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唱响千年!看“四季村歌”文化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4/1 9:53:5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宁3月31日电 题:唱响千年!看“四季村歌”文化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驰、王楚然、朱丽莉

      村歌越山海,乡音唱中国。

      3月31日,农历“三月三”,2025年“四季村歌”活动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来自19个省区市的“村歌”团队齐聚南宁民歌湖畔,展现“村歌”蓬勃的生命力。

      这场活动将陆续在贵州、宁夏、浙江、青海、云南、安徽等地开展,每月围绕不同主题举行各具特色的“村歌”活动,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画卷在中国大地徐徐展开。

      “村歌”,萌生于乡野沃土间,跨越千年,是劳动人民最浪漫的告白。

      草原牧歌悠远壮阔、沂蒙小调清新质朴、陕北民歌真挚热烈、江南小曲舒缓婉转……一首首经典“村歌”,从历史长河中悠然而来,鸣奏着关注生活、礼赞人民、热爱家乡的美丽和声。

      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华夏多样的“村歌”,塞北亦或岭南,“村歌”曲调不同,内容各异,但都唱响千年、历久弥新。

      “村歌”源源不断的文化生命力源自何处?

      歌海泛舟叙真情——

      “村歌”的魅力来自鲜活的生活。活动上,陕西延安市安塞区民间艺术培训中心主任王建宁带领信天游演唱组合唱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听众的心绪带到了黄土高坡千沟万壑。

      “陕北民歌讲究的就是接地气,反映老百姓的心声。”王建宁说,正是得益于朴实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当地人都爱将自己的生活编成民歌,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无穷的“村歌”瀚海里,流传下的一首首经典歌曲无一不是连着人们的生活、家园的建设、文化的传承。“四季村歌”现场,当旋律响起,歌手和观众都因共通的情感,在舞台上下合唱不断、声浪不绝。

      古韵新声织锦章——

      “村歌”是群众生活的真实映照,随着时代变迁的浪潮除旧布新。

      广西柳州市的鱼峰歌圩,日日歌声不息,是不少山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从“清唱街”到“山歌台”,传统与新潮在此交汇碰撞。

      在“清唱街”,众多爱好山歌的群众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用传统吟唱的方式对唱山歌,一唱一和间细数岁月流淌。不远处的歌台上,众多年轻的山歌手“装备齐全”,麦克风、音响、声卡等各式声乐器材一应俱全,而通过数十部手机的网络直播,已将欢快的歌声通过“云端”传至四海,触达到更多观者。

      本次“四季村歌”活动也同步在互联网上直播,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线上“围观”,刷屏留言点赞。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萍表示,线上平台的助力使“村歌”突破了地域限制,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听众,激发人们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推动乡村文化不断发展。

      歌作桥联心岸——

      “村歌”轮番唱响,“南腔北调”。相同的是,歌者将它唱活唱响的心愿。

      “我们将尝试将更多本民族的传统乐器和其他地区的乐器相结合。”青海西宁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领队黄海宁说。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文化馆鸿雁传奇组合队长陈宏斌说:“现场听到贵州高腔、广西山歌,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吸纳借鉴。”

      看似偏安一隅“村歌”,绝不孤芳自赏,交流互鉴激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唱响千年“村歌”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基因。

      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太平镇庆乐小学,山歌嘹亮。舞台上,伴随木棉花随风飘落,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唱《礼仪歌》《数星星》等新曲。“我会一直唱下去,因为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五年级学生韦思妍说。

      “村歌”响起的地方,是家的方向,是希望的田野,是古老的过往,也是未来和远方。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唱响千年!看“四季村歌”文化新活力
    2025/4/1 9:53:5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宁3月31日电 题:唱响千年!看“四季村歌”文化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驰、王楚然、朱丽莉

      村歌越山海,乡音唱中国。

      3月31日,农历“三月三”,2025年“四季村歌”活动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来自19个省区市的“村歌”团队齐聚南宁民歌湖畔,展现“村歌”蓬勃的生命力。

      这场活动将陆续在贵州、宁夏、浙江、青海、云南、安徽等地开展,每月围绕不同主题举行各具特色的“村歌”活动,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画卷在中国大地徐徐展开。

      “村歌”,萌生于乡野沃土间,跨越千年,是劳动人民最浪漫的告白。

      草原牧歌悠远壮阔、沂蒙小调清新质朴、陕北民歌真挚热烈、江南小曲舒缓婉转……一首首经典“村歌”,从历史长河中悠然而来,鸣奏着关注生活、礼赞人民、热爱家乡的美丽和声。

      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华夏多样的“村歌”,塞北亦或岭南,“村歌”曲调不同,内容各异,但都唱响千年、历久弥新。

      “村歌”源源不断的文化生命力源自何处?

      歌海泛舟叙真情——

      “村歌”的魅力来自鲜活的生活。活动上,陕西延安市安塞区民间艺术培训中心主任王建宁带领信天游演唱组合唱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听众的心绪带到了黄土高坡千沟万壑。

      “陕北民歌讲究的就是接地气,反映老百姓的心声。”王建宁说,正是得益于朴实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当地人都爱将自己的生活编成民歌,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无穷的“村歌”瀚海里,流传下的一首首经典歌曲无一不是连着人们的生活、家园的建设、文化的传承。“四季村歌”现场,当旋律响起,歌手和观众都因共通的情感,在舞台上下合唱不断、声浪不绝。

      古韵新声织锦章——

      “村歌”是群众生活的真实映照,随着时代变迁的浪潮除旧布新。

      广西柳州市的鱼峰歌圩,日日歌声不息,是不少山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从“清唱街”到“山歌台”,传统与新潮在此交汇碰撞。

      在“清唱街”,众多爱好山歌的群众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用传统吟唱的方式对唱山歌,一唱一和间细数岁月流淌。不远处的歌台上,众多年轻的山歌手“装备齐全”,麦克风、音响、声卡等各式声乐器材一应俱全,而通过数十部手机的网络直播,已将欢快的歌声通过“云端”传至四海,触达到更多观者。

      本次“四季村歌”活动也同步在互联网上直播,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线上“围观”,刷屏留言点赞。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萍表示,线上平台的助力使“村歌”突破了地域限制,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听众,激发人们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推动乡村文化不断发展。

      歌作桥联心岸——

      “村歌”轮番唱响,“南腔北调”。相同的是,歌者将它唱活唱响的心愿。

      “我们将尝试将更多本民族的传统乐器和其他地区的乐器相结合。”青海西宁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领队黄海宁说。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文化馆鸿雁传奇组合队长陈宏斌说:“现场听到贵州高腔、广西山歌,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吸纳借鉴。”

      看似偏安一隅“村歌”,绝不孤芳自赏,交流互鉴激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唱响千年“村歌”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基因。

      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太平镇庆乐小学,山歌嘹亮。舞台上,伴随木棉花随风飘落,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唱《礼仪歌》《数星星》等新曲。“我会一直唱下去,因为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五年级学生韦思妍说。

      “村歌”响起的地方,是家的方向,是希望的田野,是古老的过往,也是未来和远方。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