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首次全面体检有哪些发现?——专家解读《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更新时间:2024/7/11 9:33:3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首次全面体检有哪些发现?——专家解读《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环境部10日举行《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媒体吹风会,与会专家就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并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等,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介绍,这次现场调查是在总结历次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他表示,这次特别针对黄岩岛海域各环境介质中是否存在氰化物的残留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本次调查过程中,调查队员在全部航程和调查点位都没有发现使用氰化物毒鱼等非法捕捞活动。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类似氰化物毒鱼等破坏性渔业活动对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他说,希望南海各周边国家的渔民都不要使用氰化物毒鱼,或者开展其他破坏性渔业活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保护好南海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敏感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介绍,黄岩岛海域不仅生态环境状况好,而且继续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海洋环境质量优,水质稳中向好。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发育态势良好。

  她介绍,本次调查黄岩岛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8.6%,较2015年有明显增长,造礁石珊瑚物种数量也是黄岩岛海域有调查记录以来最丰富的一次。同时,黄岩岛海域珊瑚幼体补充量充足,且通过卫星遥感调查发现,自2012年至今,黄岩岛珊瑚礁的礁体面积呈增长趋势。黄岩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礁栖鱼类、砗磲、壳状珊瑚藻、海葵等主要关键生态类群在本次调查中均有发现。

  “黄岩岛海域整体是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育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她说。

  杨静说,与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大堡礁相比,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也可以相媲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南部在35%左右,而本次黄岩岛东北部活珊瑚覆盖度高达37.1%。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整个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系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介绍,黄岩岛珊瑚礁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威胁是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热胁迫压力。

  据他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引起了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现场调查和研究发现,今年4月以来,黄岩岛海域的热累积效应比往年同期已有明显升高,今年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热胁迫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因此,今年夏季黄岩岛珊瑚可能会出现热白化的风险。

  余克服表示,从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黄岩岛的珊瑚练就了一身抵抗高温胁迫的“好本领”,具备了较好的热适应性。因此,专家认为,一定程度的海表温度升高和热累积效应,对黄岩岛海域造礁珊瑚的白化影响是有限的。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在黄岩岛海域开展科考调查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调查数据资料和系列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表示,黄岩岛是我国南海唯一的大洋型环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科研工作者也将持续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首次全面体检有哪些发现?——专家解读《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2024/7/11 9:33:3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首次全面体检有哪些发现?——专家解读《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环境部10日举行《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媒体吹风会,与会专家就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并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等,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介绍,这次现场调查是在总结历次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他表示,这次特别针对黄岩岛海域各环境介质中是否存在氰化物的残留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本次调查过程中,调查队员在全部航程和调查点位都没有发现使用氰化物毒鱼等非法捕捞活动。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类似氰化物毒鱼等破坏性渔业活动对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他说,希望南海各周边国家的渔民都不要使用氰化物毒鱼,或者开展其他破坏性渔业活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保护好南海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敏感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介绍,黄岩岛海域不仅生态环境状况好,而且继续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海洋环境质量优,水质稳中向好。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发育态势良好。

      她介绍,本次调查黄岩岛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8.6%,较2015年有明显增长,造礁石珊瑚物种数量也是黄岩岛海域有调查记录以来最丰富的一次。同时,黄岩岛海域珊瑚幼体补充量充足,且通过卫星遥感调查发现,自2012年至今,黄岩岛珊瑚礁的礁体面积呈增长趋势。黄岩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礁栖鱼类、砗磲、壳状珊瑚藻、海葵等主要关键生态类群在本次调查中均有发现。

      “黄岩岛海域整体是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育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她说。

      杨静说,与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大堡礁相比,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也可以相媲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南部在35%左右,而本次黄岩岛东北部活珊瑚覆盖度高达37.1%。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整个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系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介绍,黄岩岛珊瑚礁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威胁是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热胁迫压力。

      据他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引起了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现场调查和研究发现,今年4月以来,黄岩岛海域的热累积效应比往年同期已有明显升高,今年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热胁迫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因此,今年夏季黄岩岛珊瑚可能会出现热白化的风险。

      余克服表示,从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黄岩岛的珊瑚练就了一身抵抗高温胁迫的“好本领”,具备了较好的热适应性。因此,专家认为,一定程度的海表温度升高和热累积效应,对黄岩岛海域造礁珊瑚的白化影响是有限的。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在黄岩岛海域开展科考调查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调查数据资料和系列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表示,黄岩岛是我国南海唯一的大洋型环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科研工作者也将持续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