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5年专题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2025年专题

    新春走基层|再宿车谷砣看山乡巨变
    更新时间:2025/2/6 10:09:1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 题:再宿车谷砣看山乡巨变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巩志宏

      新春佳节,记者再宿车谷砣村,看山乡变化,寻发展密码。

      高大的村庄牌坊在村头矗立,迎送着人来人往。陈春芳将记者引到了他的新家,一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楼的单元房。他说:“村里盖了带电梯的楼房,村民按人均30平方米免费分房,想要面积大点的可以成本价置换。冬天村集体免费供暖,比起之前住的经常漏雨漏风的土坯房,生活条件改善多了。”

      车谷砣村,位于河北省灵寿县,是一个蜗居在太行深山坳的小山村。八年前,记者曾夜宿这里,记录了返乡能人陈春芳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脱贫的故事。

      当年,陈春芳一心要把旅游搞起来,为了修一条通村的公路,他不仅掏出了做生意赚的钱垫资,还瞒着媳妇抵押自家房子贷款。由于修路要拆沿途好几个村的农住房、小卖部、工厂房、牲口圈,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村里开党员会的时候,他父亲甚至第一个站起来反对,说他“胡闹”。

      在陈春芳的坚守下,路最终还是修成了,曾经的蜿蜒山路,变成了平坦公路,车谷砣村开启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征程。上次采访,记者和陈春芳的父母一起在院子里露天灶台做饭的时候,他的父亲由衷地说了一句:“这小子比我强。”当记者把老人的评价转述给陈春芳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时近晌午,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陈春芳说村里的变化,记者很是开心。令记者一直好奇的是,陈春芳如何让车谷砣村“换了风貌”?

      饭后,记者在村里边走边看,寻找答案。山沟里观光栈道蜿蜒曲折,通向大山深处,沿途可以遍览秀美山水、古迹遗存、红色印记;千年古茶树盘根错节,旁边是嫁接培育成功的茶树林,还有多个供游人品茶休闲的茶庄;车谷砣宾馆和20多座瓦房木屋参差错落,为游客提供怡人的住宿环境……村民们说,车谷砣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旅游业逐渐有了起色,大家不仅可以得到分红,家门口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大家开饭馆、卖特产,鼓起了钱袋子。

      66岁的村民刘毛小过去家徒四壁,一个人生活的他,经常是中午做饭多做点,晚上热热继续吃,生活没滋没味。如今,他成了村里的护林员,平日里还在村里打工,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日子过好了,他还娶上了新媳妇。记者在他家看到,两室两厅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刘毛小腼腆地说:“谁能想到日子会变得这么好,连我60多岁的老光棍都娶上新媳妇了。”

      车谷砣村发展好了,当地政府引导其所在沟域的5个行政村成立了灵寿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抱团求发展。曾经靠山挖矿的山村,如今都在忙着栽树植绿,有的种猕猴桃,有的种板栗,按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的规划思路,奔向农业产业化、旅游规模化、康养市场化。

      走访下来,记者着实开了眼界,如果不是拆迁遗留的残椽片瓦、地窖灶台,记者很难在脑海里复原车谷砣村的原貌。

      夜晚的车谷砣村寒气袭人,却难挡我们饭后散步交流的热情。星光点点,万籁俱寂,陈春芳的话掷地有声。

      “车谷砣村发展最大的底气,就是‘两山’理论,你什么时候把树叶看成了‘肉’,你就真正懂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起山乡巨变,陈春芳颇多感慨。

      夜深回家,窗前驻足。远山的轮廓依稀可见,被群星妆点的天幕覆盖,安静而祥和。思绪,也随着这夜色蔓延开来。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历经千年而变化甚微。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山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观,或许,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春走基层|再宿车谷砣看山乡巨变
    2025/2/6 10:09:1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 题:再宿车谷砣看山乡巨变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巩志宏

      新春佳节,记者再宿车谷砣村,看山乡变化,寻发展密码。

      高大的村庄牌坊在村头矗立,迎送着人来人往。陈春芳将记者引到了他的新家,一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楼的单元房。他说:“村里盖了带电梯的楼房,村民按人均30平方米免费分房,想要面积大点的可以成本价置换。冬天村集体免费供暖,比起之前住的经常漏雨漏风的土坯房,生活条件改善多了。”

      车谷砣村,位于河北省灵寿县,是一个蜗居在太行深山坳的小山村。八年前,记者曾夜宿这里,记录了返乡能人陈春芳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脱贫的故事。

      当年,陈春芳一心要把旅游搞起来,为了修一条通村的公路,他不仅掏出了做生意赚的钱垫资,还瞒着媳妇抵押自家房子贷款。由于修路要拆沿途好几个村的农住房、小卖部、工厂房、牲口圈,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村里开党员会的时候,他父亲甚至第一个站起来反对,说他“胡闹”。

      在陈春芳的坚守下,路最终还是修成了,曾经的蜿蜒山路,变成了平坦公路,车谷砣村开启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征程。上次采访,记者和陈春芳的父母一起在院子里露天灶台做饭的时候,他的父亲由衷地说了一句:“这小子比我强。”当记者把老人的评价转述给陈春芳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时近晌午,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陈春芳说村里的变化,记者很是开心。令记者一直好奇的是,陈春芳如何让车谷砣村“换了风貌”?

      饭后,记者在村里边走边看,寻找答案。山沟里观光栈道蜿蜒曲折,通向大山深处,沿途可以遍览秀美山水、古迹遗存、红色印记;千年古茶树盘根错节,旁边是嫁接培育成功的茶树林,还有多个供游人品茶休闲的茶庄;车谷砣宾馆和20多座瓦房木屋参差错落,为游客提供怡人的住宿环境……村民们说,车谷砣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旅游业逐渐有了起色,大家不仅可以得到分红,家门口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大家开饭馆、卖特产,鼓起了钱袋子。

      66岁的村民刘毛小过去家徒四壁,一个人生活的他,经常是中午做饭多做点,晚上热热继续吃,生活没滋没味。如今,他成了村里的护林员,平日里还在村里打工,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日子过好了,他还娶上了新媳妇。记者在他家看到,两室两厅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刘毛小腼腆地说:“谁能想到日子会变得这么好,连我60多岁的老光棍都娶上新媳妇了。”

      车谷砣村发展好了,当地政府引导其所在沟域的5个行政村成立了灵寿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抱团求发展。曾经靠山挖矿的山村,如今都在忙着栽树植绿,有的种猕猴桃,有的种板栗,按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的规划思路,奔向农业产业化、旅游规模化、康养市场化。

      走访下来,记者着实开了眼界,如果不是拆迁遗留的残椽片瓦、地窖灶台,记者很难在脑海里复原车谷砣村的原貌。

      夜晚的车谷砣村寒气袭人,却难挡我们饭后散步交流的热情。星光点点,万籁俱寂,陈春芳的话掷地有声。

      “车谷砣村发展最大的底气,就是‘两山’理论,你什么时候把树叶看成了‘肉’,你就真正懂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起山乡巨变,陈春芳颇多感慨。

      夜深回家,窗前驻足。远山的轮廓依稀可见,被群星妆点的天幕覆盖,安静而祥和。思绪,也随着这夜色蔓延开来。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历经千年而变化甚微。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山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观,或许,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