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两场降雪过后,南太行化身白雪的世界,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一派宁静祥和,卧于大山怀抱中,如一幅美丽的丹青画卷静待君来。
12月22日10时许,省图书馆首家乡村分馆——周窑图书馆里,传出小女孩清脆的笑声。一大早,张学阳夫妇带着两岁的女儿,驱车从焦作市区赶到周窑村探寻雪趣。周窑图书馆和附近的精品民宿周窑十八坊,是他们的主要打卡地。
“来过很多次,周窑村雪后风景有不一样的美。”张学阳说。
确实美了!周窑图书馆里有时光隧道区、儿童手作区、阶梯读书区、文创产品区、水吧阅读区、撸猫休闲区,别有洞天。走进周窑十八坊,窑洞影院、水上餐厅、露天泳池、屋顶秋千,各有特色。漫步村里,修缮过的老房尽显古朴,3D彩绘墙栩栩如生,咖啡屋、街心小游园、健身园充满生机。
“羊肠路,荆棘山,石头房,破不堪,有女莫嫁周窑汉。”多年前,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一条穿村而过的河道里杂草丛生,石头房和窑洞残破不堪,不少窗户被烟熏得看不出模样。
全村近400口人,贫困户曾占了近一半。年轻人纷纷下山寻找出路,常住人口最少时不到180口,多数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周窑村党支部书记连足意介绍,过去村民就靠种点“望天收”的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想致富简直比登天还难。村里也有人挖过铁矿石、黏土,钱没挣多少,却把绿山搞成了荒山。
蝶变,从2021年2月开始。中站区引入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打生态牌、民宿牌,建设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项目。
在一期项目中,周窑村被整体打造为以南太行山居美学和山阳诗意为主题的美学示范村,废弃的石头房和窑洞,被改造成高端山居民宿周窑十八坊、周窑图书馆、文化社区等。当年国庆假期试营业期间,游客如织,民宿客房更是一房难求,在游客中口碑极好。
今年5月开业的周窑十八坊二期项目“星空帐篷+温泉”,成为焦作市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点睛之笔。
蓬勃兴起的文旅产业,还带来了新理念、新商机。
“走,我领你看看家庭民宿去。”连足意说,村里已经有12户村民看准了这个“风口”。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家庭民宿,每开业一家,村里就给补助3000元。
踏着皑皑积雪,记者来到邓素霞家。她家的2层楼房都用来做家庭民宿,楼上楼下共10间,杂物已经清理,墙壁粉刷一新。
“只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就能营业啦。这边还有厨房,院子也大,客人还可以自己做饭。”邓素霞边指点边介绍。
从邓素霞家出来没走几步,一个写着“溪园”的木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进大门,豁然开朗:石墙、溪流、小池、古井、亭子等相得益彰,茶饮区、健身区、采摘区等错落有致。原来,这是村里新引进的苏州园林式民宿,已经具备开业条件。
游客多了,果树成了“摇钱树”。短短几年,果林已经发展到600多亩,荒山也已绿化900余亩。
“今年白沙杏大丰收,盛果期的杏树,1亩地能产3000斤杏,最低1斤5元。”周窑村村委委员许明冲笑得很开心。
2022年、2023年,周窑村村集体收入分别为29.5万元、37万元。“村集体收入中,文旅项目的租金和收益分配是大头。”连足意说。
“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镇”……一项项荣誉花落周窑。
龙翔街道党工委书记靳鹏飞介绍,将围绕焦作市打造高能级文旅产业的目标,引领周窑村构建登山运动区、户外营地区、生态公园、农业观光种植区、林果采摘区、综合服务区等6个空间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做强文旅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周窑村正在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这句话增添来自南太行的生动注脚。
插图/王伟宾
“三山”今昔说
靠山更要会“吃”山
□于晴
路径一变天地宽。从守着绿水青山越过越穷,到吃上绿水青山的文旅红利,周窑人一步步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曾几何时,周窑人在“靠山吃山”上走过弯路。靠着挖铁矿石、黏土挣了点小钱,代价是毁了绿水青山、伤了美丽家园,最终落得个坐吃山空。周窑人也不是不勤奋,昔日在山里那点田地里刨土坷垃,结果是地越种越薄,收益越来越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要看会不会吃、怎么吃。理念科学了、路径正确了,才能“靠”得上、“吃”得开。为什么周窑村后来能引来文旅大项目?就是因为有绿水青山的基础,有生态美学的理念,绿水青山这才成了金山银山。
靠山更要会“吃”山。乘着文旅产业发展的春风,周窑人这次找准了路,越干越有劲儿,越干越有信心。
“吃”山还要会“养”山。这几年,周窑人共投资800余万元绿化荒山900余亩,全村林果地达600余亩,建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方向对头,日子必定会更加有奔头。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两场降雪过后,南太行化身白雪的世界,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一派宁静祥和,卧于大山怀抱中,如一幅美丽的丹青画卷静待君来。
