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吉林多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升粮食产量
更新时间:2024/7/3 10:45:14    来源:新华社
  记者近日在产粮大省吉林多地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吉林多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努力实现“一地双收”,提升粮食产量。

  在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红丰村大豆玉米条带种植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里,采取复合种植的玉米和大豆秧苗长势喜人。

  “我们承包了2300多亩土地,全部采用大豆玉米条带耕作技术。预计每公顷产量要比常规种植方式多产出1000公斤左右。”天北镇仁禾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泉贵说。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利用作物的“身高差”,在土地面积不变、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增加玉米播种密度,同时多收一季大豆。

  “从去年秋季实际测产数据看,复合种植综合效益提升了10%以上,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王泉贵说。

  今年吉林多地开展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模式助力粮食产量再提升。

  今年,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从品种遴选、农机配套、稳定政策等方面着手,蛟河市重点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示范主体,力争经过两年到三年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地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这几天,吉林省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守宇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永吉县一拉溪镇鹏菲家庭农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种植时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土壤条件,通过高位作物玉米搭配低位作物大豆间作,充分发挥边行效应,扩大受光空间,做到不遮蔽光线,同时满足两种作物的需要,在同一地块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的,提高种植效益。”王守宇说。

  “目前,农场作物长势良好,株高等生长指标都不错。我们已经形成‘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确保在生产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推动进一步提高单产。”王守宇说。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吉林多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升粮食产量
    2024/7/3 10:45:14    来源:新华社
      记者近日在产粮大省吉林多地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吉林多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努力实现“一地双收”,提升粮食产量。

      在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红丰村大豆玉米条带种植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里,采取复合种植的玉米和大豆秧苗长势喜人。

      “我们承包了2300多亩土地,全部采用大豆玉米条带耕作技术。预计每公顷产量要比常规种植方式多产出1000公斤左右。”天北镇仁禾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泉贵说。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利用作物的“身高差”,在土地面积不变、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增加玉米播种密度,同时多收一季大豆。

      “从去年秋季实际测产数据看,复合种植综合效益提升了10%以上,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王泉贵说。

      今年吉林多地开展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模式助力粮食产量再提升。

      今年,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从品种遴选、农机配套、稳定政策等方面着手,蛟河市重点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示范主体,力争经过两年到三年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地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这几天,吉林省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守宇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永吉县一拉溪镇鹏菲家庭农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种植时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土壤条件,通过高位作物玉米搭配低位作物大豆间作,充分发挥边行效应,扩大受光空间,做到不遮蔽光线,同时满足两种作物的需要,在同一地块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的,提高种植效益。”王守宇说。

      “目前,农场作物长势良好,株高等生长指标都不错。我们已经形成‘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确保在生产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推动进一步提高单产。”王守宇说。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