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河南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2023年终盘点·那些难忘的面孔丨文化篇:厚重河南 文传四海
更新时间:2023-12-26 10:00:29    来源:大象新闻

年终盘点 文化海报_20231226084958.png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150.png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

  努力建设好河南音乐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最近主要是带着学员走进学校演出,已经在平顶山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演了几场,接下来还会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地进行演出,进一步唱响‘音乐厅里的思政课’。”12月20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口中的学员正是“中国·河南首届《党的好儿女》歌剧演修班”的学生。这个歌剧演修班,是今年8月21日戴玉强受聘为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后谋划的首个音乐人才培养项目。

  《党的好儿女》歌剧演修班邀请了省内外20多位名家,手把手教导82名来自各地的学校老师、剧团演员及声乐爱好者,创排了一场红色经典歌剧片段音乐会,11月15日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时惊艳全场。从《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到《沂蒙山》《银杏树下》,再到《党的女儿》《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此后,戴玉强又马不停蹄地牵头筹办起新项目——“中国·河南首届外国歌剧演修班”,不仅有声乐演唱、语言及音乐指导、舞台实践等课程,还将排练并演出《艺术家的生涯》《贾尼·斯基基》《爱之甘醇》三部歌剧,用“理论+实践”来提升歌剧演员的唱功及表演水平。“面向全国举办演修班是希望为更多音乐学院学生、剧团青年演员搭建起成长进步的舞台,也希望借此机会发现优秀的人才,吸引青年才俊到我们河南来工作,更好地活跃歌剧艺术舞台,这也是建设河南音乐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戴玉强说。

  履新后,戴玉强便把工作重心放在音乐学院布局、学科建设上,在现有的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等专业基础上,申报新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专业,明年计划开设更多类别的音乐学科,同时做好舞台剧创排工作。在戴玉强看来,音乐学院不仅要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未来还要担负起本地域的音乐普及工作,他希望能为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音乐培训教师创建一个再学习的平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34.png

  豫剧名家李树建

  让豫剧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以电影的形式来弘扬戏曲文化,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传统文化回归和复兴有重要的意义。”“关公身在曹营,一尘不染;华容道放曹,敢作敢为。电影完美地实现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豫剧电影《义薄云天》于今年9月甫一亮相,便引发全国戏剧界的热议和高度评价,豫剧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历时5年打造的《义薄云天》,今年9月22日在关羽故乡山西运城率先首映,随后在北京、郑州等城市相继举办首映式,每到一地均引起强烈反响。“现在这部电影已经在农村电影院线上映,目前正抓紧推进在城市奥斯卡院线上映事宜。”12月20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义薄云天》领衔主演李树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义薄云天》是近年来河南戏曲电影的高峰之作,也是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后,李树建领衔主演的“忠孝节义”四部曲中的第四部戏曲电影。这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表现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豫剧剧目,热情讴歌了关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高贵品质。

  李树建说,此前,戏剧舞台上的关羽戏不少,但基本上是选取关羽一生中的某个片段如“灞陵桥”“华容道”等。而这次,他们决定选取关羽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全面演绎这位武圣人的风云人生:从桃园三结义到封金挂印,从镇守荆州到败走麦城,全景展现关羽叱咤风云的一生,深入挖掘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义精神和时代价值。

  作为中国豫剧的领军人物,李树建始终为推动豫剧走向青年、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而不懈努力。去年正式退休后,李树建却比以前更忙了。他到底在忙啥?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筹备,2024年1月,我们团队将正式入驻上海豫园进行驻场演出。”李树建说,豫园位于上海河南路中段,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他希望形成国内外游客“到上海必到豫园,到豫园必听豫剧”的文化盛景,为豫剧培养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观众,让豫剧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淬炼和提升。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53.png

  河南中医药大学德国留学生无名

  愿做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使者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

  “你心火比较旺”“喝胡辣汤得两掺儿”“我不是老外,我是德国河南人”……这些话都出自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在读研究生、德国人“无名”。

  受《少林寺》等武侠片影响,无名成了功夫爱好者。他在跟随少林师父学习拳法时,发现少林拳法与中医药之间有共通之处,去学习中医的想法在他的内心埋下了种子。

  2015年,怀揣“中医梦”的无名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正式开启了求学之旅。“中医药学是个宝库,河南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所以我来到河南学习。”无名说。

  刚来河南的时候,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让他十分苦恼。古汉语中的异体字、通假字更是让他找不到头绪。“不过我对中医的热爱一直没有断过,越学越感到有意思。”从本科到硕士,如今他已在河南学中医8年了。

