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发展融合,全民国防教育的“土壤环境”正发生深刻改变,科技赋能将成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教育数字化”和“深化全民国防教育”。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上云用数赋能”,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清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数字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思维理念,创新探索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路径,着力培育数字化赋能国防教育的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一、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数字时代,网络信息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新去向,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引领发展的新阵地新战场。全民国防教育作为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首先,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保障国防和军队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要“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数字化是机械化升级的主要途径、信息化建成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发展的基本依托,“数字强军”是新时代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路径,与之相伴并提供后备力支持的全民国防教育同样需要数字化赋能、升能。
其次,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借鉴数字中国建设中的科技手段,用好数字工具,把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全民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教育场景颗粒度细化、教育效果入脑入心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数字化时代,人们与手机网络几乎须臾不离,很多人沉浸在“一人一机一世界”中,如何让国防教育渗透到现代民众的“关注圈”中,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需要数字化手段来进行桥接。20世纪曾有学者讲道:“在未来,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在短视频普及进入大众生活的时代,这种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是自媒体,人人皆可打造个人IP,但前提是能够吸引住受众眼球。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手段已黯然失色,如何在数字时代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的教育效果,做到吸引人、感召人、塑造人,同样需要数字化赋能来升级和升华。
第三,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还是夺取认知域对抗主导权的重要技术手段。俄乌军事冲突中,认知域对抗首次与战场上空天地一体的频谱感知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算法及其背后的强大算力有机融合,展现出强大的对抗效能。认知域对抗通过“深度伪造”“加速主义”等方式,蓄意调动目标群体的情绪、感性经验和集体无意识,释放极端言论、制造极端对立情绪、绑架民意、操纵舆论,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认知的认知对抗,已经可以直接干扰相关政府决策,影响战争的形态和进程甚至结局走向。俄乌军事冲突中的认知对抗为全民国防教育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在社会生活中,敌对势力通过游戏、动漫等新兴文化向我渗透,我们决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简单处理,更不能掩耳盗铃,把阵地拱手相让。应当辩证看待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的“双刃剑”本质,把握规律,创新运用,扬长避短,在认知域敢与敌人硬碰硬,甚至要力争形成可以施给对方降维打击的技术优势,抢回、守好和开拓思想阵地,这样才能过好“时代关”“网络关”,守住信息时代的“上甘岭”,掌握认知域对抗的主动权。
二、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树立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理论创新和思维变革,必然要以科学规律为指导,树立建设新理念。
一是要突出体系推进理念,加大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战略管理的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明确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图,建立健全全国整体布局、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体系,完善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压准压实各部门、各节点、各领域的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和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实现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统筹合理、系统推进。
二是要突出创新推进理念,加强技术攻关。依托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紧盯新质生产力最新发展方向,组织军队、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改造和全新设计全民国防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路径、方法、手段等。
三是突出安全推进理念,着力健全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充分认清数据便捷与数据安全的同生共存客观现实,加强安全保密数据服务规范与监督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数据安全保密标准体系建立,强化相关合规性评估、风险评估、防护能力评估、预警处置能力建设;鼓励支持研发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与产品,深入研究数字化业务全流程、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密责任、数据加密技术与防护措施,打造数据安全堡垒,让数字化技术更充分、合规、安全、可靠地服务于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四是突出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资源保障。把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国防教育提供素质后备力量的战略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和统筹力度,逐步形成一批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地区样板、场景案例、方法模式、样板案例,推动数字化赋能工作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人才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兼具全民国防教育和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在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人才培育、使用、引进、激励等方面采取创新措施。
三、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突出重点环节,在赋能方法路径上下功夫
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通盘考虑国防教育规律、数字化方法与国防教育主客体因素,通过将更多的国防教育物理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借助于数据技术、交互技术、应用技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等支撑,依托全国国防教育网建设,对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专门国防教育服务平台和国防教育知识嵌入两种方式相协调的平台,打造利用国防教育数字化方式、数字化空间、数字化实践与数字化普及等手段,培养国防教育数字化人才梯队,通过调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构建多维化的评价内容、拓展多样化的评价途径加强对全国国防教育数字化的监管,通过完善平台治理、安全保障、数字化标准等法规,保障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推进实施。
首先是要丰富国防教育数字化资源,着力做好全民国防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场馆园所等物力资源数字化、政策制度数字化等资源类数字化建设或改造升级,用数字化赋能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质效。
其次是加强国防教育数字化技术支撑,借助于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XR、网络通信、软件工程等)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挖掘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师生交互、教育应用、教育支撑、教育数据、教育设施。
第三是优化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平台,依托全国国防教育网建设,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与中国军网、国防动员网、征兵网、学习国防等网络平台互动,以专门国防教育服务平台和国防教育知识嵌入其他平台等多种方式支撑全民国防教育体系运行。
第四是创新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教学方法手段新提升,利用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支持实现智能测试、智能感知、历史学习痕迹等分析受教育者的基本属性、需求兴趣、已有的思维图谱与知识结构等,并对其建模,生成可视化的多维教学对象,从而为精准化教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技术等实时捕捉与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态,采集学生行为数据,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掌握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教育目标完成进度,及时地调整教育教学流程与策略提供科学详细的数据支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场景化教学营造沉浸式国防教育空间,在高度的存在感与在场感中学习理解国防知识,深层次地理解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真谛。
