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2024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更新时间:2025/3/31 10:01:2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宁波3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叶昊鸣)交通运输部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同期,在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八席和六席。

      “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29日在宁波舟山港启动,这是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的。

      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重点港口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泊位比重大幅提升;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创建,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绿色集疏运比重持续增长……在活动现场,多方交出的“成绩单”展现了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港口的硬核实力,更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新征程,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任务,我国港口建设要遵循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水水中转、铁水联运,推进区域港口协同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强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三是坚持安全发展,深化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港口本质安全。

      据悉,“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将先后赴浙江、山东、海南、天津等地港口一线进行采访,通过全媒体方式深入反映港口领域高质量发展亮点成效和新业态新动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4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2025/3/31 10:01:2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宁波3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叶昊鸣)交通运输部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同期,在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八席和六席。

      “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29日在宁波舟山港启动,这是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的。

      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重点港口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泊位比重大幅提升;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创建,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绿色集疏运比重持续增长……在活动现场,多方交出的“成绩单”展现了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港口的硬核实力,更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新征程,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任务,我国港口建设要遵循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水水中转、铁水联运,推进区域港口协同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强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三是坚持安全发展,深化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港口本质安全。

      据悉,“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将先后赴浙江、山东、海南、天津等地港口一线进行采访,通过全媒体方式深入反映港口领域高质量发展亮点成效和新业态新动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