12月22日10时许,省图书馆首家乡村分馆——周窑图书馆里,传出小女孩清脆的笑声。一大早,张学阳夫妇带着两岁的女儿,驱车从焦作市区赶到周窑村探寻雪趣。周窑图书馆和附近的精品民宿周窑十八坊,是他们的主要打卡地。
“来过很多次,周窑村雪后风景有不一样的美。”张学阳说。
确实美了!周窑图书馆里有时光隧道区、儿童手作区、阶梯读书区、文创产品区、水吧阅读区、撸猫休闲区,别有洞天。走进周窑十八坊,窑洞影院、水上餐厅、露天泳池、屋顶秋千,各有特色。漫步村里,修缮过的老房尽显古朴,3D彩绘墙栩栩如生,咖啡屋、街心小游园、健身园充满生机。
“羊肠路,荆棘山,石头房,破不堪,有女莫嫁周窑汉。”多年前,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一条穿村而过的河道里杂草丛生,石头房和窑洞残破不堪,不少窗户被烟熏得看不出模样。
全村近400口人,贫困户曾占了近一半。年轻人纷纷下山寻找出路,常住人口最少时不到180口,多数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周窑村党支部书记连足意介绍,过去村民就靠种点“望天收”的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想致富简直比登天还难。村里也有人挖过铁矿石、黏土,钱没挣多少,却把绿山搞成了荒山。
蝶变,从2021年2月开始。中站区引入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打生态牌、民宿牌,建设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项目。
在一期项目中,周窑村被整体打造为以南太行山居美学和山阳诗意为主题的美学示范村,废弃的石头房和窑洞,被改造成高端山居民宿周窑十八坊、周窑图书馆、文化社区等。当年国庆假期试营业期间,游客如织,民宿客房更是一房难求,在游客中口碑极好。
今年5月开业的周窑十八坊二期项目“星空帐篷+温泉”,成为焦作市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点睛之笔。
蓬勃兴起的文旅产业,还带来了新理念、新商机。
“走,我领你看看家庭民宿去。”连足意说,村里已经有12户村民看准了这个“风口”。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家庭民宿,每开业一家,村里就给补助3000元。
踏着皑皑积雪,记者来到邓素霞家。她家的2层楼房都用来做家庭民宿,楼上楼下共10间,杂物已经清理,墙壁粉刷一新。
“只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就能营业啦。这边还有厨房,院子也大,客人还可以自己做饭。”邓素霞边指点边介绍。
从邓素霞家出来没走几步,一个写着“溪园”的木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进大门,豁然开朗:石墙、溪流、小池、古井、亭子等相得益彰,茶饮区、健身区、采摘区等错落有致。原来,这是村里新引进的苏州园林式民宿,已经具备开业条件。
游客多了,果树成了“摇钱树”。短短几年,果林已经发展到600多亩,荒山也已绿化900余亩。
“今年白沙杏大丰收,盛果期的杏树,1亩地能产3000斤杏,最低1斤5元。”周窑村村委委员许明冲笑得很开心。
2022年、2023年,周窑村村集体收入分别为29.5万元、37万元。“村集体收入中,文旅项目的租金和收益分配是大头。”连足意说。
“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镇”……一项项荣誉花落周窑。
龙翔街道党工委书记靳鹏飞介绍,将围绕焦作市打造高能级文旅产业的目标,引领周窑村构建登山运动区、户外营地区、生态公园、农业观光种植区、林果采摘区、综合服务区等6个空间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做强文旅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周窑村正在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这句话增添来自南太行的生动注脚。
插图/王伟宾
“三山”今昔说
靠山更要会“吃”山
□于晴
路径一变天地宽。从守着绿水青山越过越穷,到吃上绿水青山的文旅红利,周窑人一步步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曾几何时,周窑人在“靠山吃山”上走过弯路。靠着挖铁矿石、黏土挣了点小钱,代价是毁了绿水青山、伤了美丽家园,最终落得个坐吃山空。周窑人也不是不勤奋,昔日在山里那点田地里刨土坷垃,结果是地越种越薄,收益越来越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要看会不会吃、怎么吃。理念科学了、路径正确了,才能“靠”得上、“吃”得开。为什么周窑村后来能引来文旅大项目?就是因为有绿水青山的基础,有生态美学的理念,绿水青山这才成了金山银山。
靠山更要会“吃”山。乘着文旅产业发展的春风,周窑人这次找准了路,越干越有劲儿,越干越有信心。
“吃”山还要会“养”山。这几年,周窑人共投资800余万元绿化荒山900余亩,全村林果地达600余亩,建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方向对头,日子必定会更加有奔头。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