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专题新闻列表 > 身边的榜样 > 典型人物 > 正文
 
     

    专题新闻列表

    武长安:十八年背妻路 一双手撑起一个家
    更新时间:2025/6/11 16:42:17    来源:焦作日报

      清晨五时,温县黄庄镇买庄村头的老屋准时亮起灯光。65岁的武长安轻手轻脚起身,先为炕床上的妻子李秀兰掖好被角,再转身从旁边的水缸里舀起一捧凉水抹把脸。灶台上,半人高的药盒无声诉说着生活的重量。随后,他熟练地抓把小米添进饭锅,开始做早饭。这样的清晨,他已重复了18年。

      变故突至 扛起如山重担

      时间回溯到2007年农忙时节,正在打麦场挥汗如雨的武长安,骤然听闻妻子晕倒的消息,他手中的木锨“当啷”一声砸在石碾上。急性脊髓炎,让李秀兰失去了行动能力。望着病床上动弹不得的妻子、如山压顶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武长安这个坚韧的庄稼汉生平第一次被逼到院墙根下,愁红了双眼。然而,天未破晓,他便揣着从乡亲们那里东拼西凑来的救命钱,再次踏入了医院的大门。

      十八年如一日 悉心照料病妻

      出院,是另一个漫长征程的开始。武长安的生活重心从此只剩下一个: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喂饭,成了他练就的第一门“手艺”:左手稳稳托住妻子的后颈,右手舀起半勺温热的米粥,须得像喂哺雏鸟般轻柔缓慢,才能让妻子顺利咽下一餐。为了守护妻子的尊严与舒适,夏季,他给自己定下铁律: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每四小时擦身一遍。盛夏酷暑,汗水浸透衣衫,这份坚持也从未间断。十八年光阴流转,李秀兰身上未生过一块褥疮,这背后是武长安无数个日夜的精准守护。

      驱散阴霾 点亮生活微光

      身体的照料已属不易,心灵的抚慰更需耐心。病魔初袭时,李秀兰情绪极不稳定,常对武长安无端发火。他深知,这是妻子对命运的愤怒与对病痛的无助。为了驱散阴霾,他特意买来收音机,让妻子最爱的豫剧《朝阳沟》常年萦绕小屋。他更不放弃一丝康复的希望,精心制订训练计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妻子按摩、活动肢体。岁月不负深情,妻子的状况已有好转,虽仍无法行走,却已能离开床榻,坐上轮椅。看着妻子能稍稍离开床榻,武长安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绽开了满足的笑容。

      兼顾农活家事 撑起儿女天空

      每逢农忙时节,武长安便成了不知疲倦的陀螺。天未亮透,他在备好妻子的餐食后,匆匆奔向田间;正午烈日当空,他又得赶回,做饭、擦洗,分秒不敢耽搁;夜深人静,待妻子睡熟,他还要收拾家务,预备次日所需。这周而复始的重担,他一扛便是十几个春秋。

      在儿女心中,父亲是沉默的山,无声地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武长安默默卖掉仓里最后一车粮食,将带着体温的、皱巴巴的学费塞进儿子手中。女儿在城里打拼,他总不忘捎去自家地里最新鲜的青菜。儿女的孝顺也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他们生活节俭,省下的钱都用来贴补家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武长安会在灯下为小孙儿们扎出栩栩如生的风筝。孙女曾好奇地问:“爷爷,为啥您什么都会呀?”他笑着用胡茬轻蹭孩子的额头:“因为心里装着你们,手就变巧了。”

      情暖乡邻 朴实大爱赢赞誉

      武长安的肩上扛着整个家,却总能为邻里留出一双温暖的手。邻居老张家水管破裂,他抄起钳子麻利更换;对面老杨家起新房,他布满老茧的手帮助从起地基忙到封顶;村中谁家需要帮手抬重物,总少不了他坚实的身影。

      人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道理虽简单,真正做到像武长安这样的却并不容易。他的事迹不仅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也感动了四里八乡。他先后荣获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好丈夫”“河南好人”称号,他的家庭也荣获了河南省“五好家庭”、焦作市“最美家庭”等称号。每当面对外界的赞誉,武长安总是平静地回应:“夫妻之间,这都是本分,应该的。”这朴实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道尽了他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情。

