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视频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推荐头条 > 正文

焦作旅游

中国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借互联网让古老非遗“活”起来
更新时间:2018-12-25 10:1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家好,年画小姐姐今天介绍滩头年画制作。它的特点是用十多道程序制成的手工土纸印刷……”每天中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都会在长沙雨花非遗馆的滩头年画高腊梅传习所直播“推销”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属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有“中国民间美术一绝”之美誉,距今300多年历史,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强烈冲击农耕文明,滩头年画面临市场急剧萎缩、传统艺人改行的困境,加之老一辈刻版高手相继逝去,滩头年画品种骤减。

  面对严峻的传承形势,出生于滩头年画世家的“90后”钟星琳毅然辞掉白领工作,返回老家向身为滩头高腊梅年画的第三代传承弟子的父亲拜师学艺。

  与父辈们不同,钟星琳将滩头镇的老作坊、制作年画的器材等“搬”上了互联网。“直播让滩头年画出名了!”钟星琳想不到传统文化也能成为“网红”。她还尝试了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和抖音短视频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

  近年来,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像钟星琳一样的新生代传承人借互联网让古老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在这些年轻人手中,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有了新灵感、新活力。

  铜官窑始于东汉,盛于中晚唐。在长沙望城这座“千年窑都”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最年轻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刘嘉豪“玩”起了传统的“柴烧”,还利用网络为铜官窑增添“潮范”。

  “三年前在贴吧上记录尝试柴烧制陶的实验,后来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展示技艺和作品,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今年25岁的刘嘉豪每次柴烧开窑直播都有近千人观看,网友还直接在线下单心仪的陶器作品。

  刘嘉豪说,互联网就像桥梁,不仅能让世界各地陶艺工匠都来了解铜官窑,铜官匠人也可学习更多外面的工艺和文化。“两者发生碰撞,铜官陶器才能与时代高度接轨,才能焕发生命力。”

  在流行文化尤其是外来嘻哈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戏曲面临“曲高和寡”的窘境,不少艺术门派遭遇“传承难”“年轻人不关注”等难题。

  蒋珂是中国昆曲传承人第五代,也是中国最年轻的昆曲青年艺术家。她发布了一段戏腔版的抖音古风红曲《我的将军啊》,短时间内获16万多的点赞量,不少网友感慨“戏曲戏腔多美啊”“中华艺术果然博大精深”。

  “通过短视频中昆曲演员优美的身段和动人的唱腔,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有机会与传统文化面对面,直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目前蒋珂在抖音拥有60多万粉丝,获赞超100万。

  当非遗成为“网红”,古老的艺术散发出全新的时代魅力,许多年轻人开始愿意了解、接触、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95后”周霜说,互联网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确实促使大家去了解、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流行起来”。

  湖南一批玩转互联网的“80后”“90后”通过网店、微店、直播等平台,让湘绣成为一种潮品。“通过互联网,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可以契合时代转化,才能让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传承发展下去。”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独创针法鬅毛针第四代传人成新湘说。

  互联网助力老手艺“新”传承的现象,也让互联网人试图为中国这些濒临失传古老文化搭建起传承的“新门路”。百度就启动“百度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百度匠心中国行”行动,意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用商业营销的思路推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编辑: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