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导向与时俱进 用情讴歌美丽焦作
2023年专题
董广安(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董广安身上有很多标签,她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是资深媒体人,也是穆青的研究者。她曾数次来到焦作,也和焦作结下了深情厚谊。
谈起焦作这些年的变化,董广安感触良多。“第一次去焦作是在1975年,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煤城’;到20世纪90年代再去焦作的时候,焦作已经开始发展文旅产业;如今的焦作,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措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民生期盼同向同行。董广安对《焦作日报》的发展充满了期盼:“一定要与时俱进,坚持‘移动优先’与‘内容为王’相统一。”
董广安解释说,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实现突围,一方面要把本地新闻做精做透,不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努力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要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整合优势资源,主动搭建并强化新媒体平台,大力推进理念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报纸也要围绕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不断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形象上作出积极贡献,与城市发展互促互进。”董广安说,尤其要注重在打响云台山、太极拳这两大文旅金字品牌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抢占先机,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认识焦作、感知焦作、爱上焦作。
“从一张报纸发展到如今的报、网、端、微、号等集于一身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可喜可贺,可敬可赞!”董广安说,《焦作日报》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着焦作的成长和发展巨变,刻记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传承着“特别能战斗”的焦作精神,润物无声、感染心灵。
今年是《焦作日报》复刊40周年,董广安希望《焦作日报》时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讴歌美丽焦作,记录人民火热生活,书写群众奋斗历程,讲好新时代焦作故事,持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记者 焦 娇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董广安(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董广安身上有很多标签,她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是资深媒体人,也是穆青的研究者。她曾数次来到焦作,也和焦作结下了深情厚谊。
谈起焦作这些年的变化,董广安感触良多。“第一次去焦作是在1975年,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煤城’;到20世纪90年代再去焦作的时候,焦作已经开始发展文旅产业;如今的焦作,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措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民生期盼同向同行。董广安对《焦作日报》的发展充满了期盼:“一定要与时俱进,坚持‘移动优先’与‘内容为王’相统一。”
董广安解释说,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实现突围,一方面要把本地新闻做精做透,不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努力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要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整合优势资源,主动搭建并强化新媒体平台,大力推进理念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报纸也要围绕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不断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形象上作出积极贡献,与城市发展互促互进。”董广安说,尤其要注重在打响云台山、太极拳这两大文旅金字品牌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抢占先机,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认识焦作、感知焦作、爱上焦作。
“从一张报纸发展到如今的报、网、端、微、号等集于一身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可喜可贺,可敬可赞!”董广安说,《焦作日报》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着焦作的成长和发展巨变,刻记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传承着“特别能战斗”的焦作精神,润物无声、感染心灵。
今年是《焦作日报》复刊40周年,董广安希望《焦作日报》时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讴歌美丽焦作,记录人民火热生活,书写群众奋斗历程,讲好新时代焦作故事,持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记者 焦 娇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