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3年专题 > 一起学习 > 正文

2023年专题

元首外交·心相近 | 习主席暖心寄语激励南非青年
更新时间:2023-8-22 10:41:45    来源:新华社

  8月的“彩虹之国”南非,正值冬去春来之际。一份暖心寄语跨越山海,给这里的青年们带来祝愿与希望。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鼓励他们学好中文,为传承发展中南两国友好事业、促进中非友谊合作贡献力量。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非洲,在访问南非时见证了中南双方签署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协议。春秋十载,这所孔子学院累计培养了近万名学员。如今,昔日幼苗已蔚然成林。一大批南非年轻人带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这里迈向广阔天地,为中南友谊的“彩虹之桥”不断增添新的亮色。

  “南非欢迎您!”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正热切期盼着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相信这次访问必将为中南人文交流注入新的动力,继续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架设友谊之桥

  近日,来自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50名师生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讲述了学习中文的经历、收获和体会,感谢习主席和中国政府为非洲青年追求梦想提供了更多机会,热切期盼习主席再次访问南非。

  学习中文所带来的机会“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孔子学院师生的联名信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向着远方的师长和朋友倾诉心声。

  在信中,师生们详细描述了对中国的感受和认识,对中国在扶贫、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表达了钦佩之情,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示高度认同,期待各国携手,建设“一个更有活力、更加包容、共同繁荣的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欢迎师生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利用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努力做传承发展两国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促进中非友谊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生们表示,一定努力学习中文,为深化中南两国青年友谊搭建桥梁,为建设中南合作共赢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8月18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举着“中南友好”书法作品,热切期待中国领导人访问南非。(受访者供图)

  这所孔子学院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德班理工大学共建。中方院长吴林告诉新华社记者:“十年前,习近平主席见证了孔子学院共建协议的签署;十年后,习近平主席又给我们复信,令我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中国和南非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两国有着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友谊,学习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世代友好。

  “中南要做相知相亲、交流互鉴的友好伙伴。”这是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中南友谊的殷殷期待。十年来,无论是出访南非,还是接待南非领导人来访、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始终关心和重视中南两国人文交流。

  在元首外交引领和推动下,中南两国教育、文化、科技、卫生、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以中文教学为例,2015年,南非将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与南非政府2019年8月宣布,将每年的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南非现设有6所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数量最多。

开启梦想之门

  真挚的友谊从相互认识和理解开始。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我很高兴地看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结出累累硕果,众多南非青年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拓宽了职业选择的道路,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此次师生联名信的执笔者、孔子学院当地志愿教师萨内莱·恩图利,正是这样一名中南人文交流合作的参与者、获益者。

  “习近平主席能复信给我们,太令人惊喜了!”他说。

  这名南非青年原本在德班理工大学学习工科,2018年因个人兴趣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教师依据他祖鲁语名字发音,为他起了中文名字“林森”。

  过去几年,林森四次前往中国,从短期冬令营和培训到为期一年的留学,从北京、上海、长沙到福州、青岛、金华,他亲身感受着中国的发展脉搏,对这个友好国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之以恒的学习,让他可以为当地人提供中文教学,成为一名志愿教师。

  “很多师生都喜欢来上我们的中文课。”林森说,“我自己从学中文、去中国留学到现在教中文,大家都说我的故事很励志,也给他们带来希望。”

  林森说,南非的中文学习者、中国文化爱好者日益增多,就像他中文名所蕴含的寓意,“从几棵树成长为一片森林”。“我们是南非和中国间的一座桥梁,我本人因为学中文、去中国而获得了发展机会,也希望帮助更多南非青年,让这座友谊的桥梁不断延伸。”

  2019年8月5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来自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京剧《梨花颂》。中国与南非政府当天宣布,双方同意将每年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

  联名信的参与者中有不少德班理工大学在读学生。中文名为思甜的南非姑娘现在就读于二年级。“对习近平主席的鼓励,我们要表达真挚的感谢!”她说,“学习中文对我来说仿佛美好的旅程,也寄托着我对未来发展的梦想。”

  思甜的同学诺一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期待着能像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寄语的那样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希望今后能为加强南中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铺就发展之路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师生们在联名信中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话。

  8月18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面向非洲青年的菌草技术、创新和创业的地区工作坊活动。线上线下参与的嘉宾中,有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有来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官员和代表,还有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等。致联名信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这项活动。

  据吴林介绍,德班所在的夸祖卢-纳塔尔省同福建省是友好省份,双方早期正是通过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这所孔子学院不仅教授中文,还将中文同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为当地青年带来技能培训、交流访问、实习工作等机会,还将菌草技术纳入“中文+”创新创业项目。

  4月19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自拍。

  正如孔院师生在联名信中所说,中国的发展成绩激励着他们“为南非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学习语言、感知文化,到技能提升、个人成长,再到共享发展经验、共创创新机遇,中南人文交流持续深入推进,不仅架起人民友好的桥梁,也铺就共同发展的大道,描绘出一幅携手同行、心心相印的美好画卷。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南友谊之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多合作发展的丰硕果实。

  总策划:吕岩松

  总监制:袁炳忠

  策划:倪四义 应强 李忠发 徐壮志

  监制:冯俊扬 尚军 鲁向明 韩墨

  统筹:齐紫剑 闫珺岩 刘畅 刘万利

  记者:孙浩 韩梁

  参与记者:金正 谢江 陆佳飞 李成 代贺 田弘毅 张誉东 陈诚

  视频:沈浩洋

  编辑:王昭 谢琳 谢栋风 董龙江 陈波 何梦舒 孙丁 薛磊 陈杉 赵嫣 张远 田宇 刘秀玲 王申 张代蕾 杜逾舸

  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元首外交·心相近 | 习主席暖心寄语激励南非青年
    2023-8-22 10:41:45    来源:新华社

