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再生水,打开水资源利用新格局
□山 几
更新时间:2024/10/22 10:31:57    来源:焦作晚报

  目前,我市再生水利用成效显著,主要向焦作电厂、万方铝业、产业园等单位以及瓮涧河、李河等景观河道供水。

(据《焦作晚报》)

  当下,整个社会都在推崇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再生水的出现,则是将环保理念推至更高层次的具体体现。

  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它的数量和再生速度都是有限的。将水称为地球上的一种稀缺资源,并不为过。

  当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缺水是几乎所有城市面临的问题。而人口集中的城市群,生活用水是淡水的主要消耗者,倡导节约是一方面,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则需要技术手段加以实行。产生的生活污水,本来是作为废弃物通过下水道白白流走,可经过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生产出的中水,虽然并不能被人饮用,但此举拓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和方向,是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典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再生水的生产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一环。再生水项目完成后,我市将新增再生水供水规模每日约19.5万立方米,既可以向河道生态补水,还可以向园林绿化、市政、产业园区供水,后期还能通过能源热泵技术为生产和生活区提供供热、供冷、供热水服务。再生水的使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喜,其构建了城市生产用水、水体景观用水、清洁能源利用为示范的生产、生态、生活多级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格局,促进了我市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是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巩固了城市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空间,对打造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典范。这样的实例,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企盼再生水项目能进一步扩大产能,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社会成本开支,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李 琳

编 辑:陈 婷

校 对:王金伟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再生水,打开水资源利用新格局
    □山 几
    2024/10/22 10:31:57    来源:焦作晚报

      目前,我市再生水利用成效显著,主要向焦作电厂、万方铝业、产业园等单位以及瓮涧河、李河等景观河道供水。

    (据《焦作晚报》)

      当下,整个社会都在推崇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再生水的出现,则是将环保理念推至更高层次的具体体现。

      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它的数量和再生速度都是有限的。将水称为地球上的一种稀缺资源,并不为过。

      当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缺水是几乎所有城市面临的问题。而人口集中的城市群,生活用水是淡水的主要消耗者,倡导节约是一方面,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则需要技术手段加以实行。产生的生活污水,本来是作为废弃物通过下水道白白流走,可经过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生产出的中水,虽然并不能被人饮用,但此举拓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和方向,是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典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再生水的生产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一环。再生水项目完成后,我市将新增再生水供水规模每日约19.5万立方米,既可以向河道生态补水,还可以向园林绿化、市政、产业园区供水,后期还能通过能源热泵技术为生产和生活区提供供热、供冷、供热水服务。再生水的使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喜,其构建了城市生产用水、水体景观用水、清洁能源利用为示范的生产、生态、生活多级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格局,促进了我市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是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巩固了城市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空间,对打造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典范。这样的实例,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企盼再生水项目能进一步扩大产能,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社会成本开支,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李 琳

    编 辑:陈 婷

    校 对:王金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