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自己如何与古诗词结缘?对于青少年学习古典文学,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叶嘉莹曾在公开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号迦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被誉为“中国诗词的女儿”。
与诗词结缘 似懂非懂先背诵
谈起自己与诗词如何结缘,叶嘉莹曾说过,她从很小还不大认字、不大懂事时就已经开始背诗了。到正式上课时,认字渐渐多了起来,就开始背唐诗,唐诗不在正课中,正课是“四书”。“只是我十分喜欢背诗。在我家里不仅伯父、父亲喜欢读诗,伯母、母亲也都读诗。但是女人读诗不像男人那样大声诵读,而是低声吟哦。”她说。
真正第一次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本教叶嘉莹的是伯母。伯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是按着《唐诗三百首》编选的顺序来教的,其实她也不教什么,就是让叶嘉莹背。《唐诗三百首》是按体裁编的,五言古诗,五言古体乐府,七言古诗,七言古体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乐府绝句,七言绝句,七言乐府绝句。那时伯母并没有给叶嘉莹讲这些诗歌的体式,就是从第一首开始念。
不论是伯母教唐诗,还是姨母教“四书”,都不详细讲,都是让叶嘉莹背诵。“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她说。
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叶嘉莹认为,小时候,虽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诵,可是她觉得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是有用处的。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品读诗词 意境内涵会不断升华
谈起对诗词的理解,叶嘉莹曾说,真正好的诗词作品,让人从表面的第一层意思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层的意思。好的作品,它有很丰富的内涵,你把它背下来,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它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对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叶嘉莹说,开始背张九龄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时并不喜欢,这首诗押的是入声韵,念起来也不好听,诗中讲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人生道理,当时年纪小也不懂。而像“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能体会的;像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学起来也觉得不错,念起来也很好听,就背下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后来一直也没理会。
“1953年我开始教书时,课本里选了一篇《资治通鉴》里的文章《淝水之战》,里面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想必是车上有云母的装饰。下课后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在等车时,想到刚刚讲的云母车,忽然间李商隐的嫦娥诗从脑子里跑出来了。这时距离小时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当年纪小时,我只是从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风、烛影这些具体的物象,可这时我对这首诗就忽然有了另一种体会。因为我已经过了患难,真正懂得了李商隐这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叶嘉莹说。
因此,叶嘉莹对于孩子如何学习品读古诗词,是这样理解的:“诗里这些丰富的内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记忆力强的时期利用上,让他背诵下来,只要他记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会有所体会,随时都会有所升华。”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自己如何与古诗词结缘?对于青少年学习古典文学,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叶嘉莹曾在公开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号迦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被誉为“中国诗词的女儿”。
与诗词结缘 似懂非懂先背诵
谈起自己与诗词如何结缘,叶嘉莹曾说过,她从很小还不大认字、不大懂事时就已经开始背诗了。到正式上课时,认字渐渐多了起来,就开始背唐诗,唐诗不在正课中,正课是“四书”。“只是我十分喜欢背诗。在我家里不仅伯父、父亲喜欢读诗,伯母、母亲也都读诗。但是女人读诗不像男人那样大声诵读,而是低声吟哦。”她说。
真正第一次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本教叶嘉莹的是伯母。伯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是按着《唐诗三百首》编选的顺序来教的,其实她也不教什么,就是让叶嘉莹背。《唐诗三百首》是按体裁编的,五言古诗,五言古体乐府,七言古诗,七言古体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乐府绝句,七言绝句,七言乐府绝句。那时伯母并没有给叶嘉莹讲这些诗歌的体式,就是从第一首开始念。
不论是伯母教唐诗,还是姨母教“四书”,都不详细讲,都是让叶嘉莹背诵。“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她说。
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叶嘉莹认为,小时候,虽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诵,可是她觉得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是有用处的。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品读诗词 意境内涵会不断升华
谈起对诗词的理解,叶嘉莹曾说,真正好的诗词作品,让人从表面的第一层意思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层的意思。好的作品,它有很丰富的内涵,你把它背下来,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它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对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叶嘉莹说,开始背张九龄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时并不喜欢,这首诗押的是入声韵,念起来也不好听,诗中讲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人生道理,当时年纪小也不懂。而像“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能体会的;像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学起来也觉得不错,念起来也很好听,就背下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后来一直也没理会。
“1953年我开始教书时,课本里选了一篇《资治通鉴》里的文章《淝水之战》,里面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想必是车上有云母的装饰。下课后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在等车时,想到刚刚讲的云母车,忽然间李商隐的嫦娥诗从脑子里跑出来了。这时距离小时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当年纪小时,我只是从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风、烛影这些具体的物象,可这时我对这首诗就忽然有了另一种体会。因为我已经过了患难,真正懂得了李商隐这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叶嘉莹说。
因此,叶嘉莹对于孩子如何学习品读古诗词,是这样理解的:“诗里这些丰富的内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记忆力强的时期利用上,让他背诵下来,只要他记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会有所体会,随时都会有所升华。”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