  越努力,越幸运。借助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如今的无名走红网络,这一年多次被媒体、网友、寻求合作的公司等邀约。公众感叹于漂洋过海的“洋中医”能把河南话说得这么“溜”。他的“粉丝”群体甚至还拓展到海外,“每次回去,我妈妈的朋友都会排队来找我看中医。我也给我奶奶、我妈、我姐针灸,还让她们吃一些中药,她们觉得疗效不错”。

  今年12月初,无名与另外两位在豫外籍留学生,通过深刻解读针灸治疗疾病的跨文化冲突,在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这一国家级赛事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无名还独揽最佳思辨奖、最佳叙事奖和最佳人气奖等国际组个人单项奖的全部奖项。

  面对这些荣誉,无名十分谦虚低调,他说,多年的中医学习给他的性格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豫8年,无名是河南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他说,中医药的发展不可阻挡,未来中医药的世界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高。

  谈及未来,无名希望硕士毕业后从事与中医相关的职业。“在德国,中医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无名表示,希望尽自己所能,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希望中国的文化、医学、思想能被全世界了解。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44.png

  “文博迷”谢昭雨橦

  小学生爱上“老古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军福

  今年国庆节期间,12岁的谢昭雨橦在河南博物院绘声绘色讲文物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他讲起文物知识滔滔不绝,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摄。

  “可能是觉得我讲得有趣,一位小姐姐就拍了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喜欢。”12月21日,说起自己的突然走红,谢昭雨橦直言“有点意外”。

  谢昭雨橦是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历史文化特别感兴趣,是一枚妥妥的“文博迷”。

  “他平常对文博知识很感兴趣,一有空就‘泡’博物馆。”谢昭雨橦的妈妈谢女士告诉记者,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喜欢看动画片,谢昭雨橦却喜欢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故宫100》等纪录片。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后,她给孩子买了很多历史、文博类的书籍,还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参观。

  “孩子不仅喜欢看,还喜欢给我们讲。”谢女士说,谢昭雨橦从小就爱表达,假期里,他经常拉着同学一起去河南博物院游玩,还充当起“小小讲解员”。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讲起这些文物来,他如数家珍。

  谢昭雨橦对文博的喜爱由内到外。他还让妈妈在网上给自己买了一件明制汉服,外出旅游的时候,每到一个博物馆,他都会穿在身上,“打卡”留念。

  “他是班里的‘故事大王’。”谢昭雨橦的班主任魏丽凯说,他喜欢和同学们分享交流,讲述的时候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会融入自己的见解,这点特别难得。

  谢昭雨橦还把“小课堂”搬到了网上。“什么是列鼎制度?”“你知道T形帛画吗?”“袁安碑是怎么被发现的?”……“小谢同学”在抖音平台上的讲述娓娓道来,俘获了不少“文博迷”的心。目前,他已经有了2000多“粉丝”。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谢昭雨橦笑着说,这是他的“远大理想”。不过,眼下他最大的愿望,是门门功课考满分。

  记者感言

  打好河南文化这张“王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

  从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三大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面向全球发布“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九大主题旅游线路,再到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一系列“国字号”活动花落河南,一年来,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河南持续破圈出彩,让世人屡屡惊叹。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历史文化优势,夯实文化强省建设根基。

  打出文化王牌,超级IP释放超级能量。提到对河南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道出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这四大中华文化超级IP,它们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读懂中国。有数据为证,今年前10个月,全省接待游客8.82亿人次,旅游收入8377.97亿元,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意驱动,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应天门、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遗址”变身为时尚亮丽的“主舞台”,跻身全国文旅“顶流”;以厚重的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表现手法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吸引了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渑池仰韶村、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迎客……文化创意迸发、文化消费火热,古老的河南文化站上了时代潮头。

  文化是厚重的历史,也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灿烂的未来。我们要打好河南文化这张王牌,用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发展之路。

  2023年河南文化大事记

  1月14日

  2023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和合共生”音乐会在郑启动

  2月22日

  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3月28日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3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29日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面向社会正式开放

  6月21日

  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

  6月22日

  河南博物院成立96年来,首次夜间对公众开放

  6月24日

  郑州美术学院挂牌成立

  6月30日

  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洛阳举行

  8月25日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

  9月15日

  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郑州开幕

  9月17日

  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举办

  9月21日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郑州启幕

  11月11日

  河南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启动

  11月19日

  河南籍作家乔叶凭作品《宝水》获茅盾文学奖,成为第十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豫籍作家

  (文字整理/温小娟)

