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3年专题 > 一起学习 > 正文

2023年专题

瞭望·第一学习丨推动文明互鉴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3-8-8 10:27:44    来源:新华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推动文明互鉴,全方位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 | 于运全

  观众在成都博物馆参观“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览(2023 年 6 月 24 日摄) 刘坤摄 / 本刊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指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论断,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指明了方向。

  在传承中发展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炼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坚持“两个结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中国立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应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坚持守正创新,以现代化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推动文明互鉴,广泛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应坚持守正创新,树立全球视野,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推动文明互鉴,全方位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深化对外传播,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认同。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的文化根源,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传播。全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翻译出版发行,与国内外机构打造联合传播平台,全面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精英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学术阐释与通俗解读并重,全面、准确、生动地对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实践要求,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认同。

  ——协调各方力量,完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格局。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发展纲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目标、内容、路径、渠道、实施主体、政策支持、资源统筹等进行系统规划,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协同协作,协调政府、专业机构、企业等多元文化力量,用好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中资企业、华侨华人、媒体智库、文艺院团和文博机构等资源,建设多层次文化交流体系。发挥政策的保障性作用,建立完善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扶持体系,激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开展系统研究,加强文明交流话语创新和叙事体系建设。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社科研究机构、重要智库和专家学者的联合研究,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念价值。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思想、理念、精神、价值观等深层次内涵,提炼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注重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的传播,从文化上讲清楚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注重对于中华文明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对外传播,从文化上讲清楚中国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强化知识传播,实施中华文明对外出版工程。发挥对外出版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结合国外读者关切,策划出版更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精品图书,打造新时代国际出版品牌。加强对外译介,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发挥国际组织、行业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主体作用,扩大海外中文翻译者规模,拓展中外合作出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华文化系列出版物在海外的本土化译制和出版。用好数字出版渠道,加强内容供给,提升中华文明对外出版的数字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密切人文交往,打造国际交流对话平台。重视人际传播作用,完善各类文化传播机制性平台,结合区域合作机制、公共外交等,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围绕治国理政与全球治理、人文对话、青年交流等重点,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对话平台。用好国际文化资源,办好国际文化交流奖项评选,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本文根据《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库报告发布研讨会发言整理)

  (《瞭望》2023年第32期 )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瞭望·第一学习丨推动文明互鉴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8-8 10:27:44    来源:新华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推动文明互鉴,全方位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 | 于运全

      观众在成都博物馆参观“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览(2023 年 6 月 24 日摄) 刘坤摄 / 本刊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指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论断,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指明了方向。

      在传承中发展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炼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坚持“两个结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中国立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应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坚持守正创新,以现代化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推动文明互鉴,广泛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应坚持守正创新,树立全球视野,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推动文明互鉴,全方位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深化对外传播,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认同。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的文化根源,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传播。全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翻译出版发行,与国内外机构打造联合传播平台,全面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精英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学术阐释与通俗解读并重,全面、准确、生动地对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实践要求,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认同。

      ——协调各方力量,完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格局。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发展纲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目标、内容、路径、渠道、实施主体、政策支持、资源统筹等进行系统规划,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协同协作,协调政府、专业机构、企业等多元文化力量,用好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中资企业、华侨华人、媒体智库、文艺院团和文博机构等资源,建设多层次文化交流体系。发挥政策的保障性作用,建立完善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扶持体系,激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开展系统研究,加强文明交流话语创新和叙事体系建设。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社科研究机构、重要智库和专家学者的联合研究,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念价值。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思想、理念、精神、价值观等深层次内涵,提炼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注重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的传播,从文化上讲清楚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注重对于中华文明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对外传播,从文化上讲清楚中国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强化知识传播,实施中华文明对外出版工程。发挥对外出版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结合国外读者关切,策划出版更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精品图书,打造新时代国际出版品牌。加强对外译介,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发挥国际组织、行业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主体作用,扩大海外中文翻译者规模,拓展中外合作出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华文化系列出版物在海外的本土化译制和出版。用好数字出版渠道,加强内容供给,提升中华文明对外出版的数字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密切人文交往,打造国际交流对话平台。重视人际传播作用,完善各类文化传播机制性平台,结合区域合作机制、公共外交等,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围绕治国理政与全球治理、人文对话、青年交流等重点,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对话平台。用好国际文化资源,办好国际文化交流奖项评选,加强双多边人文合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本文根据《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库报告发布研讨会发言整理)

      (《瞭望》2023年第32期 )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