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当照片上的母亲动起来的那一刻
    □朱兴武
    更新时间:2025/3/28 9:20:49    来源:焦作日报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很多的奢望和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近日,我把母亲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翻拍输入AI小程序后,刹那间,去世50多年的母亲竟微笑着动了起来。我望着母亲的熟悉身影,眼泪夺眶而出,母亲养育我15年的点点滴滴也随之涌上心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尽管她身材矮小又是小脚,但除了重体力活外,割麦子、收豆、掰玉米、刨红薯,她样样能干。在做家务上母亲更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把好手,尤其是针线活,在我们村是数得着的。因此,我和弟弟穿着母亲为我们做的鞋子和衣服,在小伙伴面前很有自豪感。

      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人,二姐大我15岁。母亲说我是在家族里两代单传和全家人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出生就受到娇宠便是自然的事。即使这样,母亲从未放松过对我成长过程的严格管教。母亲没有上过学,深知没文化的难处。从我上小学起,母亲就教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能成为有出息的人。母亲常以我二姐凭着刻苦努力成为一名教师为榜样,激励我勤奋学习。在她朴素的认知里,有文化就能改变命运。在我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母亲忙完了白天的活,晚上就会在煤油灯下手摇纺车纺棉线,上小学的我也会在同一盏灯下写作业。为了节省灯油,母亲会在我写作业时将灯头拨亮一点儿,我写完作业后再把灯头拨小。写作业时母亲怕我手冷,专门给我做了一个小套袖,带上去可以保护手背不冷,又不影响写字。有时母亲还会抱来柴火烘上一盆火,让我暖和一会儿再写作业。

      山村的夜晚格外寒冷,但在母亲身边,让我时刻感到温暖的存在。有时老师会让预习课文,母亲就会让我把课文念给她听。我读过《小马过河》,母亲听后感慨地说:“你看小马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河的深浅,这就是告诉人们做啥事都得自己去尝试。”读完《曹冲称象》,母亲说这孩子多聪明,只有多读书、学知识,脑子才会灵活。读《东郭先生和狼》后,母亲叹息着告诉我,人到啥时候都要分清善恶,知道好歹。在母亲看来,书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在教人知识和道理。在母亲的陪伴和呵护下,我在邻村读完了四年小学,顺利考上了全乡的重点完小。

      母亲虽不识字,但有着生活最本真的智慧。她深知除了读书外,基本生活技能同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十四五岁就学会了擀面条、蒸馍、烙饼、炒菜,后来又跟着母亲学会了磨面等。

      母亲在传授给我生活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对我人生品德的塑造,从小给我立下了做人的原则。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假期,我跟随母亲去外婆家住。有一次,我去任生产队会计的大舅家玩耍,被桌上笔筒里的几支钢笔、蘸笔和圆珠笔所吸引,这些笔我一样都没有用过。我趁大舅不在,便鬼使神差地把一支圆珠笔塞进了口袋。大舅回来后发现笔不见了,直接找到我把笔要走了,还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把我叫到一旁,表情严肃地看着我,眼神中满是失望。她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告诉我这种未经他人允许就拿他人东西的行为性质十分严重,即便是亲戚也不能这样做。那一刻,母亲的话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令我无地自容。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母亲的批评教育让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正直和诚实的种子,时刻提醒我坚守做人的底线。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在温饱都成为头等大事的困境下,母亲与父亲一起用他们的勤劳和付出,让我和弟弟享受到了快乐成长的幸福和温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9年,命运却给了我极其沉重的一击。那年6月15日,对我们一家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下午,母亲同邻居们一起去地里干活,途中突发心梗,倒下便没有了呼吸,身边的人也都无能为力。就这样,母亲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52岁,永远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我带来的打击是难以言表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我振作起来了。因为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技能,让我有足够的底气与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我边上学边帮父亲操持家务,同时在两个姐姐的关照下,保证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直到我和弟弟长大成人。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56年了,到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满是感慨与感动。当时的母亲是不是在冥冥之中有什么预感才会如此急切地教会我生活技能,为我和父亲提前作好安排。经过岁月的解读,我逐渐明白,母亲这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有限的时光里,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以照亮我幼小的心灵,并成为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蔡 欢

