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环游世界 > 正文
 
     

    焦作旅游

    广西昭平:茶香越千年
    更新时间:2025/3/14 10:50:25    来源:新华社

      三月初春,雾锁茶山,又是一年广西昭平县采撷早春茶的时节。早春茶,于南国冬日积蓄沉寂,又被春雨唤醒,抽芽吐绿。

      在昭平县鹊鸣春茶文化中心,进屋是茶室,推门见茶山。春茶采摘时刻,访客云集,无论是深情厚谊的老友,还是慕名而来的新交,昭平县鹊鸣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述长都会沏一杯新茶热情招待。

      2012年,罗述长开始种茶卖茶,在他心中一直勾勒茶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好茶都是吸天地之精华,人亦如此,精气神来自质朴的大自然。”罗述长说。

      为让游客在此体会“人茶合一”,罗述长设计了6座“悬浮”于茶山之上的太空舱民宿。旅居于此,抬头看日出日落繁星闪烁,脚下是有机茶园郁郁葱葱。“住在这里可以涤荡心灵,整个人都会神清气爽。”体验太空舱的游客劳婉静说。

      于更广阔的天地拥抱茶与自然,秀美逶迤的南山茶海从不辜负八方来客。无论是漫不经心的茶园踏青,还是体验将枝头茶芽收入背篓,抑或是登上高处的三星亭观山林叠翠,皆是山、茶、人的完美结合。

      将“茶”拆字来看,即为“人在草木间”。人们惊叹于古人的造字巧思时,更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愈加深化,这份生活智慧贯穿古今昭平。

      在昭平县黄姚古镇的兴宁庙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且坐喫茶”。此匾由清乾隆年间当地举人林作楫题写,彼时的昭平人就在此吃茶、吟诗、作画、会友。

      “且坐喫茶”不仅是当时黄姚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是如今当地人的日常活动。行走古镇,常见老人三两围坐,喝茶谈天,可谓半壶茶水半日闲。

      难得的“松弛感”让到访此地的广东游客陈娴感触良多。“平时因为忙碌积压下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随‘吃茶’消失无踪,慢生活的乐趣或许就蕴藏其中。”陈娴说。

      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龙捕捉到当代人对“慢”的珍视与追求,“我们准备在古镇内打造‘茶空间’,吸引游客‘且坐喫茶’,同时传播‘唐煮宋点明泡’的中国茶道,并将茶叶手工研磨成粉状来吃的工艺——末茶融入游客体验。”

      事实上,昭平人常常思考“茶是什么”。和中国的大部分茶乡人民类似,茶是每日离不开的“冲泡饮品”、是用来养活一家人的“绿色银行”、是满眼苍翠的美丽景致……但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永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过去生产力水平低,肥沃的土地用来种粮,而茶树多在高山峰丛之间。”吴永英说,恶劣的环境却没有阻挡茶树生长的脚步,茶叶年复一年为人们送去舌尖的清香,“就像昭平人,身处山川纵横却不自怨自艾,有一股拼搏的韧劲。”

      高山险峰在昭平纵横,茶叶在独特的地貌中冒出生机。陆羽《茶经》有言:“其地,上者生烂石”,蔡襄在《茶录》中也提到:“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生长在临水或高耸的山崖上,那些岩石缝隙中的茶树生根、发芽,自然生长,吐露茶香。

      徒步爱好者李志成对此深信不疑。每逢春茶时节,一群和李志成一样喜好登山和品茶的年轻人都会来到昭平,攀上高山险峰,寻觅“最好”的茶。“这口茶喝得成就感满满。”李志成说。

      漫步广西昭平,穿越千年的不仅是一缕茶香,更是对人在草木间的体悟与思索。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广西昭平:茶香越千年
    2025/3/14 10:50:25    来源:新华社

      三月初春,雾锁茶山,又是一年广西昭平县采撷早春茶的时节。早春茶,于南国冬日积蓄沉寂,又被春雨唤醒,抽芽吐绿。

      在昭平县鹊鸣春茶文化中心,进屋是茶室,推门见茶山。春茶采摘时刻,访客云集,无论是深情厚谊的老友,还是慕名而来的新交,昭平县鹊鸣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述长都会沏一杯新茶热情招待。

      2012年,罗述长开始种茶卖茶,在他心中一直勾勒茶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好茶都是吸天地之精华,人亦如此,精气神来自质朴的大自然。”罗述长说。

      为让游客在此体会“人茶合一”,罗述长设计了6座“悬浮”于茶山之上的太空舱民宿。旅居于此,抬头看日出日落繁星闪烁,脚下是有机茶园郁郁葱葱。“住在这里可以涤荡心灵,整个人都会神清气爽。”体验太空舱的游客劳婉静说。

      于更广阔的天地拥抱茶与自然,秀美逶迤的南山茶海从不辜负八方来客。无论是漫不经心的茶园踏青,还是体验将枝头茶芽收入背篓,抑或是登上高处的三星亭观山林叠翠,皆是山、茶、人的完美结合。

      将“茶”拆字来看,即为“人在草木间”。人们惊叹于古人的造字巧思时,更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愈加深化,这份生活智慧贯穿古今昭平。

      在昭平县黄姚古镇的兴宁庙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且坐喫茶”。此匾由清乾隆年间当地举人林作楫题写,彼时的昭平人就在此吃茶、吟诗、作画、会友。

      “且坐喫茶”不仅是当时黄姚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是如今当地人的日常活动。行走古镇,常见老人三两围坐,喝茶谈天,可谓半壶茶水半日闲。

      难得的“松弛感”让到访此地的广东游客陈娴感触良多。“平时因为忙碌积压下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随‘吃茶’消失无踪,慢生活的乐趣或许就蕴藏其中。”陈娴说。

      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龙捕捉到当代人对“慢”的珍视与追求,“我们准备在古镇内打造‘茶空间’,吸引游客‘且坐喫茶’,同时传播‘唐煮宋点明泡’的中国茶道,并将茶叶手工研磨成粉状来吃的工艺——末茶融入游客体验。”

      事实上,昭平人常常思考“茶是什么”。和中国的大部分茶乡人民类似,茶是每日离不开的“冲泡饮品”、是用来养活一家人的“绿色银行”、是满眼苍翠的美丽景致……但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永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过去生产力水平低,肥沃的土地用来种粮,而茶树多在高山峰丛之间。”吴永英说,恶劣的环境却没有阻挡茶树生长的脚步,茶叶年复一年为人们送去舌尖的清香,“就像昭平人,身处山川纵横却不自怨自艾,有一股拼搏的韧劲。”

      高山险峰在昭平纵横,茶叶在独特的地貌中冒出生机。陆羽《茶经》有言:“其地,上者生烂石”,蔡襄在《茶录》中也提到:“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生长在临水或高耸的山崖上,那些岩石缝隙中的茶树生根、发芽,自然生长,吐露茶香。

      徒步爱好者李志成对此深信不疑。每逢春茶时节,一群和李志成一样喜好登山和品茶的年轻人都会来到昭平,攀上高山险峰,寻觅“最好”的茶。“这口茶喝得成就感满满。”李志成说。

      漫步广西昭平,穿越千年的不仅是一缕茶香,更是对人在草木间的体悟与思索。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