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5年专题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2025年专题

    新春走基层·走笔|柔软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5/1/26 9:20:5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杭州1月25日电 题:柔软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

      随着一扇设计精巧的展示门徐徐打开,一件华服瞬间点亮了每个人的眼:复古的中式制式大氅已经足以惊艳,而闪耀着孔雀羽黛蓝渐变色、由金丝编织的锦缎衣料,那么如梦如幻,炸裂一样的张力满足了关于“锦衣华服”的想象。

      “它就是‘雀金裘’。”在杭州万事利科创中心的丝绸文化展示馆,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颇为自豪,“我们成功地让它从传说中‘走出来’,是丝绸的力量赋予这一切。”

      自文明史以来,人类纺织的原料,一般是兽毛、植物纤维及蚕丝或者现代化学纤维。但在中国古代丝织史上,会以黄金制成片金线、捻金线,揉以孔雀的羽毛捻线,织出锦缎罗纱,再缝制成华美衣衫,称为“雀金裘”。

      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雀金裘”被详尽地描绘出来。贾宝玉不慎将“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最后是晴雯在重病中连夜补好。一生芳华一件衣,女子的痴情尤显这件衣物的珍贵。

      “雀金裘”到底是什么样?一生痴迷于丝绸的李建华和夫人屠红燕从十几年前起就着手破解这道难题,除了解开传说之谜,更希望找回中国丝绸昔日的骄傲与光荣,即便这一路也许是个孤勇者。

      20多年前,当屠红燕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这家浙江丝绸民营公司时,中国丝绸业在国际高端丝绸产业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曾经辉煌无比的丝绸发源国只是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薄利与某些国际大牌的暴利对比,经常让李建华、屠红燕夫妇俩心酸落泪,“中国人发明的丝绸,必须要在中国人手上复兴!”

      在这之后,憋着一股劲埋头发展的万事利,成为了中国丝绸行业的一段传奇。凭借“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原创科技”这一整套组合拳,万事利在10多年时间蝶变为一家一流的丝绸文化产业集团,拥有了“无水印花一体机”等世界顶尖丝绸印染技术。

      2024年,依托公司成熟的丝绸研发技术,万事利终于成功纺织出“雀金裘”所需的特制绸缎,缝制出了传说中的神奇衣裳。

      “这件衣服放在这里,就是让所有人感悟中国丝绸文明的灿烂与悠久,更显示了中国当代丝绸走向世界的实力与能力。”李建华说,“经典自当永恒,中国企业就当自强。”

      如今,万事利已在竞争残酷的世界丝绸高端产业链占据一席之地。

      丝绸是柔软的,但它的力量又是澎湃而强劲的。一旦熔铸进文化的基因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它不仅可以在两千年前以穿山越岭、乘风破浪之力开创出陆海丝绸之路,更可以在现代产业竞争中复兴荣光、熠熠生辉。

      采访万事利之时,正逢小年。

      位于杭州上城区的万事利科创中心,青灰淡蓝留白交织的菱形网格立面恰似丝绸文化的现代演绎,与街面上红彤彤的过年氛围相得益彰,文化的传承与产业的创新似乎就这样具象化碰撞交融,持续且坚决地在这块土地上滚滚向前。

      这块土地上除了丝绸,还有名声显赫的黄酒、清茶。丝、酒、茶的诗意,在这里流淌了千年,滋润出此地独有的人文风情和精神气质。

      科创中心向外延伸、再延伸,是人文经济繁荣辉映的杭州城,是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

      当春节的序曲奏响,这块热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简单来说,就是它以占全国1%多点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7%的GDP、超15%的出口额。

      就在万事利成功缝制出精美“雀金裘”时,同在杭州上城区的另外一家民营企业,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

      2024年,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旗下的西子航空,不仅成功拿下了C919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的资格、持续为C919生产中段机身,还巩固了空客、波音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地位,使得西子集团从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工厂,到成为给大飞机制造分段机身的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跻身高端制造业行列。

      在西子集团的总部大楼里,记者试图找出西子的成功密码。

      “我们只是一直在制造业的路上稳步走,40多年坚持下来,我们反而走到了时间的前面,抢占了产业先机。”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用“时间的故事”来回答“成功之问”。这个在杭州笕桥机场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造农机、电梯、锅炉,与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却总是羡慕飞机翱翔蓝天的雄姿,“我想我有一天是要去造飞机的。”

      成立于1981年的西子,盯紧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从与奥的斯合作造电梯,到与势必锐合作造飞机,从来都是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最后实现全面掌握、自主研发超越。王水福的“航天梦”,就是在长期的稳扎稳打中得以实现。

      从万事利的“雀金裘”,到西子集团的“航天梦”,丝的坚强,钢的柔韧,把浙江企业家务实、实干、执着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逞强、练内功,身段的柔软,骨子里的刚强,这种柔软的力量,或许就是浙江经济能不断闯出新天地、书写传奇的重要密码。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春走基层·走笔|柔软的力量
    2025/1/26 9:20:5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杭州1月25日电 题:柔软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

