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更新时间:2025/1/26 9:40:2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海口1月25日电 题: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新华社记者罗江

      春节临近,海南三亚温暖依旧。从市区出发,穿过蜿蜒山路来到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耕耘与收获交织出独特的风景。

      晨曦初露,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赶到种植大棚。出差几天,他最惦记地里的活儿:先钻进草莓立体种植大棚观察新结的果,不忘顺手掐掐尖;到彩虹小西瓜、羊角蜜甜瓜大棚,蹲下摸摸土壤看水分足不足……

      2021年从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来到那受村,肖春雷先后带领村民引进彩虹西瓜、樱桃小番茄等“新奇特优”水果,为村里带来可观收益。从2021年到2024年,那受村集体年收入从20多万元跃至200多万元。

      村民苏其文回忆说:“过去大家种植瓜菜缺技术、缺资金,一户只能种两三亩。品种也不讲究,买到啥种子就种啥,碰到产量高、价格好能挣钱,运气不好就白忙活了。”

      连续几任驻村第一书记均由农业专家担任,村庄产业有了大变化:育苗、灌溉、打药有了新技术、新装备。“前几任书记打下坚实基础,改变了村庄落后的面貌。”肖春雷说,日子要更上一层楼还是得靠产业。巩固好瓜菜种植,打造育苗基地辐射周边;紧盯消费新需求抢占“首种”先机,培育“小而精”水果产业。

      2023年驻村到期,他主动再干一任。彼时果蔬大棚刚落地,他不希望活儿“只干半截”。今年第二个任期将结束,他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好在一批乡土能人挑起大梁,让他对产业后续发展有了底气。

      苏其文种过芒果、百香果、青瓜,多年来边干边学成为“土专家”,家庭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去年的30多万元。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聘用他为农民技术员,他还担任那受村集体产业基地的副主管。利用周末,他在学习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的中专课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眼下,除了苏其文这样的致富带头人,田里还活跃着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肖春雷说,把年轻人培养好、把基地利用好,加快把成熟的产业“以点带面”向村民辐射,产业才能兴旺。

      刚满18岁的苏子何还在读中专,实习期回村工作。无论是在大棚干农活,还是在加工车间分拣、包装,小伙子动作格外娴熟。“回到村里挺好,月工资4500元,比在外面挣得多,还能把专业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自己今年毕业后打算回来正式上岗。

      春节将至,那受村村民闲不下来。“田间地头热闹了,年味就浓了。”肖春雷说,大家把新年的新盼头融进了耕耘的汗水里。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2025/1/26 9:40:2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海口1月25日电 题: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新华社记者罗江

      春节临近,海南三亚温暖依旧。从市区出发,穿过蜿蜒山路来到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耕耘与收获交织出独特的风景。

      晨曦初露,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赶到种植大棚。出差几天,他最惦记地里的活儿:先钻进草莓立体种植大棚观察新结的果,不忘顺手掐掐尖;到彩虹小西瓜、羊角蜜甜瓜大棚,蹲下摸摸土壤看水分足不足……

      2021年从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来到那受村,肖春雷先后带领村民引进彩虹西瓜、樱桃小番茄等“新奇特优”水果,为村里带来可观收益。从2021年到2024年,那受村集体年收入从20多万元跃至200多万元。

      村民苏其文回忆说:“过去大家种植瓜菜缺技术、缺资金,一户只能种两三亩。品种也不讲究,买到啥种子就种啥,碰到产量高、价格好能挣钱,运气不好就白忙活了。”

      连续几任驻村第一书记均由农业专家担任,村庄产业有了大变化:育苗、灌溉、打药有了新技术、新装备。“前几任书记打下坚实基础,改变了村庄落后的面貌。”肖春雷说,日子要更上一层楼还是得靠产业。巩固好瓜菜种植,打造育苗基地辐射周边;紧盯消费新需求抢占“首种”先机,培育“小而精”水果产业。

      2023年驻村到期,他主动再干一任。彼时果蔬大棚刚落地,他不希望活儿“只干半截”。今年第二个任期将结束,他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好在一批乡土能人挑起大梁,让他对产业后续发展有了底气。

      苏其文种过芒果、百香果、青瓜,多年来边干边学成为“土专家”,家庭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去年的30多万元。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聘用他为农民技术员,他还担任那受村集体产业基地的副主管。利用周末,他在学习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的中专课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眼下,除了苏其文这样的致富带头人,田里还活跃着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肖春雷说,把年轻人培养好、把基地利用好,加快把成熟的产业“以点带面”向村民辐射,产业才能兴旺。

      刚满18岁的苏子何还在读中专,实习期回村工作。无论是在大棚干农活,还是在加工车间分拣、包装,小伙子动作格外娴熟。“回到村里挺好,月工资4500元,比在外面挣得多,还能把专业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自己今年毕业后打算回来正式上岗。

      春节将至,那受村村民闲不下来。“田间地头热闹了,年味就浓了。”肖春雷说,大家把新年的新盼头融进了耕耘的汗水里。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