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新闻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更新时间:2023-8-17 9:11:55    来源:焦作日报

□付 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发挥群众重要主体作用,增强主体意识、用好群体优势,强化组织引领,彻底激发群众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打造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要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意识。大力宣传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群众唱主角,激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围绕基层治理政策法规,把“人民当家作主”讲透说实,让群众清晰基本的法律边界和政策依据,做参与基层治理的“明白人”。从物业管理、困难帮扶、诉求疏导等群众感官最直接的事着手,引导、鼓励群众充分发挥自治功能,从情理法多角度出发,处理街坊纠纷,化解邻里矛盾,维护公共权益,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实际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深化群体参与度、扩大参与量。

二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双重身份”作用。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承担明确职责,关于政策法规,由于长期理论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有更深刻更精准的解读;关于调解矛盾化解问题,由于长期工作经验累积,有更宽广更客观的视觉思考。同时,其本身也是基层有效治理得益群体大众的一员,自带“主人翁”身份。要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特殊“双重身份”,善用基层治理中的先天便利条件和后天经验累积,站在“主人翁”和服务者双重视角,处理现实问题,解决“急难愁盼”,关爱特殊危困,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基层治理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三要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引领。在引导督促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基层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引导群众高质高效深入参与其中。要当好“服务员”和监督员,做好政策疏导,标明底线边框,以法律法规等为准绳,给予群众足够的裁量空间和自由度,激发群众创造力,让基层治理更好体现群众意志、保障群众权益,逐步推动实现群众为主、基层组织作为、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画好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最大同心圆。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2023-8-17 9:11:55    来源:焦作日报

□付 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发挥群众重要主体作用,增强主体意识、用好群体优势,强化组织引领,彻底激发群众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打造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要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意识。大力宣传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群众唱主角,激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围绕基层治理政策法规,把“人民当家作主”讲透说实,让群众清晰基本的法律边界和政策依据,做参与基层治理的“明白人”。从物业管理、困难帮扶、诉求疏导等群众感官最直接的事着手,引导、鼓励群众充分发挥自治功能,从情理法多角度出发,处理街坊纠纷,化解邻里矛盾,维护公共权益,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实际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深化群体参与度、扩大参与量。

二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双重身份”作用。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承担明确职责,关于政策法规,由于长期理论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有更深刻更精准的解读;关于调解矛盾化解问题,由于长期工作经验累积,有更宽广更客观的视觉思考。同时,其本身也是基层有效治理得益群体大众的一员,自带“主人翁”身份。要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特殊“双重身份”,善用基层治理中的先天便利条件和后天经验累积,站在“主人翁”和服务者双重视角,处理现实问题,解决“急难愁盼”,关爱特殊危困,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基层治理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三要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引领。在引导督促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基层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引导群众高质高效深入参与其中。要当好“服务员”和监督员,做好政策疏导,标明底线边框,以法律法规等为准绳,给予群众足够的裁量空间和自由度,激发群众创造力,让基层治理更好体现群众意志、保障群众权益,逐步推动实现群众为主、基层组织作为、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画好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最大同心圆。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