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疫情下社区服务面临“新挑战” 看郑州这位85后社区书记如何想方设法化解难题
更新时间:2022-11-14 20:39:44    来源:河报·豫视频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物业人员为居民配送生活保障物资。

司丽芳和工作人员在忙核酸检测统计

乐观爱笑的司丽芳希望尽心尽力为百姓搞好服务

为表示感谢,任老先生和老伴儿送来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社区招募的志愿者忙着为居民分装84泡腾片。抗疫期间,志愿者帮了大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文受访者供图

  一袋馒头,一盒饺子,一大饭缸炒好的菜,还有一张老父亲给女儿留言的信纸:这些是爸妈给你准备的,放心吃……

  这天一大早,身穿防护服的司丽芳在青秀佳苑A区的居民楼上忙活时,看到前一天转送来的一大袋食物还“躺”在居民任女士的房门外,“头都大了”。

  这些东西,是82岁的任老先生和老伴儿事先备好、跨社区为患有精神障碍的女儿转送来的,生怕一天到晚“宅”在屋里的女儿饿着。平时,老两口每周二登门,给女儿送来一周的口粮,这种规律性的呵护,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遇到了不小挑战。

  司丽芳是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接到老人求助后,她答应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转送饭菜,很快发现,要把东西送到“宅女”手里,麻烦一个接一个。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疫情下,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非常时期,如何既抓好疫情防控,又为群众做好服务?这位85后社区书记和同事们一道,讲方法,聚人心,化解了不少难题。

  咋给“宅女”送饭?愁坏老父亲

  打开郑州地图,南三环以南、漓江路以北、连云路以西、京广路以东这片区域,便是青秀佳苑社区的辖区。这里,共有4个小区,3434户居民,男女老少近万人。面积不算大,但由于居民中有70%为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群体,还有孤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操心的事可不少。

  10月上旬,郑州出现新一轮疫情,司丽芳和同事们的心,也随之越揪越紧。10月19日,辖区居民核酸检测时发现异常,有人确诊,随后,确诊人数渐渐增至几个、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一道,起早贪黑忙碌在抗疫一线,根本顾不上家和孩子。

  作为社区书记,司丽芳要操心、忙碌的事更多。“这段时间,最揪心的就是夜幕降临——办事处会在工作群里通知各社区的核酸检测结果,那感觉就像‘拆盲盒’,一旦有异常,后半夜就基本睡不成觉了,要赶紧联系卫生服务中心入户‘追阳’,还要协调封楼、基本信息流调、消杀、转运等一系列问题。”

  正是在这种像打仗一样的忙碌中,任老先生的电话打到了社区,找到了司丽芳。“我女儿一个人在那边住,平时吃饭都是我们老两口送过去,现在小区封了,送不过去可咋办?”10月25日,该给女儿送饭菜的任老先生心急火燎地打电话求助,生怕女儿断了伙食。

  原来,老人的女儿受刺激后导致精神障碍,非常自闭,除了爸妈,不与任何人接触,平时的饭菜均由二老每周二备好送来,放进冰箱慢慢吃,生活用品也由老人置办。当时,她所在的楼栋有人确诊,正实施封闭管理。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一听老人很着急,赶紧安抚他说,社区会帮忙想办法。”经过司丽芳多方沟通、协调,社区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前往老人居住的社区取东西,消毒后,马不停蹄送到其女儿的房门外。

  问题来了!工作人员敲了半天门,只听见里边的人有动静,却不见来开门,只好把东西放门外,着急忙别的去了。心想:屋里的人若饿了,自然会开门把东西拎进去。

  司丽芳第二天上门看时,发现一大兜东西还在门外搁着,大吃一惊,“不是爸妈亲自送,她还不收?”她又试着敲门,千呼万唤,那扇门依旧紧闭着。怎么办?

