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新闻报道 > 正文

2022年专题

我市研发新品“彩红杨” 将成杨絮“终结者”
更新时间:2023-5-6 9:24:13    来源:焦作日报

  每年到春天,北方漫天飞舞的杨絮着实令人烦恼,大家都在关心关注,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有没有替代品种?

  明确告诉您,有!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杨树新品种“彩红杨”不仅好看,而且将成为杨絮的“终结者”,现在这种“彩红杨”已经“崭露头角”。

  5月4日,记者在市农林科学院东区科研基地看到,萌发出鲜红叶子的“彩红杨”已长至40~60毫米,进入成长期,成活率超过95%。

  “进入成长期的‘彩红杨’,将可呈现树叶底部绿色、中部黄色、顶部红色,达‘一枝三色’的观赏效果,突破了杨树只有绿叶的限制,并且达到无絮效果。”承担“彩红杨”新品种培育第一研发人,曾任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的赵自成告诉记者,“这种‘彩红杨’填补了我国乔木类全年生长期彩叶树种空白,2015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为何要研发“彩红杨”树种?

  “南有‘杉’家浜、北有‘杨’家将。”赵自成说,作为成材最快的速生品种,杨树在北方广泛种植。2000年以后,国家对生态环保倍加重视,大力支持“杨树抗性新品种培育”项目研发。2002年,赵自成培育的单枝彩色杨树枝静静萌发。2008年4月,“无絮杨树新品种培育”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开展研究。这一年,赵自成又迎“难”而上,要在无絮杨树培育的基础上,将已经培育出的单枝彩色杨树进一步美化、绿化、彩化。

  经过多年多次的试验,在经过提取、分离、繁殖、分化、嫁接、扦插等多轮选择,克服杨树蕉叶、返祖、成活率低等现象后,“一枝三色”、无絮、抗病虫、抗旱、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杨树新品种最终培育成功。

  赵自成介绍,拥有显著特性的“彩红杨”将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文旅等方面,在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样可以保持生态效益,既有养眼之喜,亦无飞絮之忧。


(记者 段美如)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市研发新品“彩红杨” 将成杨絮“终结者”
2023-5-6 9:24:13    来源:焦作日报

  每年到春天,北方漫天飞舞的杨絮着实令人烦恼,大家都在关心关注,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有没有替代品种?

  明确告诉您,有!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杨树新品种“彩红杨”不仅好看,而且将成为杨絮的“终结者”,现在这种“彩红杨”已经“崭露头角”。

  5月4日,记者在市农林科学院东区科研基地看到,萌发出鲜红叶子的“彩红杨”已长至40~60毫米,进入成长期,成活率超过95%。

  “进入成长期的‘彩红杨’,将可呈现树叶底部绿色、中部黄色、顶部红色,达‘一枝三色’的观赏效果,突破了杨树只有绿叶的限制,并且达到无絮效果。”承担“彩红杨”新品种培育第一研发人,曾任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的赵自成告诉记者,“这种‘彩红杨’填补了我国乔木类全年生长期彩叶树种空白,2015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为何要研发“彩红杨”树种?

  “南有‘杉’家浜、北有‘杨’家将。”赵自成说,作为成材最快的速生品种,杨树在北方广泛种植。2000年以后,国家对生态环保倍加重视,大力支持“杨树抗性新品种培育”项目研发。2002年,赵自成培育的单枝彩色杨树枝静静萌发。2008年4月,“无絮杨树新品种培育”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开展研究。这一年,赵自成又迎“难”而上,要在无絮杨树培育的基础上,将已经培育出的单枝彩色杨树进一步美化、绿化、彩化。

  经过多年多次的试验,在经过提取、分离、繁殖、分化、嫁接、扦插等多轮选择,克服杨树蕉叶、返祖、成活率低等现象后,“一枝三色”、无絮、抗病虫、抗旱、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杨树新品种最终培育成功。

  赵自成介绍,拥有显著特性的“彩红杨”将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文旅等方面,在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样可以保持生态效益,既有养眼之喜,亦无飞絮之忧。


(记者 段美如)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