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郁林英:愿做红旗渠里一滴水
    更新时间:2022-10-9 17:25:3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愿做红旗渠里的一滴水,继续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叔,今年过中秋,村委会给准备了米、面、油和月饼,家里还缺啥不?”“你坐着,我把家里拾掇拾掇。”9月10日中秋节,郁林英照例不休息,习惯性地到80多岁的李福祥老人家探望,一边跟老人唠嗑,一边拿起扫帚干起活。

      今年55岁的郁林英,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她带领一班人奋斗拼搏,让红旗渠畔昔日贫瘠的小山村脱胎换骨,蝶变为“幸福庙荒村”。今年,郁林英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用党心聚民心

      庙荒村曾是黄华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村民吃水难、浇地难、行路难、用电难,300多亩耕地靠天收,村里无集体资产和集体收入。

      2012年,45岁的郁林英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庙荒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村民摘掉“穷帽”。

      起初,群众心存怀疑,“咱村多少年都是这样荒过来,一个女支书,还能干出‘花儿’?”可是,郁林英绝不退缩。在全村党员大会上,郁林英对自己也对干部群众立下誓言。“当年红旗渠都修成了,今天还有啥困难克服不了?咱就一步一步走,让太行山、红旗渠见证咱的誓言!”

      她以“三会一课”为主抓手,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为共产党员挂门牌、配党员徽章,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编写村歌《金山银山是庙荒》,举办金秋美文赏读会、重阳节饺子宴、“庙荒春晚”等活动,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民心聚起来,也把干劲儿提起来了。

      短短3年时间,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村里安装了120多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人心;修建了灌溉水渠、饮水池,户用天然气实现应装尽装。

      用产业拔穷根

      郁林英说,2018年以前,她最怕过年,因为到年底,干部工资发放都是问题。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发展产业,既要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更要有钱办事。钱从哪里来?

      2015年,林州市提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光伏扶贫”,郁林英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找到扶贫和电力部门沟通争取项目,在庙荒村建成林州第一家12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当年就有了10万元收入。随后,在安阳市扶贫部门指导下,她又组织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264亩,发展苗木、建设“创客基地”,每年又可增收15万元。

      郁林英多次外出“取经”,看到好些村通过乡村旅游走上致富道路,就动了心。“俺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发展乡村旅游肯定行。”

      说干就干,她多次赴北京招商,引来“太行观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已投资4000多万元,仅21户贫困户获得一次性征地补偿和土地流转金就有134万元。2017年,庙荒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努力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使65户村民受益。

      如今,庙荒村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百万元。

      用真心献百姓

      发展产业项目,征地问题得先解决。当时,郁林英挨家挨户反复做工作,群众有一点一滴的问题她都要想尽办法解决。那段时间,她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一户村民因丈量土地时出现误差而产生情绪,郁林英立即和村委会会计赶到村民家重新丈量。可因一阵头晕,她失足摔倒,到医院一检查,股骨头都摔裂了。

      她拄拐到村委会上班。村委会会计边哭边说:“你不要命了?你以前出过车祸、动过大手术,身体能顶得住啊?”郁林英说:“丈量失误虽不是大事,却是咱的责任,必须给群众一个公正的说法。”

      对群众,她尽心尽力;对家人,她亏欠良多。这几年,母亲、丈夫先后生病住院,她都没有陪护,只能暗地里抹泪,打电话安抚。“建好家乡、带好乡亲是我的第一使命!”她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愿做红旗渠里的一滴水,继续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郁林英满怀深情地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一定要做好庙荒带头人,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腰板更硬、笑容更多。

    文章编辑:陈东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郁林英:愿做红旗渠里一滴水
    2022-10-9 17:25:3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愿做红旗渠里的一滴水,继续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叔,今年过中秋,村委会给准备了米、面、油和月饼,家里还缺啥不?”“你坐着,我把家里拾掇拾掇。”9月10日中秋节,郁林英照例不休息,习惯性地到80多岁的李福祥老人家探望,一边跟老人唠嗑,一边拿起扫帚干起活。

      今年55岁的郁林英,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她带领一班人奋斗拼搏,让红旗渠畔昔日贫瘠的小山村脱胎换骨,蝶变为“幸福庙荒村”。今年,郁林英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用党心聚民心

      庙荒村曾是黄华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村民吃水难、浇地难、行路难、用电难,300多亩耕地靠天收,村里无集体资产和集体收入。

      2012年,45岁的郁林英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庙荒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村民摘掉“穷帽”。

      起初,群众心存怀疑,“咱村多少年都是这样荒过来,一个女支书,还能干出‘花儿’?”可是,郁林英绝不退缩。在全村党员大会上,郁林英对自己也对干部群众立下誓言。“当年红旗渠都修成了,今天还有啥困难克服不了?咱就一步一步走,让太行山、红旗渠见证咱的誓言!”

      她以“三会一课”为主抓手,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为共产党员挂门牌、配党员徽章,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编写村歌《金山银山是庙荒》,举办金秋美文赏读会、重阳节饺子宴、“庙荒春晚”等活动,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民心聚起来,也把干劲儿提起来了。

      短短3年时间,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村里安装了120多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人心;修建了灌溉水渠、饮水池,户用天然气实现应装尽装。

      用产业拔穷根

      郁林英说,2018年以前,她最怕过年,因为到年底,干部工资发放都是问题。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发展产业,既要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更要有钱办事。钱从哪里来?

      2015年,林州市提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光伏扶贫”,郁林英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找到扶贫和电力部门沟通争取项目,在庙荒村建成林州第一家12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当年就有了10万元收入。随后,在安阳市扶贫部门指导下,她又组织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264亩,发展苗木、建设“创客基地”,每年又可增收15万元。

      郁林英多次外出“取经”,看到好些村通过乡村旅游走上致富道路,就动了心。“俺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发展乡村旅游肯定行。”

      说干就干,她多次赴北京招商,引来“太行观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已投资4000多万元,仅21户贫困户获得一次性征地补偿和土地流转金就有134万元。2017年,庙荒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努力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使65户村民受益。

      如今,庙荒村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百万元。

      用真心献百姓

      发展产业项目,征地问题得先解决。当时,郁林英挨家挨户反复做工作,群众有一点一滴的问题她都要想尽办法解决。那段时间,她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一户村民因丈量土地时出现误差而产生情绪,郁林英立即和村委会会计赶到村民家重新丈量。可因一阵头晕,她失足摔倒,到医院一检查,股骨头都摔裂了。

      她拄拐到村委会上班。村委会会计边哭边说:“你不要命了?你以前出过车祸、动过大手术,身体能顶得住啊?”郁林英说:“丈量失误虽不是大事,却是咱的责任,必须给群众一个公正的说法。”

      对群众,她尽心尽力;对家人,她亏欠良多。这几年,母亲、丈夫先后生病住院,她都没有陪护,只能暗地里抹泪,打电话安抚。“建好家乡、带好乡亲是我的第一使命!”她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愿做红旗渠里的一滴水,继续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郁林英满怀深情地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一定要做好庙荒带头人,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腰板更硬、笑容更多。

    文章编辑:陈东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