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听文物讲故事·简牍|探寻汉代戍边吏卒的精神世界
更新时间:2024-4-18 10:12:00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边塞大漠揽尽孤烟苍凉。2000多年前,当屯田戍边的古人面对苍茫无垠的边塞,他们何以寄情?一枚枚简牍诉说答案:读书练字、涂鸦、和友人传书。

  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地处屯戍边塞,因此散落在河西深处的简册大多是与古代军事屯戍相关的文书记录。从茫茫“简海”中,考古工作者梳理出不少艺文典籍和汉代戍卒对这些经典篇章反复诵习的记录。

  西北不产竹,因此竹简较少,汉代居延地区出土的一枚《仓颉篇》简不仅材质为竹,且引人遐想。这枚简牍为两面书写,共存59字,是目前发现的西北汉简中《仓颉篇》单简字数最多的一枚。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介绍,从字迹来看,第一面字距较小,第二面书写逐渐变得草率,简末“赏赏”二字甚至不是《仓颉篇》原文。“我们推测此竹简或许是某个来自南方内郡的戍卒从家乡带至边塞的,其闲暇之时在竹简上书写曾学过的《仓颉篇》,可能因为幼时学习不太认真,故有些词句记不清楚,写到后来就草草地书上‘赏赏’二字。”肖从礼说。

  肖从礼表示,抄写有《孝经》《论语》《仓颉篇》《急就篇》等内容的残简在西北各边塞遗址均有发现,这些简文应该都是边塞戍卒习诵抄写蒙学读物的习字简。“随着人群迁移,中华典籍也向西北传播,这也足以说明汉代思想统一进程的发展。”

  除了闷头读书习字以外,这些久居边塞的戍卒们也会将塞上生活的乏味苦闷与友人诉说。河西走廊出土的大量私人书信便是折射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伟卿足下毋恙,叩头,闲者起居无它,甚善,贤独赐正腊……丞问起居燥湿,叩头。伟卿强饭厚自爱,慎春气,旦莫尽真不久,致自爱,为齐数丞问甬君成起居,言归……请,叩头,因为谢。骍北尹衡叩头,塞上诚毋它可道者……”

  肖从礼介绍,这枚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是尹衡写给伟卿的一封问候信。信中提到的骍北,在当时属肩水候官管辖,尹衡在居延戍边,伟卿可能是尹衡老家之人。信中多处表达了尹衡对伟卿的殷切问候,如“起居燥湿”“强饭厚自爱”“慎春气”等,都是汉时书信中寻常问候习语。尹衡在信里的一句“塞上诚毋它可道者”,道出了唯有在给友人写信时,才能打发边塞生活的乏味,聊表思乡之情。

  除文字记录以外,有的吏卒在清闲之时,也会用“涂鸦”来打发时间。

  这枚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的简牍正反均绘有能清晰辨出的马,两幅画面相对,马儿低头腾跃奔跑的形象十分生动。肖从礼说,这表明涂鸦者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同时对马匹的奔跑动作也很熟悉。

  “边塞吏卒远离故土守土担责,展现浓厚家国情怀,但在闲暇之余还能寄情读写绘画,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素质,说明了汉代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和普及。”肖从礼说。

  甘肃共出土简牍6万余枚,其中汉简占到全国总数一半以上,对于研究秦汉及魏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听文物讲故事·简牍|探寻汉代戍边吏卒的精神世界
    2024-4-18 10:12:00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边塞大漠揽尽孤烟苍凉。2000多年前,当屯田戍边的古人面对苍茫无垠的边塞,他们何以寄情?一枚枚简牍诉说答案:读书练字、涂鸦、和友人传书。

      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地处屯戍边塞,因此散落在河西深处的简册大多是与古代军事屯戍相关的文书记录。从茫茫“简海”中,考古工作者梳理出不少艺文典籍和汉代戍卒对这些经典篇章反复诵习的记录。

      西北不产竹,因此竹简较少,汉代居延地区出土的一枚《仓颉篇》简不仅材质为竹,且引人遐想。这枚简牍为两面书写,共存59字,是目前发现的西北汉简中《仓颉篇》单简字数最多的一枚。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介绍,从字迹来看,第一面字距较小,第二面书写逐渐变得草率,简末“赏赏”二字甚至不是《仓颉篇》原文。“我们推测此竹简或许是某个来自南方内郡的戍卒从家乡带至边塞的,其闲暇之时在竹简上书写曾学过的《仓颉篇》,可能因为幼时学习不太认真,故有些词句记不清楚,写到后来就草草地书上‘赏赏’二字。”肖从礼说。

      肖从礼表示,抄写有《孝经》《论语》《仓颉篇》《急就篇》等内容的残简在西北各边塞遗址均有发现,这些简文应该都是边塞戍卒习诵抄写蒙学读物的习字简。“随着人群迁移,中华典籍也向西北传播,这也足以说明汉代思想统一进程的发展。”

      除了闷头读书习字以外,这些久居边塞的戍卒们也会将塞上生活的乏味苦闷与友人诉说。河西走廊出土的大量私人书信便是折射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伟卿足下毋恙,叩头,闲者起居无它,甚善,贤独赐正腊……丞问起居燥湿,叩头。伟卿强饭厚自爱,慎春气,旦莫尽真不久,致自爱,为齐数丞问甬君成起居,言归……请,叩头,因为谢。骍北尹衡叩头,塞上诚毋它可道者……”

      肖从礼介绍,这枚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是尹衡写给伟卿的一封问候信。信中提到的骍北,在当时属肩水候官管辖,尹衡在居延戍边,伟卿可能是尹衡老家之人。信中多处表达了尹衡对伟卿的殷切问候,如“起居燥湿”“强饭厚自爱”“慎春气”等,都是汉时书信中寻常问候习语。尹衡在信里的一句“塞上诚毋它可道者”,道出了唯有在给友人写信时,才能打发边塞生活的乏味,聊表思乡之情。

      除文字记录以外,有的吏卒在清闲之时,也会用“涂鸦”来打发时间。

      这枚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的简牍正反均绘有能清晰辨出的马,两幅画面相对,马儿低头腾跃奔跑的形象十分生动。肖从礼说,这表明涂鸦者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同时对马匹的奔跑动作也很熟悉。

      “边塞吏卒远离故土守土担责,展现浓厚家国情怀,但在闲暇之余还能寄情读写绘画,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素质,说明了汉代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和普及。”肖从礼说。

      甘肃共出土简牍6万余枚,其中汉简占到全国总数一半以上,对于研究秦汉及魏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