Page.jpg

新闻编辑:赵银岷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3年终盘点·那些难忘的面孔丨文化篇:厚重河南 文传四海
    2023-12-26 10:00:29    来源:大象新闻

    年终盘点 文化海报_20231226084958.png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150.png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

      努力建设好河南音乐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最近主要是带着学员走进学校演出,已经在平顶山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演了几场,接下来还会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地进行演出,进一步唱响‘音乐厅里的思政课’。”12月20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口中的学员正是“中国·河南首届《党的好儿女》歌剧演修班”的学生。这个歌剧演修班,是今年8月21日戴玉强受聘为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后谋划的首个音乐人才培养项目。

      《党的好儿女》歌剧演修班邀请了省内外20多位名家,手把手教导82名来自各地的学校老师、剧团演员及声乐爱好者,创排了一场红色经典歌剧片段音乐会,11月15日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时惊艳全场。从《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到《沂蒙山》《银杏树下》,再到《党的女儿》《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此后,戴玉强又马不停蹄地牵头筹办起新项目——“中国·河南首届外国歌剧演修班”,不仅有声乐演唱、语言及音乐指导、舞台实践等课程,还将排练并演出《艺术家的生涯》《贾尼·斯基基》《爱之甘醇》三部歌剧,用“理论+实践”来提升歌剧演员的唱功及表演水平。“面向全国举办演修班是希望为更多音乐学院学生、剧团青年演员搭建起成长进步的舞台,也希望借此机会发现优秀的人才,吸引青年才俊到我们河南来工作,更好地活跃歌剧艺术舞台,这也是建设河南音乐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戴玉强说。

      履新后,戴玉强便把工作重心放在音乐学院布局、学科建设上,在现有的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等专业基础上,申报新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专业,明年计划开设更多类别的音乐学科,同时做好舞台剧创排工作。在戴玉强看来,音乐学院不仅要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未来还要担负起本地域的音乐普及工作,他希望能为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音乐培训教师创建一个再学习的平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34.png

      豫剧名家李树建

      让豫剧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以电影的形式来弘扬戏曲文化,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传统文化回归和复兴有重要的意义。”“关公身在曹营,一尘不染;华容道放曹,敢作敢为。电影完美地实现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豫剧电影《义薄云天》于今年9月甫一亮相,便引发全国戏剧界的热议和高度评价,豫剧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历时5年打造的《义薄云天》,今年9月22日在关羽故乡山西运城率先首映,随后在北京、郑州等城市相继举办首映式,每到一地均引起强烈反响。“现在这部电影已经在农村电影院线上映,目前正抓紧推进在城市奥斯卡院线上映事宜。”12月20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义薄云天》领衔主演李树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义薄云天》是近年来河南戏曲电影的高峰之作,也是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后,李树建领衔主演的“忠孝节义”四部曲中的第四部戏曲电影。这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表现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豫剧剧目,热情讴歌了关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高贵品质。

      李树建说,此前,戏剧舞台上的关羽戏不少,但基本上是选取关羽一生中的某个片段如“灞陵桥”“华容道”等。而这次,他们决定选取关羽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全面演绎这位武圣人的风云人生:从桃园三结义到封金挂印,从镇守荆州到败走麦城,全景展现关羽叱咤风云的一生,深入挖掘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义精神和时代价值。

      作为中国豫剧的领军人物,李树建始终为推动豫剧走向青年、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而不懈努力。去年正式退休后,李树建却比以前更忙了。他到底在忙啥?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筹备,2024年1月,我们团队将正式入驻上海豫园进行驻场演出。”李树建说,豫园位于上海河南路中段,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他希望形成国内外游客“到上海必到豫园,到豫园必听豫剧”的文化盛景,为豫剧培养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观众,让豫剧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淬炼和提升。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53.png

      河南中医药大学德国留学生无名

      愿做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使者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

      “你心火比较旺”“喝胡辣汤得两掺儿”“我不是老外,我是德国河南人”……这些话都出自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在读研究生、德国人“无名”。

      受《少林寺》等武侠片影响,无名成了功夫爱好者。他在跟随少林师父学习拳法时,发现少林拳法与中医药之间有共通之处,去学习中医的想法在他的内心埋下了种子。

      2015年,怀揣“中医梦”的无名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正式开启了求学之旅。“中医药学是个宝库,河南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所以我来到河南学习。”无名说。

      刚来河南的时候,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让他十分苦恼。古汉语中的异体字、通假字更是让他找不到头绪。“不过我对中医的热爱一直没有断过,越学越感到有意思。”从本科到硕士,如今他已在河南学中医8年了。