  “特事特办” 救急暖了老人心

  “叔,您会不会用微信?要不咱视频聊天,你们喊她开门试试?”情急之下,司丽芳赶紧与任老先生联系,建议他找身边的志愿者帮忙操作,顺利开通了微信,尝试视频连线。

  很快,老人隔空召唤女儿的场景出现:“快开门,是爸爸和妈妈呀!我们托社区的人帮忙给你送吃的……”声声呼唤,终于唤开了房门,任女士探出头,看到司丽芳手机上爸妈视频聊天的画面,好奇地问:“你们俩咋搁这儿?”好在,她听爸妈劝,把一大袋吃的拎进了屋。

  11月1日,又到了老人给女儿送饭菜的日子。问题又来了!工作人员取来东西后,继续通过让老人视频喊话的方法转送东西,却“失灵”了——老人隔着屏幕喊了半个多小时,嗓子都喊哑了,仍不见任女士开门。

  怎么办?任老先生急得红了眼圈,忙着多方询问;司丽芳也忙着给领导汇报、请示,寻求解决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决定“特事特办”:让任老先生穿戴好口罩、面屏和防护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入楼栋,给女儿送饭,再穿着防护服返回他所在的社区。

  “开门,我是爸爸!”当天中午,老人顺利来到女儿房门外,唤开了女儿的房门,把又一大袋饭菜递了进去……

  解了燃眉之急,老人如释重负,感谢工作人员的帮助。看到老人安心,任女士安好,司丽芳和同事们也松了一口气,“再忙也值了!”

  自制病例分布图 意外发现有“规律”

  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抗疫,如同不见硝烟的战争。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关键防线,疫情防控要做好,敢干还不够,还得“动脑子”。

  辖区陆续出现多个确诊病例后,司丽芳填报表格时,摸索着制作“病例分布图”,详细标注确诊者所在的小区、楼号、单元、楼层以及户型等。“通过看病例分布图,便于社区整体研判,以及各个小区的研判。”细心的她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多位确诊者是同一个单元的邻居,有的在同一楼层,有的就住楼上楼下……

  任何细节问题,都不能大意。司丽芳和同事们开会商议后,决定采取一些应对之策,加强防范。比如,居民做核酸检测时,根据各小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有确诊病例的单元,上门给居民做,其他单元错时、错峰来做,由医护、扫码人员搬着桌子“流动”采样,社区招募的志愿者提醒本单元的居民积极配合,尽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只要是能够尽快阻断疫情蔓延的方法,就是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必须要做的!”司丽芳说。

  志愿者很给力 背后“功夫在平时”

  通过有挑战、亦有收获的社区抗疫实战,司丽芳对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连日来,该社区从居民中发动、组织了50多名骨干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为避免院内人员交叉感染,由每个单元出一名志愿者,再组建微信群。在需要开展各个单元的居民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时,由志愿者接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当然,社区给志愿者派活儿也有讲究。司丽芳的原则是:风险高的活儿,由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来干;风险较低的,分给志愿者帮忙,还要给大家发防护服等,做好防护。

  这些志愿者成为助力社区防疫的一支主力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出力不说,还有风险,为啥社区能发动这些志愿者给力支援?司丽芳表示,并非一时之功,“功夫在平时”。

  据介绍,社区非常注重志愿服务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志愿者的激励,专门出台了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按照统计时长进行积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积分兑换,可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米面油、香皂、手提袋、文具、玩具等物品。此外,社区每年还会进行优秀志愿者表彰,把大家请上台,戴红花,颁发荣誉证书,仪式感满满,也让志愿者成就感十足。渐渐地,带动更多热心居民加入爱心队伍。

  下一步,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司丽芳也有长远打算:优中选优,让有格局、有公心、有爱心的优秀志愿者成为打造社区自治组织的骨干力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没有“局外人” 人人都能成为一束光

