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一起感受这座灵山秀水之城把“蓝图”变“现实”、将“愿景”化“实景”的乡村振兴路。
金溪为脉,群峰列屏。
七月的将乐处处动人:龙栖山蓊郁苍翠,金溪河清澈澄碧。在“闽学鼻祖”杨时纪念馆,沐浴先师思想之光;在久负盛名的玉华洞,络绎不绝的四方游客寻陈迹越溶洞,探幽奇瑰炫巧之乐;在金溪河畔水上运动基地,世界各国运动健儿山水间勇逐浪,领略鱼翔浅底之美……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的将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与创新实践地。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县常口村调研,对将乐广大干部群众寄予殷切期望。
将乐县常口村常上湖风景区。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20多年来,将乐儿女牢记谆谆嘱托,砥砺奋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山”理论内涵,以“绿水青山”焕活“金山银山”,将“美好愿景”化成“幸福实景”,一个“绿富美”的将乐正款款走来。
厚植底色 绘美绿水青山图
青山莽莽,碧水悠悠。
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一块镌刻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石碑矗立在村口,在似水流年里,见证着这里的“绿色奇迹”。
20多年前,常口还是个典型的“三无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能亮的路灯。”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原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回忆说,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常口村调研。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殷殷话语,字字千钧。此后,村民们把嘱托归纳总结成72个字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立在村部前,当作全村的实践指南。
常口村新旧村规民约对比。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项目引进中,常口村严把入门关,发挥山水田优势,引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漂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机制上,利用林地资源和上市林业公司开展合作造林项目,如今,全村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占全村主要劳动力的80%。
与此同时,率先实施天然气改装、污水管线下地,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建设乡村露天游泳池,把后山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园林式村庄,彻底改变了常口“三无村”的面貌。
眼下,全村爱山爱水、护山护水的精神理念蔚然成风。
“这些年,保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已成了我们每一个常口人的行动自觉,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越来越富。”村民邱彩立在自家屋里建了一个擂茶体验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过去的“三无”村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2021年5月18日,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这也是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并成功流转,让“空气卖钱”成为现实。
空气“打包”,鼓起腰包。2022年,常口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早期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3万元。
常口村的绿色蝶变,是将乐人民爱山爱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生动写照。
将乐县金溪俯瞰图。将乐县委组织部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福建将乐走出了一条化“无价之宝”为“真金白银”、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将乐县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样板县、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获得感”前十县等荣誉称号,2020年打造“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将乐县设现场考察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夯实“堡垒” 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光荏苒,不忘初心。
将乐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当年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两山”理论的孕育地与践行地,常口村全力打造“两山学堂”红色研学项目,以“红色党建+教育研学”的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党建文化。同时,与村民合作经营福旅村宴、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2017年,将乐县建立全县首个联村党委——常口联村党委,发挥常口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强村弱村联创、山水林田联管、产业项目联片、生态福利联享,集中盘活各村土地、资金等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方式,实现村村有产业、业业有特色,2022年带动6个联建村实现平均收入65万元。
强村带动弱村,犹如“大手拉小手”。近年来,将乐县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思维,因地制宜探索组建一批区域党建综合体,推动基层党组织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实现乡村抱团发展、连片振兴。
“我们聚焦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两条线,加强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整合,以党建联盟推动区域融合。”将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玉山介绍说。
目前,全县共打造29个区域党建综合体,覆盖148个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走进万安镇万安村,只见一座座标准化现代化设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蔬菜瓜果发荣滋长。在这里,蔬菜育苗、栽培、吊秧、地膜、打叶等种植环节如同一条工业生产线,“标准范”“科技范”十足。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绿丰保供基地项目。”万安镇党委书记黄小君指着眼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说,镇里采取强带弱、大带小的方式,通过组织联动、产业联动、企地联动、人才联动的“一园四联”工作法,有力破解园区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
以园区为“营”,把支部建在产业园,在万安镇产业联盟党支部牵线搭桥下,镇内温氏、绿景农、绿丰、金硕等龙头企业集聚,已构建起“一鸭一树一菜一米”特色产业格局,不仅提升了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更是集聚邻近乡镇、村近千人创业、就业,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将乐县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全景图。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以前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没有事情做没有收入,现在好了,新的产业进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家庭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去年11月到绿丰上班的黄树梅希望企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这儿上班,每个月有工资拿,而且离家也近,照顾家人很方便。”家住万安镇的村民张秋英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
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幸福的家庭,是村里每个人最大的心愿,乡村特色农业的持续壮大,圆了许多万安百姓的“幸福梦”。
依托现代化禽业、蔬菜种植业、花卉苗木业和稻米生产加工等,2022年,万安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有经营性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将乐全县村集体经济平均自有经营性收入达到60.9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面消除,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20.7%。
“聚”力民生 开启百姓幸福门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锦绣。
来到“闽学鼻祖”“程氏正宗”杨时的幼时启蒙读书和后裔聚居地——南口镇蛟湖村,一幅靓丽祥和的乡村田园图跃然眼前:宽阔平坦的村道,清爽干净的村庄,和谐舒适的村居环境,在山水辉映间显得格外动人。