    编 辑:刘鸣捷

    校 对:李红岩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当照片上的母亲动起来的那一刻
    □朱兴武
    2025/3/28 9:20:49    来源:焦作日报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很多的奢望和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近日,我把母亲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翻拍输入AI小程序后,刹那间,去世50多年的母亲竟微笑着动了起来。我望着母亲的熟悉身影,眼泪夺眶而出,母亲养育我15年的点点滴滴也随之涌上心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尽管她身材矮小又是小脚,但除了重体力活外,割麦子、收豆、掰玉米、刨红薯,她样样能干。在做家务上母亲更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把好手,尤其是针线活,在我们村是数得着的。因此,我和弟弟穿着母亲为我们做的鞋子和衣服,在小伙伴面前很有自豪感。

      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人,二姐大我15岁。母亲说我是在家族里两代单传和全家人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出生就受到娇宠便是自然的事。即使这样,母亲从未放松过对我成长过程的严格管教。母亲没有上过学,深知没文化的难处。从我上小学起,母亲就教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能成为有出息的人。母亲常以我二姐凭着刻苦努力成为一名教师为榜样,激励我勤奋学习。在她朴素的认知里,有文化就能改变命运。在我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母亲忙完了白天的活,晚上就会在煤油灯下手摇纺车纺棉线,上小学的我也会在同一盏灯下写作业。为了节省灯油,母亲会在我写作业时将灯头拨亮一点儿,我写完作业后再把灯头拨小。写作业时母亲怕我手冷,专门给我做了一个小套袖,带上去可以保护手背不冷,又不影响写字。有时母亲还会抱来柴火烘上一盆火,让我暖和一会儿再写作业。

      山村的夜晚格外寒冷,但在母亲身边,让我时刻感到温暖的存在。有时老师会让预习课文,母亲就会让我把课文念给她听。我读过《小马过河》,母亲听后感慨地说:“你看小马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河的深浅,这就是告诉人们做啥事都得自己去尝试。”读完《曹冲称象》,母亲说这孩子多聪明,只有多读书、学知识,脑子才会灵活。读《东郭先生和狼》后,母亲叹息着告诉我,人到啥时候都要分清善恶,知道好歹。在母亲看来,书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在教人知识和道理。在母亲的陪伴和呵护下,我在邻村读完了四年小学,顺利考上了全乡的重点完小。

      母亲虽不识字,但有着生活最本真的智慧。她深知除了读书外,基本生活技能同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十四五岁就学会了擀面条、蒸馍、烙饼、炒菜,后来又跟着母亲学会了磨面等。

      母亲在传授给我生活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对我人生品德的塑造,从小给我立下了做人的原则。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假期,我跟随母亲去外婆家住。有一次,我去任生产队会计的大舅家玩耍,被桌上笔筒里的几支钢笔、蘸笔和圆珠笔所吸引,这些笔我一样都没有用过。我趁大舅不在,便鬼使神差地把一支圆珠笔塞进了口袋。大舅回来后发现笔不见了,直接找到我把笔要走了,还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把我叫到一旁,表情严肃地看着我,眼神中满是失望。她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告诉我这种未经他人允许就拿他人东西的行为性质十分严重,即便是亲戚也不能这样做。那一刻,母亲的话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令我无地自容。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母亲的批评教育让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正直和诚实的种子,时刻提醒我坚守做人的底线。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在温饱都成为头等大事的困境下,母亲与父亲一起用他们的勤劳和付出,让我和弟弟享受到了快乐成长的幸福和温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9年,命运却给了我极其沉重的一击。那年6月15日,对我们一家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下午,母亲同邻居们一起去地里干活,途中突发心梗,倒下便没有了呼吸,身边的人也都无能为力。就这样,母亲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52岁,永远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我带来的打击是难以言表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我振作起来了。因为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技能,让我有足够的底气与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我边上学边帮父亲操持家务,同时在两个姐姐的关照下,保证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直到我和弟弟长大成人。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56年了,到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满是感慨与感动。当时的母亲是不是在冥冥之中有什么预感才会如此急切地教会我生活技能,为我和父亲提前作好安排。经过岁月的解读,我逐渐明白,母亲这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有限的时光里,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以照亮我幼小的心灵,并成为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蔡 欢

    编 辑:刘鸣捷

    校 对:李红岩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