四、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关键是培养使用好具有数字化素养的国防教育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同样需要具有数字胜任力的教育组织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教育组织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的数字胜任力是教育变革与技术的交汇点,它既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对全民国防教育高素质复合型实施主体的发展要求。因此,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以教育主体的数字胜任力为抓手,积极打通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关节点”,使国防教育工作者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高质量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效。
一是要找准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通过对国防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的概念界定,以明晰角色能力要求、勾勒角色责任使命的方式,夯实国防教育工作者数字化时代的立身之本。
二是要把握数字赋能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内核,提高数字素养。数字化赋能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化胜任力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能力标向。数字时代的国防教育工作不仅强调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国防教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国防教育教学问题,更强调教育工作者要生成数字批判性思维、具备数字创造能力,成为数字技术的整合者和数字知识的创生者。
三是要以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理念变革,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教育教学与研究取向,稳妥把握数字化国防教育改革的多样性、实践的探索性和有效性,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国防教育工作者参加数字化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从建设数字化资源、创设教育教学环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和创新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实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国防教育工作者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国防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和其他教育领域专家等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了解前沿需求和科技突破,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
四是国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进行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数字化教学研究水平。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同时,一些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研究型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或数字设施构建新型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空间。在教育教学中,国防教育工作者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并指导学生参加实验、实训和职业技能竞赛,助力学生尽显其才。
五是用好国防教育数字化人才,占领数字时代的主阵地。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增强阵地意识,把“进网络”作为数字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的重点突出出来,把“进网络”作为贯穿“七进”工作的共同基础重视起来,推动更多国防教育工作者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以数字化思维优化国防教育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国防教育内容、先进数字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人才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穿透力。
【作者:王春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副教授 本文为省社科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依托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61)”阶段性研究成果】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发展融合,全民国防教育的“土壤环境”正发生深刻改变,科技赋能将成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教育数字化”和“深化全民国防教育”。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上云用数赋能”,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清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数字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思维理念,创新探索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路径,着力培育数字化赋能国防教育的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一、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数字时代,网络信息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新去向,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引领发展的新阵地新战场。全民国防教育作为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首先,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保障国防和军队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要“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数字化是机械化升级的主要途径、信息化建成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发展的基本依托,“数字强军”是新时代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路径,与之相伴并提供后备力支持的全民国防教育同样需要数字化赋能、升能。
其次,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借鉴数字中国建设中的科技手段,用好数字工具,把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全民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教育场景颗粒度细化、教育效果入脑入心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数字化时代,人们与手机网络几乎须臾不离,很多人沉浸在“一人一机一世界”中,如何让国防教育渗透到现代民众的“关注圈”中,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需要数字化手段来进行桥接。20世纪曾有学者讲道:“在未来,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在短视频普及进入大众生活的时代,这种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是自媒体,人人皆可打造个人IP,但前提是能够吸引住受众眼球。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手段已黯然失色,如何在数字时代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的教育效果,做到吸引人、感召人、塑造人,同样需要数字化赋能来升级和升华。
第三,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还是夺取认知域对抗主导权的重要技术手段。俄乌军事冲突中,认知域对抗首次与战场上空天地一体的频谱感知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算法及其背后的强大算力有机融合,展现出强大的对抗效能。认知域对抗通过“深度伪造”“加速主义”等方式,蓄意调动目标群体的情绪、感性经验和集体无意识,释放极端言论、制造极端对立情绪、绑架民意、操纵舆论,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认知的认知对抗,已经可以直接干扰相关政府决策,影响战争的形态和进程甚至结局走向。俄乌军事冲突中的认知对抗为全民国防教育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在社会生活中,敌对势力通过游戏、动漫等新兴文化向我渗透,我们决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简单处理,更不能掩耳盗铃,把阵地拱手相让。应当辩证看待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的“双刃剑”本质,把握规律,创新运用,扬长避短,在认知域敢与敌人硬碰硬,甚至要力争形成可以施给对方降维打击的技术优势,抢回、守好和开拓思想阵地,这样才能过好“时代关”“网络关”,守住信息时代的“上甘岭”,掌握认知域对抗的主动权。
二、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树立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是理论创新和思维变革,必然要以科学规律为指导,树立建设新理念。
一是要突出体系推进理念,加大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战略管理的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明确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图,建立健全全国整体布局、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体系,完善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压准压实各部门、各节点、各领域的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和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实现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统筹合理、系统推进。