      8月的“彩虹之国”南非,正值冬去春来之际。一份暖心寄语跨越山海,给这里的青年们带来祝愿与希望。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鼓励他们学好中文,为传承发展中南两国友好事业、促进中非友谊合作贡献力量。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非洲,在访问南非时见证了中南双方签署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协议。春秋十载,这所孔子学院累计培养了近万名学员。如今,昔日幼苗已蔚然成林。一大批南非年轻人带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这里迈向广阔天地,为中南友谊的“彩虹之桥”不断增添新的亮色。

      “南非欢迎您!”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正热切期盼着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相信这次访问必将为中南人文交流注入新的动力,继续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架设友谊之桥

      近日,来自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50名师生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讲述了学习中文的经历、收获和体会,感谢习主席和中国政府为非洲青年追求梦想提供了更多机会,热切期盼习主席再次访问南非。

      学习中文所带来的机会“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孔子学院师生的联名信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向着远方的师长和朋友倾诉心声。

      在信中,师生们详细描述了对中国的感受和认识,对中国在扶贫、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表达了钦佩之情,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示高度认同,期待各国携手,建设“一个更有活力、更加包容、共同繁荣的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欢迎师生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利用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努力做传承发展两国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促进中非友谊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生们表示,一定努力学习中文,为深化中南两国青年友谊搭建桥梁,为建设中南合作共赢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8月18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举着“中南友好”书法作品,热切期待中国领导人访问南非。(受访者供图)

      这所孔子学院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德班理工大学共建。中方院长吴林告诉新华社记者:“十年前,习近平主席见证了孔子学院共建协议的签署;十年后,习近平主席又给我们复信,令我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中国和南非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两国有着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友谊,学习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世代友好。

      “中南要做相知相亲、交流互鉴的友好伙伴。”这是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中南友谊的殷殷期待。十年来,无论是出访南非,还是接待南非领导人来访、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始终关心和重视中南两国人文交流。

      在元首外交引领和推动下,中南两国教育、文化、科技、卫生、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以中文教学为例,2015年,南非将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与南非政府2019年8月宣布,将每年的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南非现设有6所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数量最多。

    开启梦想之门

      真挚的友谊从相互认识和理解开始。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我很高兴地看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结出累累硕果,众多南非青年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拓宽了职业选择的道路,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此次师生联名信的执笔者、孔子学院当地志愿教师萨内莱·恩图利,正是这样一名中南人文交流合作的参与者、获益者。

      “习近平主席能复信给我们,太令人惊喜了!”他说。

      这名南非青年原本在德班理工大学学习工科,2018年因个人兴趣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教师依据他祖鲁语名字发音,为他起了中文名字“林森”。

      过去几年,林森四次前往中国,从短期冬令营和培训到为期一年的留学,从北京、上海、长沙到福州、青岛、金华,他亲身感受着中国的发展脉搏,对这个友好国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之以恒的学习,让他可以为当地人提供中文教学,成为一名志愿教师。

      “很多师生都喜欢来上我们的中文课。”林森说,“我自己从学中文、去中国留学到现在教中文,大家都说我的故事很励志,也给他们带来希望。”

      林森说,南非的中文学习者、中国文化爱好者日益增多,就像他中文名所蕴含的寓意,“从几棵树成长为一片森林”。“我们是南非和中国间的一座桥梁,我本人因为学中文、去中国而获得了发展机会,也希望帮助更多南非青年,让这座友谊的桥梁不断延伸。”

      2019年8月5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来自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京剧《梨花颂》。中国与南非政府当天宣布,双方同意将每年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

      联名信的参与者中有不少德班理工大学在读学生。中文名为思甜的南非姑娘现在就读于二年级。“对习近平主席的鼓励,我们要表达真挚的感谢!”她说,“学习中文对我来说仿佛美好的旅程,也寄托着我对未来发展的梦想。”

      思甜的同学诺一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期待着能像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寄语的那样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希望今后能为加强南中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铺就发展之路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师生们在联名信中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话。

      8月18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面向非洲青年的菌草技术、创新和创业的地区工作坊活动。线上线下参与的嘉宾中,有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有来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官员和代表,还有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等。致联名信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这项活动。

      据吴林介绍,德班所在的夸祖卢-纳塔尔省同福建省是友好省份,双方早期正是通过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这所孔子学院不仅教授中文,还将中文同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为当地青年带来技能培训、交流访问、实习工作等机会,还将菌草技术纳入“中文+”创新创业项目。

      4月19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自拍。

      正如孔院师生在联名信中所说,中国的发展成绩激励着他们“为南非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学习语言、感知文化,到技能提升、个人成长,再到共享发展经验、共创创新机遇,中南人文交流持续深入推进,不仅架起人民友好的桥梁,也铺就共同发展的大道,描绘出一幅携手同行、心心相印的美好画卷。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南友谊之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多合作发展的丰硕果实。

      总策划:吕岩松

      总监制:袁炳忠

      策划:倪四义 应强 李忠发 徐壮志

      监制:冯俊扬 尚军 鲁向明 韩墨

      统筹:齐紫剑 闫珺岩 刘畅 刘万利

      记者:孙浩 韩梁

      参与记者:金正 谢江 陆佳飞 李成 代贺 田弘毅 张誉东 陈诚

      视频:沈浩洋

      编辑:王昭 谢琳 谢栋风 董龙江 陈波 何梦舒 孙丁 薛磊 陈杉 赵嫣 张远 田宇 刘秀玲 王申 张代蕾 杜逾舸

      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