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夜市灯火彰显城市活力
    □聆 听
    更新时间:2025/6/17 10:50:57    来源:焦作晚报

      暮色中的武陟县龙泉街道西马曲村的龙泉湖小吃街,霓虹闪烁,香气四溢,市民们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经济画卷。这升腾的烟火气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照亮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夜经济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它是城市活力的温度计,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夜经济的本质是民生经济。那些冒着热气的小火锅、麻辣烫摊位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家庭的生计所系。正如报道所言,“烟火气是老百姓生活的底色”。这些看似微小的经营单元,实则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创业梦想和生活希望。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它能否为这些微小经济提供生长的土壤。

      龙泉湖小吃街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就业,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130万元的租金收入。今年,龙泉湖小吃街还新增了非遗、文创、针织百货等多种业态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

      在传统观念中,夜经济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摆地摊”,但现代夜经济已发展为融合消费、文化、旅游的复合业态。近年来,各地正在打造的“夜游”“夜赏”“夜读”等多元业态,正是对夜经济内涵的深度挖掘。

      夜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掌握好“放”与“管”的艺术。好的夜经济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在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的前提下,给予经营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空间。政府部门需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夜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基础设施支持。

      夜幕降临,城市的另一面开始苏醒。那些灯火通明的夜市里,有创业者忙碌的身影,有食客满足的笑容,有文化传承的脉络,更有经济跃动的脉搏。

      发展夜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追求表面光鲜到包容多元生态,从注重白天秩序到兼顾夜间活力。当城市学会在“整洁”与“烟火”间找到平衡,它便真正懂得了发展的真谛: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新闻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夜市灯火彰显城市活力
    □聆 听
    2025/6/17 10:50:57    来源:焦作晚报

      暮色中的武陟县龙泉街道西马曲村的龙泉湖小吃街,霓虹闪烁,香气四溢,市民们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经济画卷。这升腾的烟火气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照亮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夜经济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它是城市活力的温度计,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夜经济的本质是民生经济。那些冒着热气的小火锅、麻辣烫摊位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家庭的生计所系。正如报道所言,“烟火气是老百姓生活的底色”。这些看似微小的经营单元,实则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创业梦想和生活希望。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它能否为这些微小经济提供生长的土壤。

      龙泉湖小吃街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就业,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130万元的租金收入。今年,龙泉湖小吃街还新增了非遗、文创、针织百货等多种业态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

      在传统观念中,夜经济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摆地摊”,但现代夜经济已发展为融合消费、文化、旅游的复合业态。近年来,各地正在打造的“夜游”“夜赏”“夜读”等多元业态,正是对夜经济内涵的深度挖掘。

      夜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掌握好“放”与“管”的艺术。好的夜经济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在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的前提下,给予经营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空间。政府部门需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夜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基础设施支持。

      夜幕降临,城市的另一面开始苏醒。那些灯火通明的夜市里,有创业者忙碌的身影,有食客满足的笑容,有文化传承的脉络,更有经济跃动的脉搏。

      发展夜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追求表面光鲜到包容多元生态,从注重白天秩序到兼顾夜间活力。当城市学会在“整洁”与“烟火”间找到平衡,它便真正懂得了发展的真谛: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新闻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