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县区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联”兴乡村
——高新区创新党建引领沿沙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更新时间:2024/6/5 10:54:32    来源:焦作日报

  今年“五一”假期,高新区沿大沙河两岸的乡村游、休闲游、研学游、亲子游、养生游,为游客带来一场美味又好玩的农文旅盛会,深受市民称赞;常年往来于高新区大沙河两岸的村民对近两年来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路变宽了,卫生干净了,环境优美了,常来常新、日新月异……

  高新区沿大沙河两岸美、两岸富、两岸兴的景象得益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实施,得益于创新区域化党建——高新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连片抱团、“联”兴乡村。

  组织“联”建,抱团发展

  大沙河穿越高新区,两岸分布该区6个乡镇街道中的21个行政村,党员989名,村民41678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该区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

  该区沿大沙河两岸的北西尚村、辛庄村、姚郭庄村、桥湾村、北俎近村等,近年来大力发展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农耕研学等田园综合体,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随着发展成熟度逐渐提高,产业布局分散、缺少统一规划、竞争同质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各村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邻村之间不能实现抱团联动发展,农民增收幅度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如何把沿大沙河两岸各村联合在一起,抱团“联”动发展?人的因素最为关键,该区党工委2023年以来通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创新开展校地企合作,与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蒙牛公司共同建立干部人才培育基地,每年培育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干部和村干部、乡土人才2000名以上。同时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双百双争”行动,依托大沙河景观带、明清古街(古居)等本地优势资源以及沿线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已有特色产业,于2023年7月建立了由区乡村三级党组织成立的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下设东西两大片区。

  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以“头雁并肩、携手并进”为主题,组织片区内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支部书记谈产业”活动,立足“决策共商”,鼓励各村党支部书记突破思维局限,进行充分的“头脑转换”,商讨集体经济破壳造血推进农村组织振兴。

  “村村打破界限,几个产业相近的村连片发展,通过开展支部‘联’建方式让我们能够集思广益,把党员组织起来比学赶超,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文昌街道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乔虎妮说。

  组织“联”建引领活动联办。东西两大片区党组织依托乡村振兴载体,联合开展“支部活动日”特色实践活动,围绕各村产业发展实际,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持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支部为主体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推介先锋党员和“出彩”模范,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产业“联”兴,强村富民

  产业兴,则乡村兴。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创新打造“一河两翼多元”发展格局:一河,大沙河;两翼,以文昌街道辛庄村、姚郭庄村,宁郭镇桥湾村为代表的城郊乡村游和以苏家作乡寨卜昌、苏家作村,阳庙镇阳邑大殿、阳庙古商道等明清古居、古街为代表传统文化文旅游;多元,农耕文化、怀商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特色饮食文化。

  “一河两翼多元”,大力发展以“城市慢生活、城郊后花园”为主题的乡村游、研学游、休闲游、亲子游、养生游,创新探索区域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进一步通过党组织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挖掘文创文旅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辖区群众致富增收。

  “一河两翼多元”,依托辛庄“全国一村一品村”、姚郭庄“全国文明村”两个“国字号”品牌,通过整合辛庄村的葡萄产业、日益完善的姚郭庄村“儿童友好村庄项目”,打造的金炉村灵位渠源头景观资源,辐射周边村打造以集农业观光、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游园区。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于2023年9月份成功举办了农民丰收节暨辛庄村首届葡萄采摘节,进一步擦亮“葡萄小镇”金字招牌。

  “一河两翼多元”,抱团“联”兴,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成立沿大沙河各村为主体的“强村”公司和经济合作联社,对西长位村原有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河南尝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具有中药提取生物技术的红薯叶基地;统筹片区内北俎近村观赏鱼、北睢村万亩花生、西长位村大棚精品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区党群工作部聚焦项目化思维抓基层基础的理念,建立“五星”支部创星项目库,其中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3个,党建阵地项目21个,目前区级奖补已开工项目36.15万元。

  利益“联”结,成果共享

  连日来,记者走进该区大沙河两岸片区内的文昌街道辛庄村、姚郭庄村,李万街道宝丰寨村、南张村,文苑街道永兴屯村,阳庙镇北西尚村、杨庄村等进行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变化是四个“三”。

  “三金”带动农民致富。片区各村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土地流转收租金,村民将土地流转,亩均增收;就地务工挣薪金,就近到片区合作社务工,年均收入不得增加;合作经营分股金,部分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年分红在3000元以上。

  “三增”实现集体增收。土地流转增量,片区党组织指导各村开展土地整理,对集体新增土地进行发包,集体收入均增;土地开发增值,片区党组织协助承包方调整土地,连片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既降低流转土地难度,又增加村集体收入;打造品牌增效,做强文昌北睢村“四优四化”等高油酸质花生示范基地、西长位“百亩薯乡”、苏家作乡“司家寨芋头”“四大怀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变”助力乡村蝶变。农舍变客舍,依托村落等特色景观,盘活闲置房屋,让“沉睡老宅”换貌生金。田园变乐园,以片区为依托,打造集“产业基地+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旅融合。农愁变乡愁,以片区为单位,统一规划设计,推动村庄绿化美化,扮靓人居环境。

  “三才”赋能乡村振兴。村干部成才,持续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送党课下乡,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水平。培训乡土人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成立覆盖蒙牛、兴豫源、怀川种业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功能型党支部,引领乡土人才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集聚“乡贤回乡”,让乡贤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招商引智牵线人、基层治理好助手。

  “我们将持续强化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一河两翼多元’发展格局,增强片区党委抱团发展的动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该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武燕说。


