社会治理向联动联勤、协同协作转变,推动区直部门、社会单位全要素服务资源向网格集聚,提升了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同时,部门权力下放,人力得到节约,办事能力得到提高,如山区防火、农村耕地保护等过去部门不能及时巡察发现的疑点、漏洞,“天天在格中行走”的网格员能够及时发现上报,网格作用突显。
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参与”,共享数字红利。中站区建立“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机制,打造全民参与新品牌,结合“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动网格员主动排查,引入AI智能识别,做到“主动服务、未诉先办”;积极探索“民主协商、不诉自办”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放管服效、营商环境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三诉三办”特色品牌,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智慧党建资源流动共享、问题协商共治、力量集聚共融。
记者 郭树勋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