“与过去相比,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年逾70的村民杨炳旺感慨道:“原来路上生产废料乱堆,生活垃圾乱放,现在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了,整个村子就像花园一样。”
“近年来,我们立足蛟湖‘红、绿、儒’三大资源优势,盘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等要素,合理规划乡村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具有‘蛟湖特色、果香茶韵,望山亲水、融合共享’的康养研学综合体。”蛟湖村党支部书记谢林生说。
将乐县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一方面,蛟湖通过整合水库移民后扶、美丽乡村、农业等扶持资金,针对性开展污水治理、岸坡整治、补种绿化等方面整治,逐点连片打造各具特色的“微节点”。
另一方面,蛟湖村用好“水之美”、挖掘“水之利”,建设了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打造集理学与红色文化教育、休闲采摘垂钓、户外拓展运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7万人次以上。
“树木当护乐山乐水,地脉永秀蕴金蕴银。”依靠着“绿水青山”,蛟湖这座美丽的村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等称号。
“乡村建设需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衍红坦言,将乐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将乐模式,走好具有将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将乐县两山学堂。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将乐瞄准乡村建设重点,深入治理农村污水和垃圾、持续提升农村居住品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全县村庄向“拆旧、拓新、整漂亮”2.0 版升级,向“穿衣戴帽扮靓丽”3.0 版看齐。
——因村施策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近2亿元整治76个重点村,覆盖全县近85%农村人口。投入1.4亿元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超过90%。
——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98%。
——深化河湖长制,在三明市率先实现县域内采砂场数量清零,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
——深入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PPP项目。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连续三年进入省级考评第一档。
——助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升级,率先在全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投入约8000万元改扩建7家基层卫生院门诊综合楼、8幢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62个村卫生所,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施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2012年将其提升为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这些年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完善校舍、食堂等设施设备,为学生舒心生活、快乐学习提供温馨场所。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规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代办点,2022年启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打造集乡村振兴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幕幕精彩的“蝶变”,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座楼房、一个个新村、一张张笑脸……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将乐县坚持规划先导、因村施策、共建共享,创建了以常口村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型”等六种风格各异的乡村建设模式,成功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以生态文明为底色,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将乐县委书记陈羲表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眼下,福建将乐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迎接着属于她的锦绣山河!(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一起感受这座灵山秀水之城把“蓝图”变“现实”、将“愿景”化“实景”的乡村振兴路。
金溪为脉,群峰列屏。
七月的将乐处处动人:龙栖山蓊郁苍翠,金溪河清澈澄碧。在“闽学鼻祖”杨时纪念馆,沐浴先师思想之光;在久负盛名的玉华洞,络绎不绝的四方游客寻陈迹越溶洞,探幽奇瑰炫巧之乐;在金溪河畔水上运动基地,世界各国运动健儿山水间勇逐浪,领略鱼翔浅底之美……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的将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与创新实践地。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县常口村调研,对将乐广大干部群众寄予殷切期望。
将乐县常口村常上湖风景区。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20多年来,将乐儿女牢记谆谆嘱托,砥砺奋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山”理论内涵,以“绿水青山”焕活“金山银山”,将“美好愿景”化成“幸福实景”,一个“绿富美”的将乐正款款走来。
厚植底色 绘美绿水青山图
青山莽莽,碧水悠悠。
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一块镌刻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石碑矗立在村口,在似水流年里,见证着这里的“绿色奇迹”。
20多年前,常口还是个典型的“三无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能亮的路灯。”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原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回忆说,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常口村调研。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殷殷话语,字字千钧。此后,村民们把嘱托归纳总结成72个字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立在村部前,当作全村的实践指南。
常口村新旧村规民约对比。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项目引进中,常口村严把入门关,发挥山水田优势,引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漂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机制上,利用林地资源和上市林业公司开展合作造林项目,如今,全村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占全村主要劳动力的80%。
与此同时,率先实施天然气改装、污水管线下地,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建设乡村露天游泳池,把后山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园林式村庄,彻底改变了常口“三无村”的面貌。
眼下,全村爱山爱水、护山护水的精神理念蔚然成风。
“这些年,保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已成了我们每一个常口人的行动自觉,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越来越富。”村民邱彩立在自家屋里建了一个擂茶体验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过去的“三无”村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2021年5月18日,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这也是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并成功流转,让“空气卖钱”成为现实。
空气“打包”,鼓起腰包。2022年,常口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早期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3万元。
常口村的绿色蝶变,是将乐人民爱山爱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生动写照。
将乐县金溪俯瞰图。将乐县委组织部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福建将乐走出了一条化“无价之宝”为“真金白银”、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将乐县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样板县、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获得感”前十县等荣誉称号,2020年打造“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将乐县设现场考察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夯实“堡垒” 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光荏苒,不忘初心。
