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我市红色旅游氛围十分浓烈,话题层出不穷。西大井1919、赵庄、十二会村、寨卜昌村等“老牌”红色教育基地热度攀升,通过互联网出镜亮相,吸引诸多游客造访,感悟精神力量。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内的一条抗战地道更是火爆全网,刷屏不断,网友们纷纷表示:“必须带孩子去看看,很具有教育意义!”
近年来,我市红色旅游景区人气高涨,参观人数持续增长。探访革命旧址,缅怀先烈;目睹红色文物,感悟革命精神;重走红色之路,寻觅英雄足迹……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在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的同时,也可在山水之间怡然自得,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随着焦作市“三十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省道230“太行云天”旅游公路等城市旅游环线项目的不断推进,全市红色旅游一路高歌猛进,高潮迭起。
一颗颗珍贵的石地雷、一把把历经沧桑的铁钎、一个个感人的战斗故事……网友“绕川”和家人一起到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感受红色文化,并拍摄vlog上传互联网,受到全网点赞热评。
赵庄村地处焦作市北山的一条河谷里,与高窑河、麦秸河、窄门等几个自然村,依托天然地缘优势,呈“梯形”纵深防御配置,控扼着进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道路,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作为电影《地雷战》的原型地,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网友“绕川”在赵庄拍摄的vlog中讲解员的介绍,赵庄的抗日斗争,主要是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和地雷战。地雷是用当地的青石在中间凿一个深坑,填上炸药,安上引信,导出拉线,埋在进山的必经之地。这种石雷破片均匀,威力较大,一般是晚上埋雷,早上起出来,这样敌人就不敢轻易发动夜袭了。游击队员们利用地雷战威慑和消灭敌人,保护了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网友“嘉嘉”用手中的镜头带领网友们走进了那条历经岁月洗礼的柏山村抗战地道,仿佛阅读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焦作市区、县城都沦为了敌占区,柏山村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正面受敌。柏山村的村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村内始建于明朝、为抵御山匪的古地道为依托,齐心协力与日军开展“地道战”。在共产党员刘聚奎的号召下,以柏山村武学堂的积极分子为基础,以党员为骨干,建立了河北民军太行南区游击队第六支队,并将村内的古地道进行了改造。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单人掩体、水粮存放处、陷阱、翻板、各式射击孔等生活和战斗设施,地道蜿蜒曲折,四通八达,连接全村,最深处距离地面9米,最浅有4米到5米。该地道在抵抗日军扫荡、转移群众和运送物资情报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柏山村内刘聚奎、刘凤鸣、王立峰等人的宅院仍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弹孔等战争痕迹,这些弹孔是战士与群众的坚守,是英勇壮烈的牺牲。随着抗战地道在互联网上的频繁“出镜”,越来越多游客因柏山村抗战地道来到柏山村,在了解历史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据了解,春节假期期间,该基地全天免费开放,游客达3万余人。
在互联网上持续“出圈”的赵庄村、柏山村红色教育基地,是焦作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焦作坚持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生态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区域性强、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重点支持云台山、青天河、西大井、老家莫沟、西滑封、十二会等景区景点,让红色文化催生出更多生产力。
记者 李润生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我市红色旅游氛围十分浓烈,话题层出不穷。西大井1919、赵庄、十二会村、寨卜昌村等“老牌”红色教育基地热度攀升,通过互联网出镜亮相,吸引诸多游客造访,感悟精神力量。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内的一条抗战地道更是火爆全网,刷屏不断,网友们纷纷表示:“必须带孩子去看看,很具有教育意义!”
近年来,我市红色旅游景区人气高涨,参观人数持续增长。探访革命旧址,缅怀先烈;目睹红色文物,感悟革命精神;重走红色之路,寻觅英雄足迹……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在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的同时,也可在山水之间怡然自得,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随着焦作市“三十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省道230“太行云天”旅游公路等城市旅游环线项目的不断推进,全市红色旅游一路高歌猛进,高潮迭起。
一颗颗珍贵的石地雷、一把把历经沧桑的铁钎、一个个感人的战斗故事……网友“绕川”和家人一起到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感受红色文化,并拍摄vlog上传互联网,受到全网点赞热评。
赵庄村地处焦作市北山的一条河谷里,与高窑河、麦秸河、窄门等几个自然村,依托天然地缘优势,呈“梯形”纵深防御配置,控扼着进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道路,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作为电影《地雷战》的原型地,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网友“绕川”在赵庄拍摄的vlog中讲解员的介绍,赵庄的抗日斗争,主要是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和地雷战。地雷是用当地的青石在中间凿一个深坑,填上炸药,安上引信,导出拉线,埋在进山的必经之地。这种石雷破片均匀,威力较大,一般是晚上埋雷,早上起出来,这样敌人就不敢轻易发动夜袭了。游击队员们利用地雷战威慑和消灭敌人,保护了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网友“嘉嘉”用手中的镜头带领网友们走进了那条历经岁月洗礼的柏山村抗战地道,仿佛阅读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焦作市区、县城都沦为了敌占区,柏山村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正面受敌。柏山村的村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村内始建于明朝、为抵御山匪的古地道为依托,齐心协力与日军开展“地道战”。在共产党员刘聚奎的号召下,以柏山村武学堂的积极分子为基础,以党员为骨干,建立了河北民军太行南区游击队第六支队,并将村内的古地道进行了改造。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单人掩体、水粮存放处、陷阱、翻板、各式射击孔等生活和战斗设施,地道蜿蜒曲折,四通八达,连接全村,最深处距离地面9米,最浅有4米到5米。该地道在抵抗日军扫荡、转移群众和运送物资情报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柏山村内刘聚奎、刘凤鸣、王立峰等人的宅院仍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弹孔等战争痕迹,这些弹孔是战士与群众的坚守,是英勇壮烈的牺牲。随着抗战地道在互联网上的频繁“出镜”,越来越多游客因柏山村抗战地道来到柏山村,在了解历史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据了解,春节假期期间,该基地全天免费开放,游客达3万余人。
在互联网上持续“出圈”的赵庄村、柏山村红色教育基地,是焦作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焦作坚持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生态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区域性强、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重点支持云台山、青天河、西大井、老家莫沟、西滑封、十二会等景区景点,让红色文化催生出更多生产力。
记者 李润生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