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正文

2022年专题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微视频 | 盐碱地上的“新粮仓”
更新时间:2023-8-7 10:25:19    来源:人民论坛网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感受从盐碱地到大粮仓的华丽蜕变。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一时间,黄骅旱碱麦家喻户晓。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今年仙庄片区三个村7600亩旱碱麦丰收了,整个旧城镇乃至黄骅市都乐享一个丰收年,产量创历年之最。

  多年来,黄骅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推行“党建+特色农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培育优选适宜粮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农业兴则农民富,农业兴则村庄美。近几年,后仙庄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320万元硬化路面、修排水沟、安装路灯,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丰富村民生活,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配齐了农家书屋,打造了乡风文明一条街,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00余个。

  为了方便村民生活,后仙庄村实现了长江水户户通,“双代”改造210户,户厕改造192户,修建小型污水收集池18个,设置垃圾箱95个,环卫公司统一清运,实现了环卫一体化……现在的后仙庄村,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环境怡人,村民们安居乐业、友爱和睦、共同致富。“幸福生活比蜜甜”不再是期盼,已经变成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河北黄骅,像后仙庄村这样百姓富足、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村庄并不罕见。池庄村不仅是“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沧州市“美丽庭院全覆盖示范村”;与之相隔不远的白庄村,则有“河北省森林乡村”称号;同属于旧城镇的小堤柳庄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一幅乡村美、文明兴的美丽画卷在旧城镇徐徐展开。

  统筹:王卓怡

  编辑:王卓怡 宋畅 曲统昱

  后期:宋畅

  片头:王楠楠

  中共沧州市委组织部、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组织部,黄骅市融媒体中心(黄骅市广播电视台)对视频亦有贡献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文章编辑:李灿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微视频 | 盐碱地上的“新粮仓”
2023-8-7 10:25:19    来源:人民论坛网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感受从盐碱地到大粮仓的华丽蜕变。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一时间,黄骅旱碱麦家喻户晓。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今年仙庄片区三个村7600亩旱碱麦丰收了,整个旧城镇乃至黄骅市都乐享一个丰收年,产量创历年之最。

  多年来,黄骅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推行“党建+特色农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培育优选适宜粮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农业兴则农民富,农业兴则村庄美。近几年,后仙庄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320万元硬化路面、修排水沟、安装路灯,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丰富村民生活,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配齐了农家书屋,打造了乡风文明一条街,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00余个。

  为了方便村民生活,后仙庄村实现了长江水户户通,“双代”改造210户,户厕改造192户,修建小型污水收集池18个,设置垃圾箱95个,环卫公司统一清运,实现了环卫一体化……现在的后仙庄村,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环境怡人,村民们安居乐业、友爱和睦、共同致富。“幸福生活比蜜甜”不再是期盼,已经变成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河北黄骅,像后仙庄村这样百姓富足、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村庄并不罕见。池庄村不仅是“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沧州市“美丽庭院全覆盖示范村”;与之相隔不远的白庄村,则有“河北省森林乡村”称号;同属于旧城镇的小堤柳庄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一幅乡村美、文明兴的美丽画卷在旧城镇徐徐展开。

  统筹:王卓怡

  编辑:王卓怡 宋畅 曲统昱

  后期:宋畅

  片头:王楠楠

  中共沧州市委组织部、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组织部,黄骅市融媒体中心(黄骅市广播电视台)对视频亦有贡献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