将乐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当年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两山”理论的孕育地与践行地,常口村全力打造“两山学堂”红色研学项目,以“红色党建+教育研学”的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党建文化。同时,与村民合作经营福旅村宴、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2017年,将乐县建立全县首个联村党委——常口联村党委,发挥常口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强村弱村联创、山水林田联管、产业项目联片、生态福利联享,集中盘活各村土地、资金等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方式,实现村村有产业、业业有特色,2022年带动6个联建村实现平均收入65万元。
强村带动弱村,犹如“大手拉小手”。近年来,将乐县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思维,因地制宜探索组建一批区域党建综合体,推动基层党组织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实现乡村抱团发展、连片振兴。
“我们聚焦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两条线,加强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整合,以党建联盟推动区域融合。”将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玉山介绍说。
目前,全县共打造29个区域党建综合体,覆盖148个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走进万安镇万安村,只见一座座标准化现代化设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蔬菜瓜果发荣滋长。在这里,蔬菜育苗、栽培、吊秧、地膜、打叶等种植环节如同一条工业生产线,“标准范”“科技范”十足。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绿丰保供基地项目。”万安镇党委书记黄小君指着眼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说,镇里采取强带弱、大带小的方式,通过组织联动、产业联动、企地联动、人才联动的“一园四联”工作法,有力破解园区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
以园区为“营”,把支部建在产业园,在万安镇产业联盟党支部牵线搭桥下,镇内温氏、绿景农、绿丰、金硕等龙头企业集聚,已构建起“一鸭一树一菜一米”特色产业格局,不仅提升了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更是集聚邻近乡镇、村近千人创业、就业,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将乐县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全景图。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以前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没有事情做没有收入,现在好了,新的产业进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家庭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去年11月到绿丰上班的黄树梅希望企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这儿上班,每个月有工资拿,而且离家也近,照顾家人很方便。”家住万安镇的村民张秋英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
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幸福的家庭,是村里每个人最大的心愿,乡村特色农业的持续壮大,圆了许多万安百姓的“幸福梦”。
依托现代化禽业、蔬菜种植业、花卉苗木业和稻米生产加工等,2022年,万安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有经营性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将乐全县村集体经济平均自有经营性收入达到60.9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面消除,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20.7%。
“聚”力民生 开启百姓幸福门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锦绣。
来到“闽学鼻祖”“程氏正宗”杨时的幼时启蒙读书和后裔聚居地——南口镇蛟湖村,一幅靓丽祥和的乡村田园图跃然眼前:宽阔平坦的村道,清爽干净的村庄,和谐舒适的村居环境,在山水辉映间显得格外动人。
“与过去相比,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年逾70的村民杨炳旺感慨道:“原来路上生产废料乱堆,生活垃圾乱放,现在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了,整个村子就像花园一样。”
“近年来,我们立足蛟湖‘红、绿、儒’三大资源优势,盘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等要素,合理规划乡村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具有‘蛟湖特色、果香茶韵,望山亲水、融合共享’的康养研学综合体。”蛟湖村党支部书记谢林生说。
将乐县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一方面,蛟湖通过整合水库移民后扶、美丽乡村、农业等扶持资金,针对性开展污水治理、岸坡整治、补种绿化等方面整治,逐点连片打造各具特色的“微节点”。
另一方面,蛟湖村用好“水之美”、挖掘“水之利”,建设了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打造集理学与红色文化教育、休闲采摘垂钓、户外拓展运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7万人次以上。
“树木当护乐山乐水,地脉永秀蕴金蕴银。”依靠着“绿水青山”,蛟湖这座美丽的村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等称号。
“乡村建设需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衍红坦言,将乐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将乐模式,走好具有将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将乐县两山学堂。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将乐瞄准乡村建设重点,深入治理农村污水和垃圾、持续提升农村居住品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全县村庄向“拆旧、拓新、整漂亮”2.0 版升级,向“穿衣戴帽扮靓丽”3.0 版看齐。
——因村施策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近2亿元整治76个重点村,覆盖全县近85%农村人口。投入1.4亿元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超过90%。
——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98%。
——深化河湖长制,在三明市率先实现县域内采砂场数量清零,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
——深入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PPP项目。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连续三年进入省级考评第一档。
——助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升级,率先在全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投入约8000万元改扩建7家基层卫生院门诊综合楼、8幢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62个村卫生所,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施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2012年将其提升为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这些年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完善校舍、食堂等设施设备,为学生舒心生活、快乐学习提供温馨场所。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规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代办点,2022年启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打造集乡村振兴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幕幕精彩的“蝶变”,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座楼房、一个个新村、一张张笑脸……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将乐县坚持规划先导、因村施策、共建共享,创建了以常口村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型”等六种风格各异的乡村建设模式,成功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以生态文明为底色,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将乐县委书记陈羲表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眼下,福建将乐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迎接着属于她的锦绣山河!(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