      随着一扇设计精巧的展示门徐徐打开,一件华服瞬间点亮了每个人的眼:复古的中式制式大氅已经足以惊艳,而闪耀着孔雀羽黛蓝渐变色、由金丝编织的锦缎衣料,那么如梦如幻,炸裂一样的张力满足了关于“锦衣华服”的想象。

      “它就是‘雀金裘’。”在杭州万事利科创中心的丝绸文化展示馆,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颇为自豪,“我们成功地让它从传说中‘走出来’,是丝绸的力量赋予这一切。”

      自文明史以来,人类纺织的原料,一般是兽毛、植物纤维及蚕丝或者现代化学纤维。但在中国古代丝织史上,会以黄金制成片金线、捻金线,揉以孔雀的羽毛捻线,织出锦缎罗纱,再缝制成华美衣衫,称为“雀金裘”。

      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雀金裘”被详尽地描绘出来。贾宝玉不慎将“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最后是晴雯在重病中连夜补好。一生芳华一件衣,女子的痴情尤显这件衣物的珍贵。

      “雀金裘”到底是什么样?一生痴迷于丝绸的李建华和夫人屠红燕从十几年前起就着手破解这道难题,除了解开传说之谜,更希望找回中国丝绸昔日的骄傲与光荣,即便这一路也许是个孤勇者。

      20多年前,当屠红燕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这家浙江丝绸民营公司时,中国丝绸业在国际高端丝绸产业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曾经辉煌无比的丝绸发源国只是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薄利与某些国际大牌的暴利对比,经常让李建华、屠红燕夫妇俩心酸落泪,“中国人发明的丝绸,必须要在中国人手上复兴!”

      在这之后,憋着一股劲埋头发展的万事利,成为了中国丝绸行业的一段传奇。凭借“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原创科技”这一整套组合拳,万事利在10多年时间蝶变为一家一流的丝绸文化产业集团,拥有了“无水印花一体机”等世界顶尖丝绸印染技术。

      2024年,依托公司成熟的丝绸研发技术,万事利终于成功纺织出“雀金裘”所需的特制绸缎,缝制出了传说中的神奇衣裳。

      “这件衣服放在这里,就是让所有人感悟中国丝绸文明的灿烂与悠久,更显示了中国当代丝绸走向世界的实力与能力。”李建华说,“经典自当永恒,中国企业就当自强。”

      如今,万事利已在竞争残酷的世界丝绸高端产业链占据一席之地。

      丝绸是柔软的,但它的力量又是澎湃而强劲的。一旦熔铸进文化的基因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它不仅可以在两千年前以穿山越岭、乘风破浪之力开创出陆海丝绸之路,更可以在现代产业竞争中复兴荣光、熠熠生辉。

      采访万事利之时,正逢小年。

      位于杭州上城区的万事利科创中心,青灰淡蓝留白交织的菱形网格立面恰似丝绸文化的现代演绎,与街面上红彤彤的过年氛围相得益彰,文化的传承与产业的创新似乎就这样具象化碰撞交融,持续且坚决地在这块土地上滚滚向前。

      这块土地上除了丝绸,还有名声显赫的黄酒、清茶。丝、酒、茶的诗意,在这里流淌了千年,滋润出此地独有的人文风情和精神气质。

      科创中心向外延伸、再延伸,是人文经济繁荣辉映的杭州城,是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

      当春节的序曲奏响,这块热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简单来说,就是它以占全国1%多点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7%的GDP、超15%的出口额。

      就在万事利成功缝制出精美“雀金裘”时,同在杭州上城区的另外一家民营企业,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

      2024年,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旗下的西子航空,不仅成功拿下了C919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的资格、持续为C919生产中段机身,还巩固了空客、波音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地位,使得西子集团从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工厂,到成为给大飞机制造分段机身的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跻身高端制造业行列。

      在西子集团的总部大楼里,记者试图找出西子的成功密码。

      “我们只是一直在制造业的路上稳步走,40多年坚持下来,我们反而走到了时间的前面,抢占了产业先机。”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用“时间的故事”来回答“成功之问”。这个在杭州笕桥机场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造农机、电梯、锅炉,与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却总是羡慕飞机翱翔蓝天的雄姿,“我想我有一天是要去造飞机的。”

      成立于1981年的西子,盯紧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从与奥的斯合作造电梯,到与势必锐合作造飞机,从来都是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最后实现全面掌握、自主研发超越。王水福的“航天梦”,就是在长期的稳扎稳打中得以实现。

      从万事利的“雀金裘”,到西子集团的“航天梦”,丝的坚强,钢的柔韧,把浙江企业家务实、实干、执着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逞强、练内功,身段的柔软,骨子里的刚强,这种柔软的力量,或许就是浙江经济能不断闯出新天地、书写传奇的重要密码。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