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总书记在河南 > 正文

2022年专题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一场影像展 重现修渠史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在安阳举行
更新时间:2022-11-12 10:44:16    来源:新华网

  “照片中,修渠老人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都是那些艰难修渠岁月留下的印记。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修渠的场景……”11月10日,站立在影像展照片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刘铭感叹。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正在安阳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这次展览由安阳市图书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展览开篇遴选了河南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魏德忠的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作为“序”,用巨幅作品结合文字的方式再现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场景。展览主体部分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修渠故事。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耗时10年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些照片中展示的正是当年那一个个不服输的修渠英雄,他们值得被铭记。”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蒋廷方说。

  展出照片的背后,是安阳师范学院一群师生历时3年的“寻迹史”。自2018年起,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3年,探寻了林州456个村落,寻访5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共拍摄8万余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修渠人。

  “此次展览是一场摄影艺术展,更是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课。能用影像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红旗渠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我和我的学生都倍感骄傲和自豪。”秦国防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

(记者 谢建晓 赵阿娜)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一场影像展 重现修渠史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在安阳举行
    2022-11-12 10:44:16    来源:新华网

      “照片中,修渠老人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都是那些艰难修渠岁月留下的印记。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修渠的场景……”11月10日,站立在影像展照片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刘铭感叹。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正在安阳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这次展览由安阳市图书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展览开篇遴选了河南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魏德忠的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作为“序”,用巨幅作品结合文字的方式再现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场景。展览主体部分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修渠故事。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耗时10年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些照片中展示的正是当年那一个个不服输的修渠英雄,他们值得被铭记。”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蒋廷方说。

      展出照片的背后,是安阳师范学院一群师生历时3年的“寻迹史”。自2018年起,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3年,探寻了林州456个村落,寻访5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共拍摄8万余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修渠人。

      “此次展览是一场摄影艺术展,更是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课。能用影像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红旗渠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我和我的学生都倍感骄傲和自豪。”秦国防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

    (记者 谢建晓 赵阿娜)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