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八周年之际
2022年专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一景。
董保军 摄
这是一个被永久载入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册的日子。
2014年12月12日,来自“亚洲天池”的丹江水,一路欢歌北上直达京津,开启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丹江之水润怀川的新时代。
站在2022年岁末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8年岁月,丰收的怀川大地,收获满满。
8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南水北调供水的向往,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为目标,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干渠及配套工程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量逐年递增,运行管理规范有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资源支撑。
回望过去,为了引来丹江水,成千上万的焦作人舍小家、为国家,无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个月创造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协议签订、搬空、拆除“三个100%”的奇迹;勠力同心,用足用好丹江水,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通水8年来,市水利、南水北调、水务等部门,大力传承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生活饮水、生态供水、节水兴水取得显著成效。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已累计向我市输水4.55亿立方米。
看生活生产供水:截至2022年11月1日,累计居民生活供水3.84亿立方米,160万人用上南水北调水,规划受水区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丹江水的热切期盼。
看生态供水:自2017年10月13日首次实现南水北调生态供水以来,多引、多蓄、多用。截至目前,实现生态供水0.71亿立方米。为龙源湖常态化补水,提高了水面景观度,美化了城市环境。为河流、水系补水,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景观度,大沙河成了中原名河和网红打卡地。为郇封岭地下水漏斗区补水提升了水位,修复了区域水生态。
看兴水节水:以南水北调水代替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是我市着眼长远确立的战略目标,目前全市规划受水县(市)城区都实现了供水水源置换。还将通过新建和改造8座南水北调水厂,消纳南水北调水0.9亿立方米,使全市南水北调指标消纳率提升到75%。
看城乡一体化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市境内共设置5个分水口门,年分配用水量2.69亿立方米。全市供水配套工程规划输水线路为6条,分别向焦作城区和温县、武陟、博爱、修武县城区供水。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水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市大力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战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水厂,延伸城市供水管网”等措施,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同水源、同水质、同服务”新格局。一方面,利用已建成的苏蔺、府城两个大型南水北调水厂,谋划了一批管网工程,推动向市区208个村延伸供水,惠及35万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共谋划了总投资28.47亿元的十大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将惠及全市178万农村人口。目前,十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6亿元,孟州市南水北调水厂已具备通水运行条件,武陟县南水北调水厂提升改造完成,沁阳市沁南南水北调水厂已建成,设施设备安装今年年底完成;温县祥云镇水厂、修武县七贤镇中心水厂已建成,设施设备安装进度达到60%以上;武陟县沁北水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他3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共累计敷设管网650余公里,全市680个村、110万群众的自来水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通水8年来,市南水北调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指示,采取过硬措施守护“三个安全”。
配套工程自动化系统安装设备74台,综合办公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安防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巡检智能管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了配套工程的安全运行。
配套工程已通水的6条线路,共组建了60公里输水管线、9座现地管理站及2座泵站的运行管理队伍,建立了管理制度,保证了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运行安全稳定。
在全省率先推行南水北调“河长制”,创新实施的“河长+检察长”制,在全省和水利部得到推广,河长巡河、联合执法成为新常态。
“回首过去,南水北调人用忠诚担当交出了一份通水8年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南水北调中心主任聂春生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这一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民生福祉的重大基础性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三个安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供水需求,续写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杨仕智)
总值班:李相宜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刘振毅 |
编 辑:刘 佳 |
校 对:谢欣汝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一景。
董保军 摄
这是一个被永久载入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册的日子。
2014年12月12日,来自“亚洲天池”的丹江水,一路欢歌北上直达京津,开启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丹江之水润怀川的新时代。
站在2022年岁末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8年岁月,丰收的怀川大地,收获满满。
8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南水北调供水的向往,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为目标,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干渠及配套工程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量逐年递增,运行管理规范有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资源支撑。
回望过去,为了引来丹江水,成千上万的焦作人舍小家、为国家,无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个月创造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协议签订、搬空、拆除“三个100%”的奇迹;勠力同心,用足用好丹江水,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通水8年来,市水利、南水北调、水务等部门,大力传承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生活饮水、生态供水、节水兴水取得显著成效。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已累计向我市输水4.55亿立方米。
看生活生产供水:截至2022年11月1日,累计居民生活供水3.84亿立方米,160万人用上南水北调水,规划受水区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丹江水的热切期盼。
看生态供水:自2017年10月13日首次实现南水北调生态供水以来,多引、多蓄、多用。截至目前,实现生态供水0.71亿立方米。为龙源湖常态化补水,提高了水面景观度,美化了城市环境。为河流、水系补水,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景观度,大沙河成了中原名河和网红打卡地。为郇封岭地下水漏斗区补水提升了水位,修复了区域水生态。
看兴水节水:以南水北调水代替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是我市着眼长远确立的战略目标,目前全市规划受水县(市)城区都实现了供水水源置换。还将通过新建和改造8座南水北调水厂,消纳南水北调水0.9亿立方米,使全市南水北调指标消纳率提升到75%。
看城乡一体化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市境内共设置5个分水口门,年分配用水量2.69亿立方米。全市供水配套工程规划输水线路为6条,分别向焦作城区和温县、武陟、博爱、修武县城区供水。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水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市大力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战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水厂,延伸城市供水管网”等措施,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同水源、同水质、同服务”新格局。一方面,利用已建成的苏蔺、府城两个大型南水北调水厂,谋划了一批管网工程,推动向市区208个村延伸供水,惠及35万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共谋划了总投资28.47亿元的十大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将惠及全市178万农村人口。目前,十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6亿元,孟州市南水北调水厂已具备通水运行条件,武陟县南水北调水厂提升改造完成,沁阳市沁南南水北调水厂已建成,设施设备安装今年年底完成;温县祥云镇水厂、修武县七贤镇中心水厂已建成,设施设备安装进度达到60%以上;武陟县沁北水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他3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共累计敷设管网650余公里,全市680个村、110万群众的自来水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通水8年来,市南水北调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指示,采取过硬措施守护“三个安全”。
配套工程自动化系统安装设备74台,综合办公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安防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巡检智能管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了配套工程的安全运行。
配套工程已通水的6条线路,共组建了60公里输水管线、9座现地管理站及2座泵站的运行管理队伍,建立了管理制度,保证了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运行安全稳定。
在全省率先推行南水北调“河长制”,创新实施的“河长+检察长”制,在全省和水利部得到推广,河长巡河、联合执法成为新常态。
“回首过去,南水北调人用忠诚担当交出了一份通水8年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南水北调中心主任聂春生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这一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民生福祉的重大基础性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三个安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供水需求,续写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杨仕智)
总值班:李相宜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刘振毅 |
编 辑:刘 佳 |
校 对:谢欣汝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