  小社区,大社会。35岁的司丽芳2013年到社区工作,踏实肯干有想法,两年前,被推到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岗位上历练。对于工作,其称:想干好社区工作,内心要足够强大,一边工作一边修炼自己。“面对疫情,大家不是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大家都不容易。”司丽芳说,面对困境,人人都能成为一束光,面对个别一味苛责别人的居民,她也曾提议:光抱怨、说风凉话解决不了啥问题,如果您真关心社区抗疫,欢迎来当志愿者,来督促、协助一下,顺带看看大家是咋忙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样了。

  非常时期,社区书记要当好大家的“主心骨”,必须做好表率。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后,需要有人和医护人员一道上楼,为居民做核酸采样,司丽芳主动拦下任务:“这个楼有确诊病例,风险大,我上!”紧要关头,社区还及时成立了楼院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分包涉疫楼栋,助力阻断疫情传播。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截至目前,该社区所辖楼院全部解封,居民生活正逐渐恢复正常。

  11月9日,就在小区解封不久,任老先生和老伴儿带着锦旗和感谢信送到青秀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感谢司丽芳和同事帮他们家解决了大问题。这让司丽芳不由得感慨,他们只是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想到老人家如此感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司丽芳很喜欢这句话,也深知作为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与如此高的境界相差甚远,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岗位一天,就尽心尽力为百姓搞好服务。

  困难?肯定会有。这位乐观爱笑的85后社区书记有句口头禅:“遇到困难我们无需抱怨,要去想解决的方法,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事儿!”说这话时,她眼里充满光亮。

  记者手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社区连着千家万户,也是抗疫关键防线,非常时期,基层工作者的忙碌和压力可想而知。有人需要帮助,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有人心有不满,首先吐槽的也是他们……

  司丽芳和同事们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又尽心服务群众的故事,正是社区抗疫一线众多基层工作者忙碌的缩影。他们,玩命死磕,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社区工作者真不容易!”这些天,周围有不少人这般感慨,体恤中充满温情。疫情下,这种理解尤为可贵,因为理解,所以支持、包容和尊重,对仍需继续奋战的基层工作者来说,何尝不是一份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守护共同的“家”。

文章编辑:崔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疫情下社区服务面临“新挑战” 看郑州这位85后社区书记如何想方设法化解难题
2022-11-14 20:39:44    来源:河报·豫视频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物业人员为居民配送生活保障物资。

司丽芳和工作人员在忙核酸检测统计

乐观爱笑的司丽芳希望尽心尽力为百姓搞好服务

为表示感谢,任老先生和老伴儿送来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社区招募的志愿者忙着为居民分装84泡腾片。抗疫期间,志愿者帮了大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文受访者供图

  一袋馒头,一盒饺子,一大饭缸炒好的菜,还有一张老父亲给女儿留言的信纸:这些是爸妈给你准备的,放心吃……

  这天一大早,身穿防护服的司丽芳在青秀佳苑A区的居民楼上忙活时,看到前一天转送来的一大袋食物还“躺”在居民任女士的房门外,“头都大了”。

  这些东西,是82岁的任老先生和老伴儿事先备好、跨社区为患有精神障碍的女儿转送来的,生怕一天到晚“宅”在屋里的女儿饿着。平时,老两口每周二登门,给女儿送来一周的口粮,这种规律性的呵护,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遇到了不小挑战。

  司丽芳是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接到老人求助后,她答应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转送饭菜,很快发现,要把东西送到“宅女”手里,麻烦一个接一个。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疫情下,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非常时期,如何既抓好疫情防控,又为群众做好服务?这位85后社区书记和同事们一道,讲方法,聚人心,化解了不少难题。

  咋给“宅女”送饭?愁坏老父亲

  打开郑州地图,南三环以南、漓江路以北、连云路以西、京广路以东这片区域,便是青秀佳苑社区的辖区。这里,共有4个小区,3434户居民,男女老少近万人。面积不算大,但由于居民中有70%为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群体,还有孤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操心的事可不少。

