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强国复兴有我 > 正文

2022年专题

小董把握大“商”机
更新时间:2024/6/7 11:07:24    来源:焦作日报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源地,武陟县小董乡因此得名。多年来,传承着德孝文化、农耕文明的小董乡干部群众,一直围绕“农”字做文章,积极探索联农强农富农的乡村振兴路子。

2023年,是令小董乡干部群众振奋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武陟县委、县政府以小董乡、西陶镇为核心区,申报创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复,进入全国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市委、市政府也对武陟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推动武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作为示范园核心区的骨干一员,小董乡紧紧抓住示范园创建以及焦平高速在辖区开口、新建S104穿境而过等“商”机,按照创建方案和构建“研发育种+基地种养+涉农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商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要求,将涉及自己的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一步细化分解,发挥特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推进,在高质量创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谋篇布局蓄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示范园创建,是改变小董乡面貌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商’机。”小董乡党委书记贾立新介绍,该乡紧抓示范园创建的利好政策,谋划包装了武西农产品交易市场、武陟县西城现代加工仓储一体化产业园和宇飞农产品电商创新服务基地三个总投资7.47亿元的专项债农业服务项目,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正在招商引资,洽谈合作。

争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4100多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楼、幼儿园、敬老院、变电站、机井、道路、桥涵等灾后重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协调为辖区开通了天然气,统筹推进白马泉灌区、沁北水厂项目顺利施工,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为示范园创建蓄势赋能。

磨庄村是全国白灵菇种植三大基地之一,渠下村洋葱和大葱、南王村哈密瓜、北归善村鲜桃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蛋鸡、鹌鹑、兔、毛驴、鸽子、育肥羊等特色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壮大。小董乡借示范园创建之机,积极发展大葱、洋葱、白灵菇、黄桃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023年,乔庄村凭兔业饲养成功创建焦作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磨庄村白灵菇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乡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余个,成功申报市级合作社、家庭农场11家,申报审批省级合作社1家,农产品品牌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

做好“融”字文章

小董乡虽然土地肥沃、种养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存在第一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起步晚、第三产业发展慢的痛点和产品有亮点但产业不成链的堵点。而核心区的另一名骨干成员、与小董乡一河之隔的西陶镇民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好,有30多家食品深加工企业集聚辖区,但西陶镇也存在本土原材料供应和土地要素保障不足、劳动力缺乏等短板。近邻两“兄弟”融合发展、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

小董乡成立了武陟县董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整合园区种植、养殖合作社资源,加快农户与西陶镇企业、合作社的融合进度。今年,武陟县董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与西陶镇辖区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2.55万吨小麦、2000吨鸡蛋、210吨大葱、260吨洋葱的订单协议。

示范园创建以来,小董乡组织各类市场主体与农户签署了2.8万余吨的小麦、鸡蛋、大葱、洋葱、黄桃和怀地黄不限量等供销合作协议。西陶镇成汇食品有限公司与东方甄选合作,成立东方甄选河南公司,带动了示范园区“产、运、储、加、销”全链条的进一步融合。

小董乡还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修陟县委县民主政府旧址等,深挖董永德孝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积极打造小董文化IP,申报A级景区,开展水果采摘、“大糖会”和“董永孝子节”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发展动能。

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的武陟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创建的核心。

按照武陟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个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为主线)、“四个关键”(狠抓特色种养、涉农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商贸四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多方共赢”(通过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做强、村集体经济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思路,小董乡发挥自身优势,多次邀请省科技特派员到辖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组织辖区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村干部外出观摩学习,统一发展思想、凝聚协创共识。

楼下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流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山东省济宁市、沁阳市柏香镇学习肉驴饲养及驴肉深加工技术。磨庄村鼓励引导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白灵菇,形成了集“种、销、育”为一体的白灵菇产业链;引进了食用菌罐头生产线,从事白灵菇罐头深加工,现发展社员56户,年生产白灵菇罐头200多吨。

示范园创建以来,小董乡一大批“新农人”凭借“小屏幕”打开农副产品的大市场。沁阳村电商带动辖区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年销售额达1.5亿元,相关市场主体已达近20家。焦作市富得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冻油条线上线下热销。蛋鸡存栏量达到30余万只的鸿益农牧合作社,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3年内蛋鸡存栏将达百万只。该乡还计划新建渠下村蔬菜交易市场、楼下村饲料厂、贾村芝麻糖记忆馆、磨庄村有机肥厂,在原本的种养殖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记者 董柏生 通讯员 张伟伟 王润泽)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小董把握大“商”机
    2024/6/7 11:07:24    来源:焦作日报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源地,武陟县小董乡因此得名。多年来,传承着德孝文化、农耕文明的小董乡干部群众,一直围绕“农”字做文章,积极探索联农强农富农的乡村振兴路子。