二是要突出创新推进理念,加强技术攻关。依托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紧盯新质生产力最新发展方向,组织军队、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改造和全新设计全民国防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路径、方法、手段等。
三是突出安全推进理念,着力健全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充分认清数据便捷与数据安全的同生共存客观现实,加强安全保密数据服务规范与监督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数据安全保密标准体系建立,强化相关合规性评估、风险评估、防护能力评估、预警处置能力建设;鼓励支持研发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与产品,深入研究数字化业务全流程、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密责任、数据加密技术与防护措施,打造数据安全堡垒,让数字化技术更充分、合规、安全、可靠地服务于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四是突出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资源保障。把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国防教育提供素质后备力量的战略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和统筹力度,逐步形成一批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地区样板、场景案例、方法模式、样板案例,推动数字化赋能工作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人才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兼具全民国防教育和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在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人才培育、使用、引进、激励等方面采取创新措施。
三、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突出重点环节,在赋能方法路径上下功夫
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通盘考虑国防教育规律、数字化方法与国防教育主客体因素,通过将更多的国防教育物理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借助于数据技术、交互技术、应用技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等支撑,依托全国国防教育网建设,对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专门国防教育服务平台和国防教育知识嵌入两种方式相协调的平台,打造利用国防教育数字化方式、数字化空间、数字化实践与数字化普及等手段,培养国防教育数字化人才梯队,通过调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构建多维化的评价内容、拓展多样化的评价途径加强对全国国防教育数字化的监管,通过完善平台治理、安全保障、数字化标准等法规,保障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推进实施。
首先是要丰富国防教育数字化资源,着力做好全民国防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场馆园所等物力资源数字化、政策制度数字化等资源类数字化建设或改造升级,用数字化赋能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质效。
其次是加强国防教育数字化技术支撑,借助于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XR、网络通信、软件工程等)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挖掘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师生交互、教育应用、教育支撑、教育数据、教育设施。
第三是优化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平台,依托全国国防教育网建设,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与中国军网、国防动员网、征兵网、学习国防等网络平台互动,以专门国防教育服务平台和国防教育知识嵌入其他平台等多种方式支撑全民国防教育体系运行。
第四是创新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教学方法手段新提升,利用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支持实现智能测试、智能感知、历史学习痕迹等分析受教育者的基本属性、需求兴趣、已有的思维图谱与知识结构等,并对其建模,生成可视化的多维教学对象,从而为精准化教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技术等实时捕捉与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态,采集学生行为数据,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掌握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教育目标完成进度,及时地调整教育教学流程与策略提供科学详细的数据支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场景化教学营造沉浸式国防教育空间,在高度的存在感与在场感中学习理解国防知识,深层次地理解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真谛。
四、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关键是培养使用好具有数字化素养的国防教育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同样需要具有数字胜任力的教育组织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教育组织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的数字胜任力是教育变革与技术的交汇点,它既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对全民国防教育高素质复合型实施主体的发展要求。因此,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要以教育主体的数字胜任力为抓手,积极打通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的“关节点”,使国防教育工作者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高质量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效。
一是要找准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通过对国防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的概念界定,以明晰角色能力要求、勾勒角色责任使命的方式,夯实国防教育工作者数字化时代的立身之本。
二是要把握数字赋能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内核,提高数字素养。数字化赋能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化胜任力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能力标向。数字时代的国防教育工作不仅强调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国防教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国防教育教学问题,更强调教育工作者要生成数字批判性思维、具备数字创造能力,成为数字技术的整合者和数字知识的创生者。
三是要以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理念变革,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教育教学与研究取向,稳妥把握数字化国防教育改革的多样性、实践的探索性和有效性,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国防教育工作者参加数字化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从建设数字化资源、创设教育教学环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和创新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实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国防教育工作者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国防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和其他教育领域专家等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了解前沿需求和科技突破,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
四是国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进行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数字化教学研究水平。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同时,一些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研究型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或数字设施构建新型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空间。在教育教学中,国防教育工作者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并指导学生参加实验、实训和职业技能竞赛,助力学生尽显其才。
五是用好国防教育数字化人才,占领数字时代的主阵地。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增强阵地意识,把“进网络”作为数字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的重点突出出来,把“进网络”作为贯穿“七进”工作的共同基础重视起来,推动更多国防教育工作者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以数字化思维优化国防教育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国防教育内容、先进数字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人才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穿透力。
【作者:王春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副教授 本文为省社科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依托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数字化赋能全民国防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61)”阶段性研究成果】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