  10月上旬,郑州出现新一轮疫情,司丽芳和同事们的心,也随之越揪越紧。10月19日,辖区居民核酸检测时发现异常,有人确诊,随后,确诊人数渐渐增至几个、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一道,起早贪黑忙碌在抗疫一线,根本顾不上家和孩子。

  作为社区书记,司丽芳要操心、忙碌的事更多。“这段时间,最揪心的就是夜幕降临——办事处会在工作群里通知各社区的核酸检测结果,那感觉就像‘拆盲盒’,一旦有异常,后半夜就基本睡不成觉了,要赶紧联系卫生服务中心入户‘追阳’,还要协调封楼、基本信息流调、消杀、转运等一系列问题。”

  正是在这种像打仗一样的忙碌中,任老先生的电话打到了社区,找到了司丽芳。“我女儿一个人在那边住,平时吃饭都是我们老两口送过去,现在小区封了,送不过去可咋办?”10月25日,该给女儿送饭菜的任老先生心急火燎地打电话求助,生怕女儿断了伙食。

  原来,老人的女儿受刺激后导致精神障碍,非常自闭,除了爸妈,不与任何人接触,平时的饭菜均由二老每周二备好送来,放进冰箱慢慢吃,生活用品也由老人置办。当时,她所在的楼栋有人确诊,正实施封闭管理。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一听老人很着急,赶紧安抚他说,社区会帮忙想办法。”经过司丽芳多方沟通、协调,社区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前往老人居住的社区取东西,消毒后,马不停蹄送到其女儿的房门外。

  问题来了!工作人员敲了半天门,只听见里边的人有动静,却不见来开门,只好把东西放门外,着急忙别的去了。心想:屋里的人若饿了,自然会开门把东西拎进去。

  司丽芳第二天上门看时,发现一大兜东西还在门外搁着,大吃一惊,“不是爸妈亲自送,她还不收?”她又试着敲门,千呼万唤,那扇门依旧紧闭着。怎么办?

  “特事特办” 救急暖了老人心

  “叔,您会不会用微信?要不咱视频聊天,你们喊她开门试试?”情急之下,司丽芳赶紧与任老先生联系,建议他找身边的志愿者帮忙操作,顺利开通了微信,尝试视频连线。

  很快,老人隔空召唤女儿的场景出现:“快开门,是爸爸和妈妈呀!我们托社区的人帮忙给你送吃的……”声声呼唤,终于唤开了房门,任女士探出头,看到司丽芳手机上爸妈视频聊天的画面,好奇地问:“你们俩咋搁这儿?”好在,她听爸妈劝,把一大袋吃的拎进了屋。

  11月1日,又到了老人给女儿送饭菜的日子。问题又来了!工作人员取来东西后,继续通过让老人视频喊话的方法转送东西,却“失灵”了——老人隔着屏幕喊了半个多小时,嗓子都喊哑了,仍不见任女士开门。

  怎么办?任老先生急得红了眼圈,忙着多方询问;司丽芳也忙着给领导汇报、请示,寻求解决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决定“特事特办”:让任老先生穿戴好口罩、面屏和防护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入楼栋,给女儿送饭,再穿着防护服返回他所在的社区。

  “开门,我是爸爸!”当天中午,老人顺利来到女儿房门外,唤开了女儿的房门,把又一大袋饭菜递了进去……

  解了燃眉之急,老人如释重负,感谢工作人员的帮助。看到老人安心,任女士安好,司丽芳和同事们也松了一口气,“再忙也值了!”

