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近年来,山阳区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聚焦选、育、管三要素,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聚焦“源头准入”,夯实党员队伍基础。抓重点、优结构。重点在青年和农民工、“两企三新”等群体发展党员,动态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信息库,确保发展党员质量。2024年,发展35岁以下党员数量占比较上年度增长9.6%、重点群体领域增长8.9%,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守入口、把关口。严格落实“两统一三审查”制度,加强区级执纪执法部门联审,将政治审查贯穿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三个阶段。实行“党支部初审、党工委预审、区委组织部复审”三级审查制度,对标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围绕会议召开程序、公示情况等内容构建“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党员发展纪实链条,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重培养、强素质。通过开展“入党前先做志愿者”活动,将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宗旨意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有效载体。根据各领域特点,组织34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走访慰问、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技能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展基层党组织锻炼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渠道。
聚焦“凝心铸魂”,提升党员教育质效。山阳区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通过阵地建设上下联享、覆盖领域横向联动、课程设置精心联抓,织密“区委党校示范训+街道、行业党校兜底训+村(社区)微党校日常训”三级培训链条。“主阵地+微党校”上下联享。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建立“微党校”,开设“微课堂”,先后在工字路社区、富康社区、中铁十五局社区建立“联盟微党校”“云上微党校”“庭院微党校”,将课堂设在“家门口”。2024年,利用“微党校”开设课程6期,培训党员172人次,助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系统+行业”横向联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扎实开展分主题、分领域、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合理打造“分学堂”,推动成立行业党校,确保课程设置更精准、研讨交流更深入。2024年,教育工委党校、卫生健康工委党校举办2期培训班,共有296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培训。“问需+互动”课程联抓。完善“训前调研问需+训中答疑解惑+训后访谈问效”全链条党员教育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学习需求,做到学时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行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沉浸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培训质效。
聚焦“精细管理”,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山阳区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升党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载体,分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严格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村社帮联1+2”行动,利用“点单+派单+接单”的模式,将“群众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去年以来,1044名党员干部到联建村(社区)报到,一对一、点对点办理暖心实事380余件。主动牵线搭桥,让流动党员流动不失位。聚焦流动党员“日常管理难、理论学习难、作用发挥难”问题,主动牵线架桥、搭台铺路,引导他们各展所长,主动参与流入地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同时,建立“党支部委员+流动党员”联系机制,搭建“线上促学+线下送学”学习模式,构建服务家乡发展的“前沿窗口”,引导和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带头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强化激励关怀,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动力。注重综合运用“两优一先”表彰、日常走访慰问、宣传先进事迹等手段,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关怀。2021年以来,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30名,为1760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党员2000余人次。
(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李禹泽)
总值班:吕正军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谢 丹 |
编 辑:赵银岷 |
校 对:刘 勇 |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年来,山阳区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聚焦选、育、管三要素,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聚焦“源头准入”,夯实党员队伍基础。抓重点、优结构。重点在青年和农民工、“两企三新”等群体发展党员,动态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信息库,确保发展党员质量。2024年,发展35岁以下党员数量占比较上年度增长9.6%、重点群体领域增长8.9%,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守入口、把关口。严格落实“两统一三审查”制度,加强区级执纪执法部门联审,将政治审查贯穿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三个阶段。实行“党支部初审、党工委预审、区委组织部复审”三级审查制度,对标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围绕会议召开程序、公示情况等内容构建“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党员发展纪实链条,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重培养、强素质。通过开展“入党前先做志愿者”活动,将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宗旨意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有效载体。根据各领域特点,组织34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走访慰问、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技能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展基层党组织锻炼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渠道。
聚焦“凝心铸魂”,提升党员教育质效。山阳区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通过阵地建设上下联享、覆盖领域横向联动、课程设置精心联抓,织密“区委党校示范训+街道、行业党校兜底训+村(社区)微党校日常训”三级培训链条。“主阵地+微党校”上下联享。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建立“微党校”,开设“微课堂”,先后在工字路社区、富康社区、中铁十五局社区建立“联盟微党校”“云上微党校”“庭院微党校”,将课堂设在“家门口”。2024年,利用“微党校”开设课程6期,培训党员172人次,助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系统+行业”横向联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扎实开展分主题、分领域、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合理打造“分学堂”,推动成立行业党校,确保课程设置更精准、研讨交流更深入。2024年,教育工委党校、卫生健康工委党校举办2期培训班,共有296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培训。“问需+互动”课程联抓。完善“训前调研问需+训中答疑解惑+训后访谈问效”全链条党员教育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学习需求,做到学时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行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沉浸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培训质效。
聚焦“精细管理”,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山阳区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升党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载体,分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严格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村社帮联1+2”行动,利用“点单+派单+接单”的模式,将“群众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去年以来,1044名党员干部到联建村(社区)报到,一对一、点对点办理暖心实事380余件。主动牵线搭桥,让流动党员流动不失位。聚焦流动党员“日常管理难、理论学习难、作用发挥难”问题,主动牵线架桥、搭台铺路,引导他们各展所长,主动参与流入地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同时,建立“党支部委员+流动党员”联系机制,搭建“线上促学+线下送学”学习模式,构建服务家乡发展的“前沿窗口”,引导和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带头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强化激励关怀,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动力。注重综合运用“两优一先”表彰、日常走访慰问、宣传先进事迹等手段,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关怀。2021年以来,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30名,为1760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党员2000余人次。
(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李禹泽)
总值班:吕正军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谢 丹 |
编 辑:赵银岷 |
校 对:刘 勇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