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更新时间:2025/4/2 9:26:5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新华社记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顶端,一对“苍鹭夫妇”守护着巢中的鸟蛋。正午时分,气温升至20多摄氏度,雌鹭不时用喙轻轻翻动蛋体,确保均匀受热;雄鹭则警惕地环顾四周,在确保环境安全后飞向湿地浅滩觅食。

      突然间,一道裂缝划破鸟蛋,一只幼鸟慢慢破壳而出。羽翼未丰的它试探着展开翅膀,发出细弱的“唧唧”声。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记者走进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鸟繁衍的生动画面正在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苍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在此栖息、筑巢、繁衍后代,湿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苍鹭进入繁殖季。首枚卵产出后,雌雄亲鸟便轮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约4周之后,雏鸟陆续破壳,每窝通常孵化3至5只。作为晚成鸟,新生雏鸟体形娇弱、绒羽稀疏、御寒能力较弱,需依赖亲鸟抱暖、喂养才能存活。

      “这几年,在滇池湿地繁衍栖息的苍鹭数量明显增加。经过保护治理,滇池水质明显好转。滇池里小型鱼类数量不少,可以给苍鹭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岳亮亮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后,自然植被变多了,环境变得更加适合鹭类筑巢栖息。

      春日里,苍鹭幼雏的茁壮成长是滇池沿岸湿地保护成果的鲜活印记。“我们在滇池畔设立了鸟类保育区,设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扰鸟类栖息,还在环滇池一圈建设了闭环的生态带。”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曹光秀说。

      目前,滇池环湖生态带的面积达6.29万亩,其中包括4.57万亩湖滨湿地,有效发挥了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苍鹭的选择,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投票”。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2025/4/2 9:26:5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新华社记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顶端,一对“苍鹭夫妇”守护着巢中的鸟蛋。正午时分,气温升至20多摄氏度,雌鹭不时用喙轻轻翻动蛋体,确保均匀受热;雄鹭则警惕地环顾四周,在确保环境安全后飞向湿地浅滩觅食。

      突然间,一道裂缝划破鸟蛋,一只幼鸟慢慢破壳而出。羽翼未丰的它试探着展开翅膀,发出细弱的“唧唧”声。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记者走进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鸟繁衍的生动画面正在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苍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在此栖息、筑巢、繁衍后代,湿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苍鹭进入繁殖季。首枚卵产出后,雌雄亲鸟便轮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约4周之后,雏鸟陆续破壳,每窝通常孵化3至5只。作为晚成鸟,新生雏鸟体形娇弱、绒羽稀疏、御寒能力较弱,需依赖亲鸟抱暖、喂养才能存活。

      “这几年,在滇池湿地繁衍栖息的苍鹭数量明显增加。经过保护治理,滇池水质明显好转。滇池里小型鱼类数量不少,可以给苍鹭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岳亮亮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后,自然植被变多了,环境变得更加适合鹭类筑巢栖息。

      春日里,苍鹭幼雏的茁壮成长是滇池沿岸湿地保护成果的鲜活印记。“我们在滇池畔设立了鸟类保育区,设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扰鸟类栖息,还在环滇池一圈建设了闭环的生态带。”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曹光秀说。

      目前,滇池环湖生态带的面积达6.29万亩,其中包括4.57万亩湖滨湿地,有效发挥了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苍鹭的选择,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投票”。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