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5年专题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2025年专题

    新春走基层|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更新时间:2025/2/8 10:08:30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昆明2月7日电 题: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曾维

      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一簇簇的“一品红”映入眼帘。循着这喜庆的红色,记者来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干栏式建筑错落层叠,酸茶幽香萦绕古寨,水鼓舞的韵律在山谷回荡……这个隐匿在群山中的德昂族聚居村,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八方宾客。

      出冬瓜村始建于明清时期,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德昂族传统建筑风貌。“茶是德昂族的根。”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古老吟诵,穿透时光在山间萦绕。

      “因为未知,所以好奇,特别想在春节期间来这个德昂族传统村落看看。”在国外工作的昆明人闵女士说,她带家人自驾来到出冬瓜村,只为触摸这个“茶叶化身”民族的神秘面纱。

      山间的风拂过出冬瓜村的古榕树,行走在村寨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村头寨边栽着茶树,一些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冬日里沉睡着,村子周围分布着上千亩茶园,一阵阵鸡鸣狗吠增添了村寨的热闹劲儿。

      时光仿佛被茶香浸透,每块茶饼封存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是一个民族与茶树相守的千年盟约。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姑娘李悦从社交媒体上得知出冬瓜村保留了德昂族许多古朴的民风民俗,便带着父母前来游览。“这里民风淳朴,和村民聊天能主动拉近距离感,德昂族文化保持得很好,酸茶非常有特色。”李悦说。

      春节期间,31岁的德昂族小伙李岩所在院子里忙前忙后,他家的干栏式民居改建成为民宿,不时有游客走来问询酸茶的制作工艺。村子里开展“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设置有腊盒、打陀螺等活动项目,展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春节期间前来游玩。

      “德昂族酸茶要经过杀青、揉捻、厌氧发酵和舂制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时间要四个月至九个月。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年轻人外出打工,德昂族酸茶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李岩所介绍说。带着对德昂族酸茶的热爱,他于2019年回到村子,奔走茶山、改造茶园,向村里的制茶老人学习茶艺,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转变。

      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像李岩所这样的年轻人学习制作酸茶技艺,并成立茶叶合作社,支持德昂族酸茶产业的发展。

      住在李岩所家不远处的杨爱团说,他家祖祖辈辈都种茶,近些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酸茶销路越来越好,他对种茶更有信心,现在种茶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再加上甘蔗、坚果、香蕉种植,年收入达到近15万元。

      “酸茶销路扩大了,村民收入随之增加,制茶积极性更高了。”三台山乡乡长李忠强说,2024年,出冬瓜村的酸茶产量已超过3吨,产值突破2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创新研发出酸茶宴,丰富了广大酸茶爱好者的体验感。2025年,德昂族博物馆将完成提升改造,向公众开放。

      一张酸茶名片“圈粉”八方宾朋。在这里,每片茶叶都是活态史书,每栋干栏式建筑都是立体诗篇。当非遗技艺化作乡村振兴的密钥,这座被茶香浸润的中国传统村落,在古风古韵中愈加焕发新的生机。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春走基层|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2025/2/8 10:08:30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昆明2月7日电 题: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曾维

      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一簇簇的“一品红”映入眼帘。循着这喜庆的红色,记者来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干栏式建筑错落层叠,酸茶幽香萦绕古寨,水鼓舞的韵律在山谷回荡……这个隐匿在群山中的德昂族聚居村,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八方宾客。

      出冬瓜村始建于明清时期,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德昂族传统建筑风貌。“茶是德昂族的根。”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古老吟诵,穿透时光在山间萦绕。

      “因为未知,所以好奇,特别想在春节期间来这个德昂族传统村落看看。”在国外工作的昆明人闵女士说,她带家人自驾来到出冬瓜村,只为触摸这个“茶叶化身”民族的神秘面纱。

      山间的风拂过出冬瓜村的古榕树,行走在村寨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村头寨边栽着茶树,一些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冬日里沉睡着,村子周围分布着上千亩茶园,一阵阵鸡鸣狗吠增添了村寨的热闹劲儿。

      时光仿佛被茶香浸透,每块茶饼封存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是一个民族与茶树相守的千年盟约。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姑娘李悦从社交媒体上得知出冬瓜村保留了德昂族许多古朴的民风民俗,便带着父母前来游览。“这里民风淳朴,和村民聊天能主动拉近距离感,德昂族文化保持得很好,酸茶非常有特色。”李悦说。

      春节期间,31岁的德昂族小伙李岩所在院子里忙前忙后,他家的干栏式民居改建成为民宿,不时有游客走来问询酸茶的制作工艺。村子里开展“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设置有腊盒、打陀螺等活动项目,展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春节期间前来游玩。

      “德昂族酸茶要经过杀青、揉捻、厌氧发酵和舂制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时间要四个月至九个月。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年轻人外出打工,德昂族酸茶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李岩所介绍说。带着对德昂族酸茶的热爱,他于2019年回到村子,奔走茶山、改造茶园,向村里的制茶老人学习茶艺,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转变。

      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像李岩所这样的年轻人学习制作酸茶技艺,并成立茶叶合作社,支持德昂族酸茶产业的发展。

      住在李岩所家不远处的杨爱团说,他家祖祖辈辈都种茶,近些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酸茶销路越来越好,他对种茶更有信心,现在种茶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再加上甘蔗、坚果、香蕉种植,年收入达到近15万元。

      “酸茶销路扩大了,村民收入随之增加,制茶积极性更高了。”三台山乡乡长李忠强说,2024年,出冬瓜村的酸茶产量已超过3吨,产值突破2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创新研发出酸茶宴,丰富了广大酸茶爱好者的体验感。2025年,德昂族博物馆将完成提升改造,向公众开放。

      一张酸茶名片“圈粉”八方宾朋。在这里,每片茶叶都是活态史书,每栋干栏式建筑都是立体诗篇。当非遗技艺化作乡村振兴的密钥,这座被茶香浸润的中国传统村落,在古风古韵中愈加焕发新的生机。

    文章编辑:杨铭 
     
    相关信息:
    50条自然资源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助力企业做实春节前后安全生产工作小记
    我市春节期间文明实践活动扫描
    节后复工复产安全提示要牢记
    “春风”送岗暖人心
    异乡人在焦过大年
    春运返程好顺畅
    科技馆里欢乐多
    鸟儿过冬我护航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