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乡村行 看振兴|记者手记:“雁”聚三河湖
更新时间:2024/5/30 10:18:57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记者手记:“雁”聚三河湖

  新华社记者王阳

  顶着炎炎烈日,54岁的农民刘玉萍熟练地在葡萄园中除草掐秧。对比两年前,她感觉工作轻松许多。

  “我们的葡萄园用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根部的滴灌设备就可以施好水溶肥。这样一来,葡萄产量高、甜得多,早上市半个月,每斤多卖三四元。小丁帮了我们大忙。”刘玉萍说。

  她口中的小丁是选调生丁法龙。两年前,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90后”丁法龙作为驻村选调生来到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小王村锻炼。他发现当地葡萄园内的灌溉设施年久堵塞,于是帮着大家改设备、修管道,让葡萄种植节水节肥、省工省时。

  “三河湖并不是一个湖,是因地处徒骇河、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处而得名。”丁法龙站在小王村河边向记者介绍。来到三河湖后走村巡河,面对当地相对落后的农业水利设施,他想利用专业所长做点实事。

  受土地盐碱化制约,当地农业用水仍然靠人工从河中提水,再通过原生态的土渠输水,灌溉效率很低。一到抢抓农时的春浇时节,村民们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前期的踏查勘测、定线测量,丁法龙与村干部、村民们一起清旧渠、修新渠。经过争分夺秒挖、抬、砌等一番忙活,宽敞整洁的渠首调蓄水池、暗涵和明渠让灌溉效率大大提升。一位农民说:“浇地不用守着水沟熬夜了。以前一天才能浇完庄稼,现在顶多也就花俩小时。”

  三河湖镇干部刘树锋介绍,三河湖是城郊乡镇,发展定位是市区后花园。青年大量进城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年龄较大。如何吸引青年人才,带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

  35岁的万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广煜就是受地方招引而来。在他手里,昆虫成了受欢迎的“致富虫”。研发团队选取养殖成本很低的黑水虻作为处理厨余垃圾的“分解器”,设计自动化设备建立昆虫工厂,满足厨余垃圾绿色化处理的需求,受到市场欢迎。

  韩广煜把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三河湖镇,并带来了农业、昆虫等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团队。韩广煜说:“我们‘进村落户’后,不断寻找贴近农业实际的产业增长点,从分解类昆虫、环境类昆虫、天地类昆虫、授粉类昆虫中,不断筛选、培育市场需要的品种,助力农业生态化转型、企业受益、农民增收。”

  除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青年的新观念也让农民受益。25岁的硕士研究生李圣超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成为他的目标。他组织义诊、公益讲座、癌症早筛等活动,让村民更多关注身体健康问题;为村里引入净水设备,让喝惯了盐碱水的人们用上了净化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80后”“90后”青年正在乡镇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创业者到基层干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来到大有作为的农村天地,让人口外流的三河湖重新焕发活力。

  青年人才视野宽、观念新、能力强,就像高飞的大雁汇聚于此。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一鸣说,不论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地方党委政府都主动作为,选“头雁”、培“强雁”、引“归雁”,以人才“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完)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乡村行 看振兴|记者手记:“雁”聚三河湖
2024/5/30 10:18:57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记者手记:“雁”聚三河湖

  新华社记者王阳

  顶着炎炎烈日,54岁的农民刘玉萍熟练地在葡萄园中除草掐秧。对比两年前,她感觉工作轻松许多。

  “我们的葡萄园用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根部的滴灌设备就可以施好水溶肥。这样一来,葡萄产量高、甜得多,早上市半个月,每斤多卖三四元。小丁帮了我们大忙。”刘玉萍说。

  她口中的小丁是选调生丁法龙。两年前,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90后”丁法龙作为驻村选调生来到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小王村锻炼。他发现当地葡萄园内的灌溉设施年久堵塞,于是帮着大家改设备、修管道,让葡萄种植节水节肥、省工省时。

  “三河湖并不是一个湖,是因地处徒骇河、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处而得名。”丁法龙站在小王村河边向记者介绍。来到三河湖后走村巡河,面对当地相对落后的农业水利设施,他想利用专业所长做点实事。

  受土地盐碱化制约,当地农业用水仍然靠人工从河中提水,再通过原生态的土渠输水,灌溉效率很低。一到抢抓农时的春浇时节,村民们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前期的踏查勘测、定线测量,丁法龙与村干部、村民们一起清旧渠、修新渠。经过争分夺秒挖、抬、砌等一番忙活,宽敞整洁的渠首调蓄水池、暗涵和明渠让灌溉效率大大提升。一位农民说:“浇地不用守着水沟熬夜了。以前一天才能浇完庄稼,现在顶多也就花俩小时。”

  三河湖镇干部刘树锋介绍,三河湖是城郊乡镇,发展定位是市区后花园。青年大量进城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年龄较大。如何吸引青年人才,带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

  35岁的万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广煜就是受地方招引而来。在他手里,昆虫成了受欢迎的“致富虫”。研发团队选取养殖成本很低的黑水虻作为处理厨余垃圾的“分解器”,设计自动化设备建立昆虫工厂,满足厨余垃圾绿色化处理的需求,受到市场欢迎。

  韩广煜把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三河湖镇,并带来了农业、昆虫等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团队。韩广煜说:“我们‘进村落户’后,不断寻找贴近农业实际的产业增长点,从分解类昆虫、环境类昆虫、天地类昆虫、授粉类昆虫中,不断筛选、培育市场需要的品种,助力农业生态化转型、企业受益、农民增收。”

  除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青年的新观念也让农民受益。25岁的硕士研究生李圣超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成为他的目标。他组织义诊、公益讲座、癌症早筛等活动,让村民更多关注身体健康问题;为村里引入净水设备,让喝惯了盐碱水的人们用上了净化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80后”“90后”青年正在乡镇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创业者到基层干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来到大有作为的农村天地,让人口外流的三河湖重新焕发活力。

  青年人才视野宽、观念新、能力强,就像高飞的大雁汇聚于此。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一鸣说,不论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地方党委政府都主动作为,选“头雁”、培“强雁”、引“归雁”,以人才“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完)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