  自制病例分布图 意外发现有“规律”

  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抗疫,如同不见硝烟的战争。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关键防线,疫情防控要做好,敢干还不够,还得“动脑子”。

  辖区陆续出现多个确诊病例后,司丽芳填报表格时,摸索着制作“病例分布图”,详细标注确诊者所在的小区、楼号、单元、楼层以及户型等。“通过看病例分布图,便于社区整体研判,以及各个小区的研判。”细心的她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多位确诊者是同一个单元的邻居,有的在同一楼层,有的就住楼上楼下……

  任何细节问题,都不能大意。司丽芳和同事们开会商议后,决定采取一些应对之策,加强防范。比如,居民做核酸检测时,根据各小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有确诊病例的单元,上门给居民做,其他单元错时、错峰来做,由医护、扫码人员搬着桌子“流动”采样,社区招募的志愿者提醒本单元的居民积极配合,尽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只要是能够尽快阻断疫情蔓延的方法,就是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必须要做的!”司丽芳说。

  志愿者很给力 背后“功夫在平时”

  通过有挑战、亦有收获的社区抗疫实战,司丽芳对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连日来,该社区从居民中发动、组织了50多名骨干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为避免院内人员交叉感染,由每个单元出一名志愿者,再组建微信群。在需要开展各个单元的居民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时,由志愿者接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当然,社区给志愿者派活儿也有讲究。司丽芳的原则是:风险高的活儿,由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来干;风险较低的,分给志愿者帮忙,还要给大家发防护服等,做好防护。

  这些志愿者成为助力社区防疫的一支主力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出力不说,还有风险,为啥社区能发动这些志愿者给力支援?司丽芳表示,并非一时之功,“功夫在平时”。

  据介绍,社区非常注重志愿服务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志愿者的激励,专门出台了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按照统计时长进行积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积分兑换,可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米面油、香皂、手提袋、文具、玩具等物品。此外,社区每年还会进行优秀志愿者表彰,把大家请上台,戴红花,颁发荣誉证书,仪式感满满,也让志愿者成就感十足。渐渐地,带动更多热心居民加入爱心队伍。

  下一步,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司丽芳也有长远打算:优中选优,让有格局、有公心、有爱心的优秀志愿者成为打造社区自治组织的骨干力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没有“局外人” 人人都能成为一束光

  小社区,大社会。35岁的司丽芳2013年到社区工作,踏实肯干有想法,两年前,被推到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岗位上历练。对于工作,其称:想干好社区工作,内心要足够强大,一边工作一边修炼自己。“面对疫情,大家不是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大家都不容易。”司丽芳说,面对困境,人人都能成为一束光,面对个别一味苛责别人的居民,她也曾提议:光抱怨、说风凉话解决不了啥问题,如果您真关心社区抗疫,欢迎来当志愿者,来督促、协助一下,顺带看看大家是咋忙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样了。

  非常时期,社区书记要当好大家的“主心骨”,必须做好表率。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后,需要有人和医护人员一道上楼,为居民做核酸采样,司丽芳主动拦下任务:“这个楼有确诊病例,风险大,我上!”紧要关头,社区还及时成立了楼院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分包涉疫楼栋,助力阻断疫情传播。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截至目前,该社区所辖楼院全部解封,居民生活正逐渐恢复正常。

  11月9日,就在小区解封不久,任老先生和老伴儿带着锦旗和感谢信送到青秀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感谢司丽芳和同事帮他们家解决了大问题。这让司丽芳不由得感慨,他们只是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想到老人家如此感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司丽芳很喜欢这句话,也深知作为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与如此高的境界相差甚远,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岗位一天,就尽心尽力为百姓搞好服务。

  困难?肯定会有。这位乐观爱笑的85后社区书记有句口头禅:“遇到困难我们无需抱怨,要去想解决的方法,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事儿!”说这话时,她眼里充满光亮。

  记者手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社区连着千家万户,也是抗疫关键防线,非常时期,基层工作者的忙碌和压力可想而知。有人需要帮助,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有人心有不满,首先吐槽的也是他们……

  司丽芳和同事们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又尽心服务群众的故事,正是社区抗疫一线众多基层工作者忙碌的缩影。他们,玩命死磕,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社区工作者真不容易!”这些天,周围有不少人这般感慨,体恤中充满温情。疫情下,这种理解尤为可贵,因为理解,所以支持、包容和尊重,对仍需继续奋战的基层工作者来说,何尝不是一份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守护共同的“家”。

文章编辑:崔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