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2024年《开学第一课》: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更新时间:2024/9/3 10:28:12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白瀛、张嘉幸)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取得积极反响。观众认为,节目采用“多地实景课堂”的模式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图景,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的节目中,文字学专家、历史学专家、野生动物救护者、奥运赛场体育健儿、空降兵军模范、军用运输机机长、人工智能专家、航天科技专家等嘉宾,通过讲述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展现从殷墟甲骨窖穴到青海雪豹栖息地,从伶仃洋上跨海大桥到嫦娥六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画面,力求让广大青少年看到祖国壮美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进步,一同领略“可爱的中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表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爱国”这一宏大主题进一步具象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奥运精神、国之重器、人工智能等多视角多维度,潜移默化地向中小学生传递一种信念,即爱国是朴素的、真实的,是在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中不断丰富、传承的。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中国的文字演变看中华文明的变迁,从龙的形态变化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黎奥运会看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每个故事都融入了中华文明的清晰文脉,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这样的课程有情境、有故事、有力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中国视野和中国格局。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吴思辰说,节目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00后”奥运体育健儿潘展乐的事迹:潘展乐和队友们既传承了老一辈运动员的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不卑不亢、奋发昂扬的面貌。“新学期,我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4年《开学第一课》: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4/9/3 10:28:12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白瀛、张嘉幸)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取得积极反响。观众认为,节目采用“多地实景课堂”的模式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图景,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的节目中,文字学专家、历史学专家、野生动物救护者、奥运赛场体育健儿、空降兵军模范、军用运输机机长、人工智能专家、航天科技专家等嘉宾,通过讲述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展现从殷墟甲骨窖穴到青海雪豹栖息地,从伶仃洋上跨海大桥到嫦娥六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画面,力求让广大青少年看到祖国壮美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进步,一同领略“可爱的中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表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爱国”这一宏大主题进一步具象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奥运精神、国之重器、人工智能等多视角多维度,潜移默化地向中小学生传递一种信念,即爱国是朴素的、真实的,是在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中不断丰富、传承的。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中国的文字演变看中华文明的变迁,从龙的形态变化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黎奥运会看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每个故事都融入了中华文明的清晰文脉,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这样的课程有情境、有故事、有力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中国视野和中国格局。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吴思辰说,节目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00后”奥运体育健儿潘展乐的事迹:潘展乐和队友们既传承了老一辈运动员的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不卑不亢、奋发昂扬的面貌。“新学期,我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