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非遗出圈,彰显焦作文化软实力
    □识途马
    更新时间:2025/2/6 10:22:39    来源:焦作晚报

      1月28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用满屏新意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在这台晚会上,“黄河飞龙”、太极拳等焦作元素闪耀。

      (据《焦作晚报》)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焦作非遗大放异彩。“黄河飞龙”在开场节目《如意舞步》中灵动飘逸,展现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太极拳在节目《笔走龙蛇》里刚柔并济,尽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焦作非遗在这个春节完成了一场惊艳的文化突围。这场从太行山麓到国家舞台的文化迁徙,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更揭示了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发展的深层价值。

      焦作非遗能够频频出圈上央视,绝非偶然。一方面,这些非遗项目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黄河飞龙”融入了太极、武术等元素,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让非遗项目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非遗频频出圈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更多人了解焦作的文化,更在于为焦作市打造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这是焦作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以非遗上央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会有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出焦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关注非遗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非遗的投入力度,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非遗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广大市民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非遗频频出圈上央视,是焦作文化发展的新起点。让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非遗的作用,打造更强的文化软实力,为焦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焦作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当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当每个市民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自觉践行者,焦作必将以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新的传奇。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非遗出圈,彰显焦作文化软实力
    □识途马
    2025/2/6 10:22:39    来源:焦作晚报

      1月28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用满屏新意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在这台晚会上,“黄河飞龙”、太极拳等焦作元素闪耀。

      (据《焦作晚报》)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焦作非遗大放异彩。“黄河飞龙”在开场节目《如意舞步》中灵动飘逸,展现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太极拳在节目《笔走龙蛇》里刚柔并济,尽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焦作非遗在这个春节完成了一场惊艳的文化突围。这场从太行山麓到国家舞台的文化迁徙,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更揭示了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发展的深层价值。

      焦作非遗能够频频出圈上央视,绝非偶然。一方面,这些非遗项目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黄河飞龙”融入了太极、武术等元素,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让非遗项目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非遗频频出圈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更多人了解焦作的文化,更在于为焦作市打造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这是焦作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以非遗上央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会有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出焦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关注非遗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非遗的投入力度,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非遗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广大市民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非遗频频出圈上央视,是焦作文化发展的新起点。让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非遗的作用,打造更强的文化软实力,为焦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焦作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当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当每个市民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自觉践行者,焦作必将以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新的传奇。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