      越努力,越幸运。借助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如今的无名走红网络,这一年多次被媒体、网友、寻求合作的公司等邀约。公众感叹于漂洋过海的“洋中医”能把河南话说得这么“溜”。他的“粉丝”群体甚至还拓展到海外,“每次回去,我妈妈的朋友都会排队来找我看中医。我也给我奶奶、我妈、我姐针灸,还让她们吃一些中药,她们觉得疗效不错”。

      今年12月初,无名与另外两位在豫外籍留学生,通过深刻解读针灸治疗疾病的跨文化冲突,在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这一国家级赛事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无名还独揽最佳思辨奖、最佳叙事奖和最佳人气奖等国际组个人单项奖的全部奖项。

      面对这些荣誉,无名十分谦虚低调,他说,多年的中医学习给他的性格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豫8年,无名是河南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他说,中医药的发展不可阻挡,未来中医药的世界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高。

      谈及未来,无名希望硕士毕业后从事与中医相关的职业。“在德国,中医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无名表示,希望尽自己所能,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希望中国的文化、医学、思想能被全世界了解。

    微信截图_20231226073244.png

      “文博迷”谢昭雨橦

      小学生爱上“老古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军福

      今年国庆节期间,12岁的谢昭雨橦在河南博物院绘声绘色讲文物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他讲起文物知识滔滔不绝,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摄。

      “可能是觉得我讲得有趣,一位小姐姐就拍了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喜欢。”12月21日,说起自己的突然走红,谢昭雨橦直言“有点意外”。

      谢昭雨橦是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历史文化特别感兴趣,是一枚妥妥的“文博迷”。

      “他平常对文博知识很感兴趣,一有空就‘泡’博物馆。”谢昭雨橦的妈妈谢女士告诉记者,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喜欢看动画片,谢昭雨橦却喜欢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故宫100》等纪录片。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后,她给孩子买了很多历史、文博类的书籍,还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参观。

      “孩子不仅喜欢看,还喜欢给我们讲。”谢女士说,谢昭雨橦从小就爱表达,假期里,他经常拉着同学一起去河南博物院游玩,还充当起“小小讲解员”。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讲起这些文物来,他如数家珍。

      谢昭雨橦对文博的喜爱由内到外。他还让妈妈在网上给自己买了一件明制汉服,外出旅游的时候,每到一个博物馆,他都会穿在身上,“打卡”留念。

      “他是班里的‘故事大王’。”谢昭雨橦的班主任魏丽凯说,他喜欢和同学们分享交流,讲述的时候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会融入自己的见解,这点特别难得。

      谢昭雨橦还把“小课堂”搬到了网上。“什么是列鼎制度?”“你知道T形帛画吗?”“袁安碑是怎么被发现的?”……“小谢同学”在抖音平台上的讲述娓娓道来,俘获了不少“文博迷”的心。目前,他已经有了2000多“粉丝”。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谢昭雨橦笑着说,这是他的“远大理想”。不过,眼下他最大的愿望,是门门功课考满分。

      记者感言

      打好河南文化这张“王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

      从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三大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面向全球发布“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九大主题旅游线路,再到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一系列“国字号”活动花落河南,一年来,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河南持续破圈出彩,让世人屡屡惊叹。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历史文化优势,夯实文化强省建设根基。

      打出文化王牌,超级IP释放超级能量。提到对河南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道出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这四大中华文化超级IP,它们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读懂中国。有数据为证,今年前10个月,全省接待游客8.82亿人次,旅游收入8377.97亿元,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意驱动,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应天门、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遗址”变身为时尚亮丽的“主舞台”,跻身全国文旅“顶流”;以厚重的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表现手法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吸引了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渑池仰韶村、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迎客……文化创意迸发、文化消费火热,古老的河南文化站上了时代潮头。

      文化是厚重的历史,也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灿烂的未来。我们要打好河南文化这张王牌,用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发展之路。

      2023年河南文化大事记

      1月14日

      2023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和合共生”音乐会在郑启动

      2月22日

      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3月28日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3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29日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面向社会正式开放

      6月21日

      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

      6月22日

      河南博物院成立96年来,首次夜间对公众开放

      6月24日

      郑州美术学院挂牌成立

      6月30日

      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洛阳举行

      8月25日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

      9月15日

      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郑州开幕

      9月17日

      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举办

      9月21日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郑州启幕

      11月11日

      河南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启动

      11月19日

      河南籍作家乔叶凭作品《宝水》获茅盾文学奖,成为第十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豫籍作家

      (文字整理/温小娟)

    Page.jpg

    新闻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