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万象“耕”新不负春——多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更新时间:2025/3/17 9:47:2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宁3月15日电 题:万象“耕”新不负春——多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新华社记者黄庆刚、汪军、浦超

      人勤春来早。行走在广西、贵州、云南、辽宁等地,随处可见抢抓农时的忙碌景象。储备农资、旋耕翻地、播种施肥……一幅幅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被霞村的农田里,犁田机轰隆作响。不远处,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旺盛。“我们正加快育秧进度,再过几天就可以插秧了,今年计划种植水稻近400亩。”种粮大户林芳说。

      视线北移,东北地区也在加快春耕备耕进度。3月13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轰隆声中一台播种机划开解冻的土层,颗粒饱满的麦种簌簌落下,拉开了“麦豆两茬,粮油轮作”的序幕。

      农机是种田的重要保障。得益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化正助力抢抓农时,释放更多生产力。

      连日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专业农机手张勇忙个不停,他带着团队在附近村寨进行无人机喷药。“我现在是新农民,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效率和产值都提高了。‘铁牛’代替耕牛,农机代替锄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不断改变。”张勇说。

      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并列同步作业,机器自动完成植苗、盖膜、覆土等工作。“我们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个小时能种甘蔗3亩以上,一天能种20多亩,机械化种植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凤凰镇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才库说。

      为确保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发挥最大效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组建多支技术服务小分队,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越来越多的农户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推广站工作人员陈林说。

      如今,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领域,科技正助力各地春耕生产解锁“新密码”,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眼下,糖料蔗陆续进入春种时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益兴糖料蔗基地,500亩糖料蔗正发芽生长。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无人机遥感与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甘蔗长势及病虫害,动态调整水肥供给。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甘蔗智慧农场。相较传统农场,智慧农场可有效促进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水肥节约15%至25%。”基地负责人陆光艺说,智慧农场融合了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良种繁育、规模化经营到水肥智慧灌溉、智能农机作业的全产业链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说,乘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春风,“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广西将持续发力人工智能新赛道,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万象“耕”新不负春——多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2025/3/17 9:47:2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宁3月15日电 题:万象“耕”新不负春——多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新华社记者黄庆刚、汪军、浦超

      人勤春来早。行走在广西、贵州、云南、辽宁等地,随处可见抢抓农时的忙碌景象。储备农资、旋耕翻地、播种施肥……一幅幅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被霞村的农田里,犁田机轰隆作响。不远处,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旺盛。“我们正加快育秧进度,再过几天就可以插秧了,今年计划种植水稻近400亩。”种粮大户林芳说。

      视线北移,东北地区也在加快春耕备耕进度。3月13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轰隆声中一台播种机划开解冻的土层,颗粒饱满的麦种簌簌落下,拉开了“麦豆两茬,粮油轮作”的序幕。

      农机是种田的重要保障。得益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化正助力抢抓农时,释放更多生产力。

      连日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专业农机手张勇忙个不停,他带着团队在附近村寨进行无人机喷药。“我现在是新农民,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效率和产值都提高了。‘铁牛’代替耕牛,农机代替锄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不断改变。”张勇说。

      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并列同步作业,机器自动完成植苗、盖膜、覆土等工作。“我们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个小时能种甘蔗3亩以上,一天能种20多亩,机械化种植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凤凰镇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才库说。

      为确保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发挥最大效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组建多支技术服务小分队,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越来越多的农户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推广站工作人员陈林说。

      如今,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领域,科技正助力各地春耕生产解锁“新密码”,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眼下,糖料蔗陆续进入春种时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益兴糖料蔗基地,500亩糖料蔗正发芽生长。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无人机遥感与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甘蔗长势及病虫害,动态调整水肥供给。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甘蔗智慧农场。相较传统农场,智慧农场可有效促进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水肥节约15%至25%。”基地负责人陆光艺说,智慧农场融合了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良种繁育、规模化经营到水肥智慧灌溉、智能农机作业的全产业链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说,乘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春风,“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广西将持续发力人工智能新赛道,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