    (记者 段美如 )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武长安:十八年背妻路 一双手撑起一个家
    2025/6/11 16:42:17    来源:焦作日报

      清晨五时,温县黄庄镇买庄村头的老屋准时亮起灯光。65岁的武长安轻手轻脚起身,先为炕床上的妻子李秀兰掖好被角,再转身从旁边的水缸里舀起一捧凉水抹把脸。灶台上,半人高的药盒无声诉说着生活的重量。随后,他熟练地抓把小米添进饭锅,开始做早饭。这样的清晨,他已重复了18年。

      变故突至 扛起如山重担

      时间回溯到2007年农忙时节,正在打麦场挥汗如雨的武长安,骤然听闻妻子晕倒的消息,他手中的木锨“当啷”一声砸在石碾上。急性脊髓炎,让李秀兰失去了行动能力。望着病床上动弹不得的妻子、如山压顶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武长安这个坚韧的庄稼汉生平第一次被逼到院墙根下,愁红了双眼。然而,天未破晓,他便揣着从乡亲们那里东拼西凑来的救命钱,再次踏入了医院的大门。

      十八年如一日 悉心照料病妻

      出院,是另一个漫长征程的开始。武长安的生活重心从此只剩下一个: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喂饭,成了他练就的第一门“手艺”:左手稳稳托住妻子的后颈,右手舀起半勺温热的米粥,须得像喂哺雏鸟般轻柔缓慢,才能让妻子顺利咽下一餐。为了守护妻子的尊严与舒适,夏季,他给自己定下铁律: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每四小时擦身一遍。盛夏酷暑,汗水浸透衣衫,这份坚持也从未间断。十八年光阴流转,李秀兰身上未生过一块褥疮,这背后是武长安无数个日夜的精准守护。

      驱散阴霾 点亮生活微光

      身体的照料已属不易,心灵的抚慰更需耐心。病魔初袭时,李秀兰情绪极不稳定,常对武长安无端发火。他深知,这是妻子对命运的愤怒与对病痛的无助。为了驱散阴霾,他特意买来收音机,让妻子最爱的豫剧《朝阳沟》常年萦绕小屋。他更不放弃一丝康复的希望,精心制订训练计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妻子按摩、活动肢体。岁月不负深情,妻子的状况已有好转,虽仍无法行走,却已能离开床榻,坐上轮椅。看着妻子能稍稍离开床榻,武长安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绽开了满足的笑容。

      兼顾农活家事 撑起儿女天空

      每逢农忙时节,武长安便成了不知疲倦的陀螺。天未亮透,他在备好妻子的餐食后,匆匆奔向田间;正午烈日当空,他又得赶回,做饭、擦洗,分秒不敢耽搁;夜深人静,待妻子睡熟,他还要收拾家务,预备次日所需。这周而复始的重担,他一扛便是十几个春秋。

      在儿女心中,父亲是沉默的山,无声地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武长安默默卖掉仓里最后一车粮食,将带着体温的、皱巴巴的学费塞进儿子手中。女儿在城里打拼,他总不忘捎去自家地里最新鲜的青菜。儿女的孝顺也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他们生活节俭,省下的钱都用来贴补家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武长安会在灯下为小孙儿们扎出栩栩如生的风筝。孙女曾好奇地问:“爷爷,为啥您什么都会呀?”他笑着用胡茬轻蹭孩子的额头:“因为心里装着你们,手就变巧了。”

      情暖乡邻 朴实大爱赢赞誉

      武长安的肩上扛着整个家,却总能为邻里留出一双温暖的手。邻居老张家水管破裂,他抄起钳子麻利更换;对面老杨家起新房,他布满老茧的手帮助从起地基忙到封顶;村中谁家需要帮手抬重物,总少不了他坚实的身影。

      人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道理虽简单,真正做到像武长安这样的却并不容易。他的事迹不仅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也感动了四里八乡。他先后荣获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好丈夫”“河南好人”称号,他的家庭也荣获了河南省“五好家庭”、焦作市“最美家庭”等称号。每当面对外界的赞誉,武长安总是平静地回应:“夫妻之间,这都是本分,应该的。”这朴实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道尽了他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情。

    (记者 段美如 )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