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题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宋祖恒
精选、包裹、封口、打箱、装车,1月22日,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三益家庭农场,10多名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看到,虽春节临近,但生地、熟地加工仍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往年这个时候,工人早已放假,今年熟地走俏,情况有所不同。昨天,北京同仁堂来电要货,我们只好延迟放假,做生意只有满足客户要求,才能赢得市场。”三益家庭农场负责人柴二伟说。
近年来,该村在大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因势利导,把全村126家“四大怀药”种植加工企业组成“集团军”,成立“四大怀药”产销协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信息共享、互助互帮、和睦经营,实现了从仅加工生地到采用多蒸多晒技术加工熟地的转变,被北京同仁堂、南阳仲景、济源济世等药企确定为原材料供应村。截至2024年年底,全村熟地加工企业达13家,年产熟地3万多吨,“四大怀药”销售额超3亿元,成为豫北地区“四大怀药”重要集散地。
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地黄村”,有赖于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2024年,农行、工行、建行、中行累计为该村发放贷款1.3亿多元。其中,农行武陟支行为大封镇32个村累计放贷3亿元,该村就获得了7000多万元,占放贷总额的四分之一。
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国庆告诉记者:“2025年,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和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尽快将‘四大怀药’种植加工融入郑焦重点产业带,力争用一年时间,把老催庄村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宋祖恒
精选、包裹、封口、打箱、装车,1月22日,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三益家庭农场,10多名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看到,虽春节临近,但生地、熟地加工仍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往年这个时候,工人早已放假,今年熟地走俏,情况有所不同。昨天,北京同仁堂来电要货,我们只好延迟放假,做生意只有满足客户要求,才能赢得市场。”三益家庭农场负责人柴二伟说。
近年来,该村在大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因势利导,把全村126家“四大怀药”种植加工企业组成“集团军”,成立“四大怀药”产销协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信息共享、互助互帮、和睦经营,实现了从仅加工生地到采用多蒸多晒技术加工熟地的转变,被北京同仁堂、南阳仲景、济源济世等药企确定为原材料供应村。截至2024年年底,全村熟地加工企业达13家,年产熟地3万多吨,“四大怀药”销售额超3亿元,成为豫北地区“四大怀药”重要集散地。
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地黄村”,有赖于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2024年,农行、工行、建行、中行累计为该村发放贷款1.3亿多元。其中,农行武陟支行为大封镇32个村累计放贷3亿元,该村就获得了7000多万元,占放贷总额的四分之一。
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国庆告诉记者:“2025年,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和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尽快将‘四大怀药’种植加工融入郑焦重点产业带,力争用一年时间,把老催庄村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