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民之瑰宝 乐之传承
    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在我市落幕
    更新时间:2025/5/12 9:03:18    来源:焦作晚报



    上图:“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活动现场。

    记者 马雅宁 摄

      《夫妻观灯》《高山流水》《百鸟朝凤》……5月10日,“民之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在中站区落幕。展演期间,百余个节目轮番登上展演舞台,为观众带来3场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文化盛宴。

      本次展演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承办,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中原传统音乐,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从9000年前贾湖骨笛的“中华第一笛”之声到殷墟编钟的恢弘之音,从二里头铜铃的清脆鸣响到淅川楚墓编钟的礼乐共鸣,这些跨越时空的乐器与乐曲,承载着华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礼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本次展演项目丰富多样,唢呐、古筝、二胡、鼓、埙等民族乐器在每个节目中尽展风采,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演奏者指尖起落间,勾勒出细腻的情感、古朴的韵味,流淌在每个音符之中,仿若将观众带入青山绿水间。

      参加展演的涵盖各年龄段及不同职业背景,既有非遗传承人、专业音乐人士、高校师生,也有众多民间爱好者,呈现多元化特点,体现了传统音乐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演奏者,我们有义务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来自安阳的表演者李润秋说。

      “通过这次演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站区东王村的越调、喜欢越调。在传承方面,我们会继承老艺人的光荣传统,加强排练,将越调发扬光大。”中站区东王村越调剧社社长靳克军说。

    (记者赵改玲)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马允安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李艺斐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民之瑰宝 乐之传承
    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在我市落幕
    2025/5/12 9:03:18    来源:焦作晚报



    上图:“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活动现场。

    记者 马雅宁 摄

      《夫妻观灯》《高山流水》《百鸟朝凤》……5月10日,“民之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在中站区落幕。展演期间,百余个节目轮番登上展演舞台,为观众带来3场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文化盛宴。

      本次展演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承办,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中原传统音乐,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从9000年前贾湖骨笛的“中华第一笛”之声到殷墟编钟的恢弘之音,从二里头铜铃的清脆鸣响到淅川楚墓编钟的礼乐共鸣,这些跨越时空的乐器与乐曲,承载着华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礼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本次展演项目丰富多样,唢呐、古筝、二胡、鼓、埙等民族乐器在每个节目中尽展风采,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演奏者指尖起落间,勾勒出细腻的情感、古朴的韵味,流淌在每个音符之中,仿若将观众带入青山绿水间。

      参加展演的涵盖各年龄段及不同职业背景,既有非遗传承人、专业音乐人士、高校师生,也有众多民间爱好者,呈现多元化特点,体现了传统音乐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演奏者,我们有义务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来自安阳的表演者李润秋说。

      “通过这次演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站区东王村的越调、喜欢越调。在传承方面,我们会继承老艺人的光荣传统,加强排练,将越调发扬光大。”中站区东王村越调剧社社长靳克军说。

    (记者赵改玲)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马允安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李艺斐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