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健康频道

    全国爱耳日:专家支招应对老年听障问题
    更新时间:2024-3-4 10:59:11    来源:新华社
      老年人受身体机能衰退或疾病影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听力障碍,不及时干预会影响老年人日常交流,增加出现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风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建议,应提高对听力健康的认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案。

      青海红十字医院耳鼻喉科一病区主任马佐鹏介绍,中老年群体是听力障碍和听力损失人群的主体,当听力损失达到中度,对于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听力需求高的患者,就需要考虑佩戴助听器。“助听器虽不能使受损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能帮助一些听障患者改善听力,减缓听力下降进程。”马佐鹏说。

      常见的助听器类型包括耳塞式、耳道式、后耳式等。专家建议,存在听障问题的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时,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听力检测后再选择适合的助听设备,可结合个人听力损失程度、使用环境、助听器的功能特点等方面考虑。佩戴助听器后要按期复查,助听器使用中要注意防潮、防震、防耳垢,设备使用后,应定期送往专业机构进行调试和保养。

      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宋翊飒说,听力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建议公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理念,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主动远离噪声污染、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全国爱耳日:专家支招应对老年听障问题
    2024-3-4 10:59:11    来源:新华社
      老年人受身体机能衰退或疾病影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听力障碍,不及时干预会影响老年人日常交流,增加出现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风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建议,应提高对听力健康的认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案。

      青海红十字医院耳鼻喉科一病区主任马佐鹏介绍,中老年群体是听力障碍和听力损失人群的主体,当听力损失达到中度,对于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听力需求高的患者,就需要考虑佩戴助听器。“助听器虽不能使受损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能帮助一些听障患者改善听力,减缓听力下降进程。”马佐鹏说。

      常见的助听器类型包括耳塞式、耳道式、后耳式等。专家建议,存在听障问题的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时,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听力检测后再选择适合的助听设备,可结合个人听力损失程度、使用环境、助听器的功能特点等方面考虑。佩戴助听器后要按期复查,助听器使用中要注意防潮、防震、防耳垢,设备使用后,应定期送往专业机构进行调试和保养。

      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宋翊飒说,听力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建议公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理念,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主动远离噪声污染、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

    文章编辑:李灿 
     
    相关信息:
    常穿黑色内衣易患癌?别信,假的!
    新研究发现细胞膜损伤会导致细胞衰老
    远离宫颈癌,健康早守护
    抗体疗法可减少多种食物过敏反应
    市人民医院开展早癌筛查活动
    当孕期撞上流感怎么办
    小瓜子引发大问题
    基因编辑精准修复免疫细胞
    复制“替身”体外试药 精准消灭肿瘤细胞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