(记者 郭树勋)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拜利萍

编 辑:陈 婷

校 对:张晓青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联”兴乡村
    ——高新区创新党建引领沿沙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2024/6/5 10:54:32    来源:焦作日报

      今年“五一”假期,高新区沿大沙河两岸的乡村游、休闲游、研学游、亲子游、养生游,为游客带来一场美味又好玩的农文旅盛会,深受市民称赞;常年往来于高新区大沙河两岸的村民对近两年来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路变宽了,卫生干净了,环境优美了,常来常新、日新月异……

      高新区沿大沙河两岸美、两岸富、两岸兴的景象得益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实施,得益于创新区域化党建——高新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连片抱团、“联”兴乡村。

      组织“联”建,抱团发展

      大沙河穿越高新区,两岸分布该区6个乡镇街道中的21个行政村,党员989名,村民41678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该区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

      该区沿大沙河两岸的北西尚村、辛庄村、姚郭庄村、桥湾村、北俎近村等,近年来大力发展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农耕研学等田园综合体,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随着发展成熟度逐渐提高,产业布局分散、缺少统一规划、竞争同质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各村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邻村之间不能实现抱团联动发展,农民增收幅度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如何把沿大沙河两岸各村联合在一起,抱团“联”动发展?人的因素最为关键,该区党工委2023年以来通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创新开展校地企合作,与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蒙牛公司共同建立干部人才培育基地,每年培育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干部和村干部、乡土人才2000名以上。同时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双百双争”行动,依托大沙河景观带、明清古街(古居)等本地优势资源以及沿线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已有特色产业,于2023年7月建立了由区乡村三级党组织成立的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下设东西两大片区。

      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以“头雁并肩、携手并进”为主题,组织片区内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支部书记谈产业”活动,立足“决策共商”,鼓励各村党支部书记突破思维局限,进行充分的“头脑转换”,商讨集体经济破壳造血推进农村组织振兴。

      “村村打破界限,几个产业相近的村连片发展,通过开展支部‘联’建方式让我们能够集思广益,把党员组织起来比学赶超,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文昌街道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乔虎妮说。

      组织“联”建引领活动联办。东西两大片区党组织依托乡村振兴载体,联合开展“支部活动日”特色实践活动,围绕各村产业发展实际,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持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支部为主体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推介先锋党员和“出彩”模范,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产业“联”兴,强村富民

      产业兴,则乡村兴。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创新打造“一河两翼多元”发展格局:一河,大沙河;两翼,以文昌街道辛庄村、姚郭庄村,宁郭镇桥湾村为代表的城郊乡村游和以苏家作乡寨卜昌、苏家作村,阳庙镇阳邑大殿、阳庙古商道等明清古居、古街为代表传统文化文旅游;多元,农耕文化、怀商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特色饮食文化。

      “一河两翼多元”,大力发展以“城市慢生活、城郊后花园”为主题的乡村游、研学游、休闲游、亲子游、养生游,创新探索区域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进一步通过党组织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挖掘文创文旅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辖区群众致富增收。

      “一河两翼多元”,依托辛庄“全国一村一品村”、姚郭庄“全国文明村”两个“国字号”品牌,通过整合辛庄村的葡萄产业、日益完善的姚郭庄村“儿童友好村庄项目”,打造的金炉村灵位渠源头景观资源,辐射周边村打造以集农业观光、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游园区。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于2023年9月份成功举办了农民丰收节暨辛庄村首届葡萄采摘节,进一步擦亮“葡萄小镇”金字招牌。

      “一河两翼多元”,抱团“联”兴,该区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成立沿大沙河各村为主体的“强村”公司和经济合作联社,对西长位村原有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河南尝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具有中药提取生物技术的红薯叶基地;统筹片区内北俎近村观赏鱼、北睢村万亩花生、西长位村大棚精品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区党群工作部聚焦项目化思维抓基层基础的理念,建立“五星”支部创星项目库,其中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3个,党建阵地项目21个,目前区级奖补已开工项目36.15万元。

      利益“联”结,成果共享

      连日来,记者走进该区大沙河两岸片区内的文昌街道辛庄村、姚郭庄村,李万街道宝丰寨村、南张村,文苑街道永兴屯村,阳庙镇北西尚村、杨庄村等进行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变化是四个“三”。

      “三金”带动农民致富。片区各村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土地流转收租金,村民将土地流转,亩均增收;就地务工挣薪金,就近到片区合作社务工,年均收入不得增加;合作经营分股金,部分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年分红在3000元以上。

      “三增”实现集体增收。土地流转增量,片区党组织指导各村开展土地整理,对集体新增土地进行发包,集体收入均增;土地开发增值,片区党组织协助承包方调整土地,连片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既降低流转土地难度,又增加村集体收入;打造品牌增效,做强文昌北睢村“四优四化”等高油酸质花生示范基地、西长位“百亩薯乡”、苏家作乡“司家寨芋头”“四大怀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变”助力乡村蝶变。农舍变客舍,依托村落等特色景观,盘活闲置房屋,让“沉睡老宅”换貌生金。田园变乐园,以片区为依托,打造集“产业基地+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旅融合。农愁变乡愁,以片区为单位,统一规划设计,推动村庄绿化美化,扮靓人居环境。

      “三才”赋能乡村振兴。村干部成才,持续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送党课下乡,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水平。培训乡土人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成立覆盖蒙牛、兴豫源、怀川种业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功能型党支部,引领乡土人才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集聚“乡贤回乡”,让乡贤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招商引智牵线人、基层治理好助手。

      “我们将持续强化沿沙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党委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一河两翼多元’发展格局,增强片区党委抱团发展的动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该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武燕说。


    (记者 郭树勋)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拜利萍

    编 辑:陈 婷

    校 对:张晓青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