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社经济随笔:一粒种子里的创新之道
更新时间:2024/8/9 10:01:12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题:一粒种子里的创新之道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一粒荞麦种子又有怎样的力量?

  我国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至少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云南、新疆、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荞麦是主要粮食之一。近日在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很多人发现,名不见经传的荞麦,也可以做到“好吃好玩好看”。

  香气温润的荞麦茶沁人心脾,方便美味的荞麦凉面畅销市场,坝上草原一望无际的荞麦花朵绘出美丽风景线……这背后的“密码”,就是品种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美亮带领团队历时8年,培育出适合种植、加工、旅游观赏的多个荞麦新品种,为小杂粮发展健康产业、美丽经济探索出新路径。

  小小荞麦蕴藏着大市场。我国荞麦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量超过100万吨,占全世界的30%至40%。当前我国已形成荞麦规模化产业集群,产值逐年增加。

  种子只有扎根泥土才有生命力,产品只有深耕市场才能提高竞争力。如今,“米袋子”“菜篮子”里面的“米”和“菜”已经发生变化——老百姓要吃得更可口更健康。市场的新需求,就是种业创新的新课题。

  好种子如何快些产出来?科技是催化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创新应用,大大加速了育种过程,提高精准度,推动诞生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好种子如何撬动大市场?要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供需。新需求在哪?在人们快捷的现代生活里,对健康美味的关注里,电商、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里。面对多样化的需求,关键是有没有对新趋势的敏感。

  瞄准需求,创新才能有的放矢。近年来培育的易蒸煮品种“中谷2号”“中谷25号”,快煮8分钟就是油香四溢的小米粥,得到上班族点赞;小罐装即食银耳羹口感要黏稠,需要多糖成分含量多的品种,科研人员就精准研发;无糖茶饮料受欢迎,相关院所就与企业合作选育茶树品种、创新种质,确保热加工后品质稳定。

  “以前是我们做好了品种,拿着去问企业要不要,现在是企业、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的感受,折射出创新的观念之变、实践之变。

  一粒种子的创新,不仅考验市场眼光,更考验改革思维。

  科研人员需要什么?稳定的经费支持,务实的激励政策,还有将成果写在大地上的成就感。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让农业科研“国家队”有了稳定支持;国家也明确提出,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矢志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于种业企业来说,尤其需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能够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环境。

  现实中,我国种业企业存在小弱散问题,育种资源多集中在科研院所。真正形成产学研合力,培育出引领产业的优秀企业,对于突出产业应用导向抓创新至关重要。

  新趋势正在显现。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鼓励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现在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中,来自企业的占比超七成;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和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中,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今后,要进一步推进企科合作,加速优质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攥紧中国种子,关系发展底气。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节水抗旱小麦、优质食味稻米、白羽肉鸡、专用肉牛、南美白对虾等育种已取得重要进展,高油高产大豆、高端蔬菜、奶牛等相对短板品种培育正攻坚克难、加力推进。

  惟创新者能致远。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完善种业领域相关政策,将有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为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华社经济随笔:一粒种子里的创新之道
    2024/8/9 10:01:12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题:一粒种子里的创新之道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一粒荞麦种子又有怎样的力量?

      我国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至少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云南、新疆、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荞麦是主要粮食之一。近日在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很多人发现,名不见经传的荞麦,也可以做到“好吃好玩好看”。

      香气温润的荞麦茶沁人心脾,方便美味的荞麦凉面畅销市场,坝上草原一望无际的荞麦花朵绘出美丽风景线……这背后的“密码”,就是品种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美亮带领团队历时8年,培育出适合种植、加工、旅游观赏的多个荞麦新品种,为小杂粮发展健康产业、美丽经济探索出新路径。

      小小荞麦蕴藏着大市场。我国荞麦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量超过100万吨,占全世界的30%至40%。当前我国已形成荞麦规模化产业集群,产值逐年增加。

      种子只有扎根泥土才有生命力,产品只有深耕市场才能提高竞争力。如今,“米袋子”“菜篮子”里面的“米”和“菜”已经发生变化——老百姓要吃得更可口更健康。市场的新需求,就是种业创新的新课题。

      好种子如何快些产出来?科技是催化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创新应用,大大加速了育种过程,提高精准度,推动诞生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好种子如何撬动大市场?要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供需。新需求在哪?在人们快捷的现代生活里,对健康美味的关注里,电商、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里。面对多样化的需求,关键是有没有对新趋势的敏感。

      瞄准需求,创新才能有的放矢。近年来培育的易蒸煮品种“中谷2号”“中谷25号”,快煮8分钟就是油香四溢的小米粥,得到上班族点赞;小罐装即食银耳羹口感要黏稠,需要多糖成分含量多的品种,科研人员就精准研发;无糖茶饮料受欢迎,相关院所就与企业合作选育茶树品种、创新种质,确保热加工后品质稳定。

      “以前是我们做好了品种,拿着去问企业要不要,现在是企业、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的感受,折射出创新的观念之变、实践之变。

      一粒种子的创新,不仅考验市场眼光,更考验改革思维。

      科研人员需要什么?稳定的经费支持,务实的激励政策,还有将成果写在大地上的成就感。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让农业科研“国家队”有了稳定支持;国家也明确提出,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矢志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于种业企业来说,尤其需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能够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环境。

      现实中,我国种业企业存在小弱散问题,育种资源多集中在科研院所。真正形成产学研合力,培育出引领产业的优秀企业,对于突出产业应用导向抓创新至关重要。

      新趋势正在显现。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鼓励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现在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中,来自企业的占比超七成;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和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中,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今后,要进一步推进企科合作,加速优质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攥紧中国种子,关系发展底气。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节水抗旱小麦、优质食味稻米、白羽肉鸡、专用肉牛、南美白对虾等育种已取得重要进展,高油高产大豆、高端蔬菜、奶牛等相对短板品种培育正攻坚克难、加力推进。

      惟创新者能致远。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完善种业领域相关政策,将有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为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