    2023年,是令小董乡干部群众振奋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武陟县委、县政府以小董乡、西陶镇为核心区,申报创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复,进入全国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市委、市政府也对武陟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推动武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作为示范园核心区的骨干一员,小董乡紧紧抓住示范园创建以及焦平高速在辖区开口、新建S104穿境而过等“商”机,按照创建方案和构建“研发育种+基地种养+涉农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商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要求,将涉及自己的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一步细化分解,发挥特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推进,在高质量创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谋篇布局蓄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示范园创建,是改变小董乡面貌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商’机。”小董乡党委书记贾立新介绍,该乡紧抓示范园创建的利好政策,谋划包装了武西农产品交易市场、武陟县西城现代加工仓储一体化产业园和宇飞农产品电商创新服务基地三个总投资7.47亿元的专项债农业服务项目,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正在招商引资,洽谈合作。

    争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4100多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楼、幼儿园、敬老院、变电站、机井、道路、桥涵等灾后重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协调为辖区开通了天然气,统筹推进白马泉灌区、沁北水厂项目顺利施工,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为示范园创建蓄势赋能。

    磨庄村是全国白灵菇种植三大基地之一,渠下村洋葱和大葱、南王村哈密瓜、北归善村鲜桃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蛋鸡、鹌鹑、兔、毛驴、鸽子、育肥羊等特色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壮大。小董乡借示范园创建之机,积极发展大葱、洋葱、白灵菇、黄桃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023年,乔庄村凭兔业饲养成功创建焦作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磨庄村白灵菇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乡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余个,成功申报市级合作社、家庭农场11家,申报审批省级合作社1家,农产品品牌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

    做好“融”字文章

    小董乡虽然土地肥沃、种养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存在第一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起步晚、第三产业发展慢的痛点和产品有亮点但产业不成链的堵点。而核心区的另一名骨干成员、与小董乡一河之隔的西陶镇民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好,有30多家食品深加工企业集聚辖区,但西陶镇也存在本土原材料供应和土地要素保障不足、劳动力缺乏等短板。近邻两“兄弟”融合发展、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

    小董乡成立了武陟县董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整合园区种植、养殖合作社资源,加快农户与西陶镇企业、合作社的融合进度。今年,武陟县董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与西陶镇辖区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2.55万吨小麦、2000吨鸡蛋、210吨大葱、260吨洋葱的订单协议。

    示范园创建以来,小董乡组织各类市场主体与农户签署了2.8万余吨的小麦、鸡蛋、大葱、洋葱、黄桃和怀地黄不限量等供销合作协议。西陶镇成汇食品有限公司与东方甄选合作,成立东方甄选河南公司,带动了示范园区“产、运、储、加、销”全链条的进一步融合。

    小董乡还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修陟县委县民主政府旧址等,深挖董永德孝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积极打造小董文化IP,申报A级景区,开展水果采摘、“大糖会”和“董永孝子节”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发展动能。

    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的武陟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创建的核心。

    按照武陟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个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为主线)、“四个关键”(狠抓特色种养、涉农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商贸四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多方共赢”(通过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做强、村集体经济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思路,小董乡发挥自身优势,多次邀请省科技特派员到辖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组织辖区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村干部外出观摩学习,统一发展思想、凝聚协创共识。

    楼下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流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山东省济宁市、沁阳市柏香镇学习肉驴饲养及驴肉深加工技术。磨庄村鼓励引导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白灵菇,形成了集“种、销、育”为一体的白灵菇产业链;引进了食用菌罐头生产线,从事白灵菇罐头深加工,现发展社员56户,年生产白灵菇罐头200多吨。

    示范园创建以来,小董乡一大批“新农人”凭借“小屏幕”打开农副产品的大市场。沁阳村电商带动辖区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年销售额达1.5亿元,相关市场主体已达近20家。焦作市富得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冻油条线上线下热销。蛋鸡存栏量达到30余万只的鸿益农牧合作社,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3年内蛋鸡存栏将达百万只。该乡还计划新建渠下村蔬菜交易市场、楼下村饲料厂、贾村芝麻糖记忆馆、磨庄村有机肥厂,在原本的种养殖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记者 董柏生 通讯员 张伟伟 王润泽)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