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教育频道 > 推荐头条 > 正文

教育频道

《中国教师报》关注焦作研学旅行
用脚步丈量土地 感受行走课堂的魅力

更新时间:2023-12-6 15:29:19    来源:焦作日报

  11月16日,市十一中学生到市科技馆参观学习。(市教育局提供)

  市实验小学300余名学生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领略太极拳文化;市十一中学生先后走进市科技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等场馆……通过一系列研学活动,既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又让学生们深入认识了脚下的土地。11月29日,《中国教师报》2版以《面上推动 点上带动 线上联动 河南焦作全链条推进研学旅行工作》为题,报道了我市研学旅行工作。

  今年端午节前夕,市教育局向全市家长和学生发出以“亲子研学过端午,诗与远方竞芳华”为主题的亲子研学旅行倡议,建议家长和学生以家庭为单位畅享节日欢乐,去看看收藏在场馆里的文物、去触摸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去品读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此后,有主题的“亲子研学”渐渐成了一种新现象。

  近年来,市教育局着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强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围绕太极拳、黄河文化、地质科普、革命历史、“四大怀药”、南水北调精神、叠彩洞精神等特色文化,通过面上推动、点上带动、线上联动的方式,打造焦作研学旅行品牌。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路说,面上推动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上,做好整体引领,一体化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点上带动主要体现在培植一批研学旅行示范校和实践基地;线上联动主要体现在精品研学课程和线路的互联互通。

  2021年,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旅局认定了26家首批焦作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创建单位、7家首批焦作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机构、40家首批焦作市研学旅行示范校。在此基础上,我市要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要正确把握研学与旅行的关系,把研学和旅行有机结合好。

  除了市教育局出台文件外,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研学旅行推进方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沁阳市教体局始终坚持“教育为主,体验为先,安全为要”的工作目标,遵循研学旅行基地选择“由近及远,红色优先”的原则,以研创“提升学生研学旅行实效课程”为抓手,在“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大板块处发力,打造沁阳特色研学旅行工作。中站区教育局的研学旅行要求则体现了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向每位学生发放研学旅行注意事项手册,做好每位学生的家长联系表;仔细调查学生身体状况,对于晕车严重和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建议不参加;统计参加研学活动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并及时上报研学机构,以便外出活动期间合理安排就餐;对于建档立卡学生,给予活动费用减免等措施。山阳区教育局则鼓励学校积极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其中,市十七中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建构的原则:一是课程要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传承民族文化;二是要以“体验式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触摸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将活动和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自我成长体系。

  9月27日,黄河文化(五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会上,市教育局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经验受到关注。

  “除了面上推动、点上带动和线上联动,我们还加强对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督导,实施动态管理,每半年复核一次。不符合规范行为的机构将被取消研学旅行专业服务资格。”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洪湖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研学旅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学生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感受行走课堂的魅力。”

(记者 赵改玲)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教师报》关注焦作研学旅行
    用脚步丈量土地 感受行走课堂的魅力

    2023-12-6 15:29:19    来源:焦作日报

      11月16日,市十一中学生到市科技馆参观学习。(市教育局提供)

      市实验小学300余名学生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领略太极拳文化;市十一中学生先后走进市科技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等场馆……通过一系列研学活动,既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又让学生们深入认识了脚下的土地。11月29日,《中国教师报》2版以《面上推动 点上带动 线上联动 河南焦作全链条推进研学旅行工作》为题,报道了我市研学旅行工作。

      今年端午节前夕,市教育局向全市家长和学生发出以“亲子研学过端午,诗与远方竞芳华”为主题的亲子研学旅行倡议,建议家长和学生以家庭为单位畅享节日欢乐,去看看收藏在场馆里的文物、去触摸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去品读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此后,有主题的“亲子研学”渐渐成了一种新现象。

      近年来,市教育局着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强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围绕太极拳、黄河文化、地质科普、革命历史、“四大怀药”、南水北调精神、叠彩洞精神等特色文化,通过面上推动、点上带动、线上联动的方式,打造焦作研学旅行品牌。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路说,面上推动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上,做好整体引领,一体化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点上带动主要体现在培植一批研学旅行示范校和实践基地;线上联动主要体现在精品研学课程和线路的互联互通。

      2021年,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旅局认定了26家首批焦作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创建单位、7家首批焦作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机构、40家首批焦作市研学旅行示范校。在此基础上,我市要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要正确把握研学与旅行的关系,把研学和旅行有机结合好。

      除了市教育局出台文件外,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研学旅行推进方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沁阳市教体局始终坚持“教育为主,体验为先,安全为要”的工作目标,遵循研学旅行基地选择“由近及远,红色优先”的原则,以研创“提升学生研学旅行实效课程”为抓手,在“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大板块处发力,打造沁阳特色研学旅行工作。中站区教育局的研学旅行要求则体现了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向每位学生发放研学旅行注意事项手册,做好每位学生的家长联系表;仔细调查学生身体状况,对于晕车严重和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建议不参加;统计参加研学活动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并及时上报研学机构,以便外出活动期间合理安排就餐;对于建档立卡学生,给予活动费用减免等措施。山阳区教育局则鼓励学校积极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其中,市十七中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建构的原则:一是课程要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传承民族文化;二是要以“体验式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触摸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将活动和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自我成长体系。

      9月27日,黄河文化(五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会上,市教育局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经验受到关注。

      “除了面上推动、点上带动和线上联动,我们还加强对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督导,实施动态管理,每半年复核一次。不符合规范行为的机构将被取消研学旅行专业服务资格。”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洪湖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研学旅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学生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感受行走课堂的魅力。”

    (记者 赵改玲)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