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长三角:文化新地标在春天里绽放
更新时间:2024-4-30 10:36:52    来源:新华社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虽然长三角地区气温还没完全升起来,但文旅融合的热浪已然翻滚,各类文化新地标和文艺作品绽放在明媚的风光里,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在上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上海博物馆东馆自今年2月正式启用,就带来“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等重磅展览,如今两月有余,展馆依然人头攒动;在江苏苏州,虽未正式开馆,此前揭牌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已经吸引了大量影迷前来“监工”,未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众多小众高分电影;在浙江杭州,去年8月对外开放的之江文化中心已经迅速成为城市的“记忆符号”,不只是高颜值的“形”,蕴藏着深刻内涵的“神”也让它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场所。

  如何理解这些重量级文化基础设施在长三角的密集落地?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看来,根源在于长三角区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长三角,伴随着诸多文化地标落地,越来越密的文化设施也让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触手可得”。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拥有近160座博物馆,相当于每15.6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博物馆的全年参观人次达2294万;江苏现有备案博物馆355家,其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超四成;浙江聚焦留住乡愁、乡风文明,已建成692家乡村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类新业态、新形态的出现,传统的文化地标与新兴数字产业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近日,小桥流水的江苏吴江,发布“江南风物农业数字色彩系统”,用数字化的手段记录碧螺春、大闸蟹、茭白等江南风物的自然之色,从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到苏州湾大剧院数字剧场,再到“大运数字文旅元宇宙平台·平望古镇”,一条完整的数字文化产业链在江苏吴江正渐渐形成。

  作为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文化和艺术在长三角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更多色彩。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长三角:文化新地标在春天里绽放
    2024-4-30 10:36:52    来源:新华社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虽然长三角地区气温还没完全升起来,但文旅融合的热浪已然翻滚,各类文化新地标和文艺作品绽放在明媚的风光里,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在上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上海博物馆东馆自今年2月正式启用,就带来“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等重磅展览,如今两月有余,展馆依然人头攒动;在江苏苏州,虽未正式开馆,此前揭牌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已经吸引了大量影迷前来“监工”,未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众多小众高分电影;在浙江杭州,去年8月对外开放的之江文化中心已经迅速成为城市的“记忆符号”,不只是高颜值的“形”,蕴藏着深刻内涵的“神”也让它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场所。

      如何理解这些重量级文化基础设施在长三角的密集落地?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看来,根源在于长三角区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长三角,伴随着诸多文化地标落地,越来越密的文化设施也让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触手可得”。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拥有近160座博物馆,相当于每15.6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博物馆的全年参观人次达2294万;江苏现有备案博物馆355家,其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超四成;浙江聚焦留住乡愁、乡风文明,已建成692家乡村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类新业态、新形态的出现,传统的文化地标与新兴数字产业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近日,小桥流水的江苏吴江,发布“江南风物农业数字色彩系统”,用数字化的手段记录碧螺春、大闸蟹、茭白等江南风物的自然之色,从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到苏州湾大剧院数字剧场,再到“大运数字文旅元宇宙平台·平望古镇”,一条完整的数字文化产业链在江苏吴江正渐渐形成。

      作为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文化和艺术在长三角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更多色彩。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